在中國詩歌史上有十分奇怪的一組詩宪睹,它們非常易懂,卻又相當難解岗照,藝術成就極高村象,卻又沒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人人讀了心中都覺得有所觸動攒至,卻又很難說清受到觸動的緣由厚者。
這就是《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在寫作態(tài)度上十分真摯誠懇迫吐,語言也相當平易淺近库菲,絲毫沒有后世詩人那種爭新立異,逞強好勝的用心志膀,但其意蘊之深微豐美卻經(jīng)受住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讀者的反復挖掘熙宇,使每個人都能夠有所得鳖擒,或有所感。
清人陳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詩選》中說:
《十九首》所以為千古至文者奇颠,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败去。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幾烈拒?雖處富貴圆裕,慊慊猶有不足,況貧賤乎荆几?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吓妆,誰不感慨?人情于所愛吨铸,莫不欲終身相守行拢,然誰不有別離?以我之懷思诞吱,猜彼之見棄舟奠,亦其常也。失終身相守者房维,不知有愁沼瘫,亦復不知其樂,咋一別離咙俩,則此愁難已耿戚。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皆同此旨阿趁。故《十九首》雖此二意膜蛔,而低回反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者,此詩所以為性情之物脖阵。而同有之情皂股,人人各具,則人人本自有詩也命黔。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呜呐,即能言而言不能盡,故特推《十九首》以為至極纷铣÷咽罚”
這段話說的極好战转,《古詩十九首》所寫的內(nèi)容涉及很多人生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搜立,寫出了人們心靈深處最普遍也最深刻的幾種感情的基本類型,這些感情來源于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槐秧,凡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啄踊,都不可能沒有經(jīng)歷過忧设,然而《古詩十九首》,卻能把這些感情表現(xiàn)得如此低回反復颠通,溫厚纏綿址晕,動人心弦,這也正是《古詩十九首》之所以能夠千古常新的根本原因顿锰。
今日小記:
葉嘉瑩先生對《古詩十九首》的評論很高端谨垃,說它們易懂又難解,藝術成就極高卻不知誰是作者硼控,能讓人有所觸動刘陶,卻又說不清觸動的緣由。
我想牢撼,好的詩歌就是這樣子的吧匙隔!能夠從個性中找到共性,找到人性中共通的部分熏版,表現(xiàn)大家共有的情緒纷责。詩是詩人寫的,但卻感覺到就是寫自己撼短。
上周找了一個下午逃出學校再膳,在民國風的街上逛了一圈后情不自禁走進書店。我隨意看著書架上的各種書阔加,眼光被一本書打動饵史。《一個人的朝圣》胜榔。
不知道在千冊書中怎么會選了這一本胳喷。很多時候我并不懂自己,但有些下意識的行為能夠幫我認清自己夭织。
一個人吭露,說明我就是獨自的,是渴望實現(xiàn)自我呢尊惰,還是渴望自由讲竿?不知道。人在江湖弄屡,身不由己题禀。
朝圣,朝著一個神圣的方向而去膀捷。淡泊明志迈嘹,寧靜致遠。
翻開來,卻是一部小說秀仲。作者的前言還是蠻打動人的融痛,只是當時有很多人在我身邊大聲說話,家里長短神僵,影響了我記住它們雁刷。只記住了一點那時的感覺。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章里的一個細節(jié)保礼。一個老人沛励,為了給一個即將告別世界的女人回一封信,走出妻子的嘮叨炮障,躲過鄰居的騷擾侯勉,他并不想很快把信寄出去完成這樣一個任務。而是邊走邊嫌郵筒怎的那么快就到了铝阐。他沒有把信放進去址貌,而是繼續(xù)走向另一個郵筒。
雖然這個細節(jié)跟我的生活一點關系都沒有徘键。但我跟這個細節(jié)有共同點的地方在于练对,有時候也想躲一躲紅塵。在上班的路上吹害,在回家的路上螟凭,有時候覺得,怎么那么快就走到了它呀。走到了意味著又進入了紅塵螺男,又將失去了自己。
《古詩十九首》里的詩歌之所以能有千年不衰的魅力纵穿,估計也是通過感發(fā)下隧,寫出了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