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休斯之船:古老的思想實驗之一璧针,最早出自普魯塔克記載嚷炉。一艘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于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零件探橱。只要一塊木板腐爛了申屹,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隧膏,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開始的那些了哗讥。那么,最終產生的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私植,還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忌栅?如果不是原來的船,那么是在什么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曲稼?
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后來對此進行了延伸索绪,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贫悄?
是與否
最終替換后的忒休斯之船還是原來的那艘嗎瑞驱?我的答案:不是。
這艘在海上不斷航行的船窄坦,每一次維修和替換零件都是發(fā)生在漫長時空中的行為唤反。事物在發(fā)展變化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細微之處不斷累積直至發(fā)生變化(形態(tài)或性質的變化)鸭津。也就是說所有的變化是發(fā)生在一段時空過程中的彤侍,無論這段時間長短與否(認識事物的尺度),這一發(fā)展變化本身都是不斷積累而來的逆趋,而且是不可逆的盏阶。
此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闻书,我們如何看待事物發(fā)展變化后與原本事物的關系名斟。如這艘忒休斯之船發(fā)展變化前后其本身形態(tài)、功能其實并未發(fā)生太大變化魄眉,對于船員來說它還是那艘搭乘的船砰盐。這樣,是不是說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坑律?不妨試想岩梳,如果說這艘船的變化非常大,使得之前看到過它的人都無法認出它,那么它就是不原來的那艘了蒋腮?
這一對比其實引入不同人的視角淘捡,船員和船外人藕各。類似的哲學問題一旦陷入不同人的視角分析池摧,那么你會發(fā)現問題會變得相當復雜。
何時
既然說不是原來的那艘船激况,那么是在何時不是原來的船了作彤?
如果硬要杠的話,我會說在船換下第一塊木板或零件的時候它就已經不是原來的船了乌逐。換句話說竭讳,忒休斯之船問題糾結的點就在于“原來的船”怎么定義。忒休斯之船就是這艘可以如此構造浙踢,具有航行绢慢、載貨的船,那么只要何時改動讓其定義不再適用洛波,就算是找到那個時間點了胰舆。
或者,我換了51%的木板或零件后蹬挤,它就是不原來的船了缚窿,因為新材料已占更大的比例了。這一臨界點的界定完全由個人的想法焰扳,你可定義一個你的標準倦零,從而找到你的答案。
原來的船
不知道是否是傳播的問題吨悍,還是文字的詭譎扫茅。如果問最終的船是否是忒休斯之船,那么應該回答是育瓜。當問題變成是否是原來的船葫隙,那么很大程度上就不是了。這和“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樣爆雹,文字的詭譎讓人們爭論不休停蕉,“同一條河流”?什么是同一條河流钙态?
哪個是真的
如果用換下的老部件重新建造一艘船慧起,這兩艘船哪個是真正的忒休斯之船?
不斷維修替換零件的這艘船才是真正的忒休斯之船册倒。它是原來的忒休斯之船順著時空發(fā)展而來的蚓挤,它是連續(xù)性發(fā)展變化的產物,而由舊零件拼湊的那艘船,不過是無法實用的構造之物灿意。
你還是昨天的你嗎
人體細胞每天都在新陳代謝估灿,每7年人體的細胞基本上就會全部替換一次,生命就是細胞更新換代不斷延續(xù)的過程缤剧。
那么馅袁,就像忒休斯之船一樣,你還是昨天的你嗎荒辕?答案是:不是汗销。如果問題變成,你還是你嗎抵窒?答案是:是弛针。
如果一個人不斷由機器器官替換人體器官,當最后全部替換后李皇,他還是他嗎削茁?
如果一個人的意識被復制一份,復制的那份是你嗎掉房?
……
相關人物:
普魯塔克:約公元46-120年,代表作《希臘羅馬名人傳》茧跋,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
托馬斯·霍布斯:1588-1679年圃阳,英國政治家厌衔、哲學家,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杰出人物捍岳,主要作品《論政體》《利維坦》富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