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討論了粉量之于濃縮萃取手法的重要性,這周我們來看看濃度制市。
當我們談論濃度時抬旺,我們討論的是以下三點:
可溶性風味物質與水的比例(濃度)
風味上的強度(強度)
口感上的致密度,厚重感或者粘稠度(厚度)
此三點我們往往把他們混為一談祥楣,糾纏不清开财,先不管那么多,本文對這些概念有著清晰的界定:
我們用濃淡來表示濃度(strength)時误褪,說的是可溶性風味物質與水的比例责鳍,或者直接用TDS值表示。
我們用強度(intensity)兽间,來表示風味物的多寡历葛。
這個詞令人抓狂了很久,英文很明白的東西渡八,因為漢語沒有相關實踐啃洋,或者說學力有限不知古人如何表達,導致這個詞怎么翻譯都覺得有問題屎鳍。我借用了白酒的詞匯,說白酒聞起來或者嘗起來intensity问裕,那么就說這酒很濃烈逮壁。直譯成強度,是不行的粮宛,漢語沒有這種表達窥淆。這個詞無外乎表達的是,聞起來或者嘗起來巍杈,某種特有的味感非常濃烈或者強烈忧饭,那種鮮明十分的感覺。intensity代表的是足夠多的量筷畦,以至于能達到質的區(qū)別词裤。舉個栗子,一杯清水鳖宾,滴一滴醋吼砂,你不會說這是一杯醋,加半杯醋鼎文,你會說這是比較淡的醋渔肩,加到一杯,這是一杯比較濃的醋拇惋,直接喝一口粗周偎,你會緊鎖眉頭抹剩,說這好濃的醋。一滴醋蓉坎,半杯澳眷,一杯,純醋袍嬉,這就是intensity(強度)的概念境蔼。
當我用飽滿,水垮垮伺通,厚或薄來形容咖啡時箍土,我們談論的是咖啡口感上的致密度,厚重感或粘稠度罐监。(也就是厚度)
濃度(strength)
方面討論故吴藻,濃度這里特指萃出率。大部分濃縮咖啡的濃度落在7%-12%弓柱,也就是說一杯濃縮咖啡沟堡,水的比例占到88-93%。而手沖或虹吸做出來的咖啡矢空,萃出率一般在1.2-1.8%之間航罗,水的比例占到98.2-98.8%。
你會驚訝于水居然占那么大的比例屁药,這沒啥粥血,因為純濃縮咖啡液是非常濃烈的,一丟丟的變化酿箭,也能被我們的味蕾明確地捕捉到敷矫。哪怕萃出率只變化0.1%顶瞳,仔細一點,普通人都可以捕捉到。這意味著蜜宪,在7-12%萃出率兩頭的口感魔市,有天壤之別针饥。
濃度(strength)之于口感凌摄,兩方面作用,第一是風味強度讥耗,第二是口感厚度有勾。
風味強度
濃縮比手沖滴濾咖啡濃度強10倍。也就有10倍的風味化合物沖擊你的味蕾古程。即使是相同的風味物質蔼卡,濃度的增加,味蕾會將其分辨為不同的口感。同一種風味調性雇逞,因濃淡不同荤懂,我們的感官會自動定義為不同的風味物質。
咖啡沖淡一些塘砸,不代表清湯寡水节仿、飲之無味。淡有時會讓我們的味蕾捕捉到更多的細節(jié)掉蔬。如何體驗此種差別廊宪,你做一杯特濃咖啡,然后再按不同比例稀釋女轿,品嘗特濃原漿箭启,你會覺得烘焙得太深了,然後品稀釋後的咖啡蛉迹,你就能輕松捕捉到原來未曾體驗到的風味傅寡。
再好的咖啡,濃度一旦過頭北救,嘗起來會苦荐操,會難以下咽。我們的味蕾不習慣特濃液體珍策。如何判斷一杯濃縮咖啡的苦是過濃造就托启,只需要倒出來一部分,稀釋後再喝喝看攘宙,苦沒有了驾中,說明濃度就是元兇。若還有模聋,那就是其它問題了。
口感厚度
入口的感受唠亚,是鑒別一杯好咖啡的重要指標链方。喝一杯咖啡的時候,我們會期望從中品到某種程度的厚重感灶搜。要多厚的口感才合適祟蚀,取決于地域以及文化。但總的說來割卖,濃縮入口都會有粘稠度和飽滿度前酿。手沖或者虹吸咖啡,也當有相當程度的厚度鹏溯,以免被當成咖啡水罢维。
對于描述咖啡濃度范圍,我們有一系列的語詞丙挽,有些可以用來描述強度肺孵,但下面這些詞只能用于厚度匀借!
這些辭藻未能盡窮,但用來描述你能喝到的咖啡平窘,已綽綽有余吓肋。
最佳濃度
濃度的標準是很難規(guī)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愛瑰艘。對于我來講是鬼,最理想的濃度大概是這樣,整個口腔滿是飽滿感與粘稠感紫新,而不是只有些許風味均蜜。
這樣的標準,之于濃縮來講弊琴,就是TDS值落在7.5-9.5%之間兆龙。高于此濃度的,會促使我的味蕾向大腦發(fā)送苦感信號敲董。2-7%之間紫皇,則能發(fā)現(xiàn)很多好喝但平常不怎么注意的風味。
手沖滴濾或者虹吸咖啡腋寨,我最愛1.3-1.7%的區(qū)間聪铺。低于1.3%滿足不了我的要求,少厚度萄窜,總覺得缺些什么铃剔。高過2%,感覺一直處在低谷走不出來查刻。這個濃度對于滴濾來講太濃键兜,對于美式(americano)又太淡。
一切以試驗為依據(jù)穗泵,把濃度當成一個獨立的變量來考量普气,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咖啡師當牢記此點佃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