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學習《薛侃錄》打掘。查了一下:薛侃(1486年—1546年),字尚謙鹏秋,因曾講學中離山尊蚁,世人稱中離先生。明代潮州府揭陽人(今潮州市潮安縣)人侣夷,嶺南明代大儒横朋。薛侃頗有賢名,為官清正剛直百拓,曾浚鑿中離溪與民為利琴锭,為學造詣非凡,后人譽為““行義在鄉(xiāng)里衙传,名節(jié)在朝野”决帖,他傳陽明學入嶺南,《明史》稱“自是王氏學盛行于嶺南”粪牲」湃浚可見,薛侃是陽明心學的傳播者之一腺阳,他對先生的學說是頗有造詣的落君。
開頭一段意在告知初學者如何入學,即學習的方法亭引。這應該是薛侃自己開始想弄明白的绎速,也應是他認為需讓初學者首先搞清楚的。----初學時就要按先生教導的秉承志向當然好焙蚓,但一定不可死守持志纹冤,不懂變通洒宝,不然就有可能走偏。因為道不是固定不變的萌京,它是因時而異的雁歌。人必須先懂得求學,即為什么學知残?學什么靠瞎?要切實搞清楚這兩個問題,才能做到志向真切求妹、專心致志乏盐。而且要體會、認識自己心中所感悟的制恍。
先生通過與學者詢問學習所得的對話父能,警示學者不要停留在表面理論的功夫,而要真正觀心净神、修心何吝,去私欲、存天理不是表面文章鹃唯,是要在自己內心去體驗岔霸、去實踐的,是自己的深切感受與收獲俯渤。心外下的功夫,不算真功夫型宝。
先生以金子為例講解圣人之說八匠,指出人的才力不同,但只要肯學趴酣,使自己心純然天理梨树,凡人亦可成為圣人。人與人的才力自有差別岖寞,要想成為圣人抡四,方法都是去私欲、存天理仗谆,但不同才力的人需要下的功夫是不同的指巡。而且一定按正確的方法學習,致力在天理上下功夫隶垮,而非簡單的模仿藻雪,不然掌握再多的知識也無用。
先生又以朱文公為例狸吞,告誡學者一定要從格物入手勉耀,先在切磋自己(修煉心性)上下功夫祈惶,而不是像朱文公那樣從考證著述上下功夫锅纺。因為只有先把心境磨亮了,以明澈之心去修學,才能事半功倍育韩。
“除草的心念是什么?”這恐怕是我們時常要詰問自己的問題车吹。先生教導当辐,花與草本無善惡之分,人往往自己帶著分別心京郑,先入為主地將花判斷為善宅广,將草定義為惡,這是錯誤的善惡觀些举,是自己心中的好惡所主導的跟狱。氣動才有分別心,便有了人為的善惡判斷户魏。又說驶臊,佛教的無善無惡就一切事都不管,而圣人無善無惡是不為氣動叼丑,遵循王道天理券册。而對于是否去處雜草,要從客觀天理去判斷脚仔,草成為障礙按理就要去除攒岛,而不著善惡之意,而且不要執(zhí)念星立,偶爾沒去除爽茴,也不要掛心,這樣才能心無掛礙绰垂。事物本身無善惡室奏,遵循理即是善,動氣就是惡劲装。
崇一的問題也是我遇到的問題:平時胧沫,心里感到忙亂,有事時當然忙占业,無事時也感到忙绒怨,為什么?先生的講解令人茅塞頓開:對于天地而言谦疾,有一個主宰窖逗,它遵循天理,縱然千變萬化餐蔬,主宰是不變的碎紊;同樣的佑附,心是人的主宰,如果心堅定仗考,也遵循天地之理音同,自然從容自在,忙而不亂秃嗜。
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权均,治學最大的毛病是好名。聽到贊揚就高興锅锨,聽到批評就苦悶叽赊。這恐怕是很多學者的弊病。先生指出此毛病的根本在于重名輕實必搞,而如果全是務實之心必指,也就全無求名之心了。如果務實之心如饑似渴去恕洲,哪里還有求名的功夫塔橡?因此學者不可貪圖虛名。
后悔而反省改正霜第,那它就是治病之藥葛家;而如果后悔滯留在心中,那就像用藥不當而生病了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