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早上7點半孩子起床了续膳,我叫他去刷牙,孩子還在犯困收班,重新跑到客廳沙發(fā)上又躺了幾分鐘坟岔,然后我繼續(xù)催他去刷牙,看孩子走到衛(wèi)生間洗手臺還在發(fā)呆摔桦,我又大聲地提醒他:“兒子社付,你要快一點刷牙!不然趕不上學校的早餐邻耕,就要餓肚子啦鸥咖!”結果,孩子望著我滿臉焦慮的樣子兄世,很淡定地對我說:“媽媽啼辣,你說話溫柔一點好嗎?我不喜歡你控制我做事情御滩,可以讓我按自己的節(jié)奏來做事情嗎鸥拧?”
作為父母,有時候面對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做事情削解,會感到很無耐富弦?越來越發(fā)現(xiàn)用父母原來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根本不管用,小時候之所以管用氛驮,是因為我們那個年代腕柜,根本不敢這樣和爸爸媽媽說話。
情景二:,記得前幾天請媽媽來幫忙照看2天孩子媳握,晚上回來兒子就悄悄地提醒我說:“媽媽碱屁,你千萬不要聽外婆說的話,她總是講些亂七八糟的話蛾找,讓人聽了很不舒服娩脾,不過你不用擔心,我已經把他說的話用力從我的肚子里吸走啦打毛!所有不開心的話都被我變得無影無蹤了柿赊,沒有留在我心里,你可千萬別聽她說的那些話哦幻枉!”
我們以為孩子很小碰声,聽不懂大人的話,但是孩子會從語言中感受大人的情緒熬甫。從小到大胰挑,媽媽對我們說話的方式一直都是指責抱怨,兒子從小在我們身邊習慣了我們對他的教育方式椿肩,我們一般在安全的范圍內尊重他的選擇瞻颂,讓他自己做決定。而外婆是比較控制型的方式郑象,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執(zhí)行贡这,否則就要嚴厲的批評指責孩子不聽話,所以厂榛,他很快就分辨出大人說話方式的好與壞盖矫。
情景三:周末中午特意在家做了午餐,兒子卻只吃了一點點就說不吃了击奶,我有點擔心地對他說:“寶貝辈双,你平時在幼兒園,老師說你的表現(xiàn)都很好正歼,一般你都能吃2碗飯辐马,在家怎么才吃這么一點點呢拷橘?”
4歲半的兒子回答說:“媽媽局义,我今天只想吃這么多就夠了呀!你不要控制我好不好冗疮,要給我自由選擇的權利萄唇,給別人自由就是給自己自由!”
我瞬間愣资踽!另萤!
接著問他:“兒子,你剛才說的這些話是從哪里學來的?”
他說:“沒有從哪里學四敞,都是從我心里出來的泛源,這就是我心里感受到的呀!”
天啦忿危,我覺得太驚訝啦达箍!這些話是我們大人需要刻意去學習的生活智慧,孩子無形中都吸收了铺厨,孩子的靈性真的超出我們的想象缎玫。
父母每天陪伴孩子,只要用心觀察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變化解滓。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都不一樣赃磨。父母需要對照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養(yǎng)育方式洼裤。
薩提亞治療師林文采博士認為:4-5歲的孩子邻辉,最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是:肯定、贊美腮鞍、認同恩沛。只要溫柔而堅持的給孩子補充這些心理營養(yǎng),孩子就能變得特別懂事缕减,特別自信雷客,自理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孫瑞雪老師對兒童敏感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桥狡,4-5歲孩子敏感期的表現(xiàn):孩子開始關注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搅裙;爸爸媽媽愛不愛我;有一定的審美觀裹芝,對自己的服裝有要求部逮;對識字、拼讀嫂易、認識符號感興趣等……
在教育孩的問題上兄朋,很多家長咨詢說:“發(fā)現(xiàn)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很焦慮孩子怎么一下子就突然變成這個樣子怜械?”颅和,孩子真的不是一天就變了,而是在我們不經意間長大了缕允。感覺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峡扩,其實是孩子慢慢長大,而我們的陪伴方式沒變障本,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內心教届,孩子和父母無法交流响鹃。如果一直用小時候父母陪伴我們的方式,一成不變對待孩子案训,就可能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买置。
父母和孩子同步成長太重要啦!如果沒有學習親子教育强霎,很可能現(xiàn)在我已經無法和孩子溝通堕义,更別說正面影響他。因為孩子比我們認為的更有靈性脆栋、更智慧倦卖,原本他就是被父母激活的一個新生命,他是帶著屬于他的使命而來椿争,我們能做的就是幫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怕膛,綻放他的生命,而不是讓孩子按照我們認為好的方式生活秦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