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吃不成胖子,自律不能一步登天介蛉。感覺我對自律就是這樣理解萌庆,覺得自己一定要怎么怎么樣,就好像立誓言一樣币旧,實際執(zhí)行起來卻很難很難践险,實現(xiàn)不了。
登門檻效應(yīng)
孩子一上學(xué)吹菱,自律的重要性立現(xiàn)巍虫。
其中,專注能力最為重要鳍刷,也最讓我們操心占遥。上課、寫作業(yè)倾剿,坐都坐不住筷频,何來效果和效率?
之前前痘,推薦過用來訓(xùn)練專注力的“番茄工作法”凛捏。
它的基本邏輯很簡單:
確定一個有待完成的任務(wù),將25分鐘設(shè)定為一個番茄時間芹缔;然后專注工作坯癣,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wù)無關(guān)的事;直到時鐘響起最欠,短暫休息一下(蘋果時間示罗,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后可休息15-30分鐘芝硬。
用在孩子身上時蚜点,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對“番茄+蘋果”游戲的玩法拌阴,進行調(diào)整:
剛開始時绍绘,番茄時間設(shè)置得短些,之后再慢慢增加迟赃,10分鐘陪拘、15分鐘、20分鐘……
蘋果時間開始的時候設(shè)置得長些纤壁,之后再慢慢減少左刽,10分鐘、8分鐘酌媒、6分鐘欠痴、5分鐘……
慢慢就會發(fā)現(xiàn)迄靠,孩子坐在椅子上、屁股不挪窩的時間在慢慢延長斋否。
這讓我想起心理學(xué)上的“登門檻效應(yīng)”梨水。
它源于美國心理學(xué)家弗里德曼和助手做的一個實驗拭荤。
在實驗中茵臭,研究人員先到各家各戶向主婦們提出一個小要求,讓她們在一份“呼吁安全駕駛”的請愿書上簽名舅世。
大部分主婦們覺得只是簽個名而已旦委,很簡單。
兩周以后雏亚,研究人員重新找到這些主婦缨硝,問能否在她們的前院立一塊寫著“謹(jǐn)慎駕駛”的警示牌。
結(jié)果顯示:
先前在請愿書上簽過名的大部分人(55%以上)都會同意立警示牌罢低;
沒有簽過名的主婦查辩,只有不足17%的人接受了這一要求。
在實驗中网持,一開始的“簽名”就是第一個門檻宜岛,這個門檻邁過去之后,第二個“門檻”(樹立警示牌)就比較容易跨過去功舀。
弗里德曼認為萍倡,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愿接受難度較高的要求辟汰,因為它費時費力列敲,還不容易成功。
相反帖汞,大家都樂于接受難度較小的戴而、較易完成的要求。而在接受了較小的要求后翩蘸,會更容易接受較大的要求所意。
帶娃時運用好這個效應(yīng),就會輕松很多鹿鳖。比如扁眯,在玩“番茄和蘋果”的游戲時,我會先把任務(wù)設(shè)得比較容易翅帜,然后再漸漸加大難度姻檀,這樣的”得寸進尺“,不會引來娃的反感和抗拒涝滴。慢慢地绣版,孩子的自律能力也逐漸被型塑和提高起來胶台。
與“一口吃成大胖子”相比,“登門檻”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育兒方法是一種更理性杂抽、更有智慧的方法诈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