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熄浓;先王之道斯為美情臭。
禮,周禮赌蔑;用俯在,運用;和:和順娃惯、和諧跷乐;貴:從“貝”,與錢有關(guān)趾浅,本意是與“賤”相對愕提,這里意思為貴重馒稍、偏重。
先王:指的是周朝文王武王周公浅侨,雖然周公沒有做過“王”纽谒,但其實周公的地位在后人眼里完全是一個“攝政王”;道:這里指周禮的運用如输。這個道又和前面有子所說的“本立而道生”相同鼓黔,他認(rèn)為的“道”就是“由人的先天性‘孝弟這個本’,進而先王定的‘禮這個道’”不见;斯:這里指“和”澳化;美:與上文“貴”相同。
“先王之道稳吮,斯為美”相當(dāng)于是把“禮之用肆捕,和為貴”重新說了一遍。
這句話的意思是:
有若曾經(jīng)說:“周禮的妙用盖高,和順是最貴重的,先王們制定周禮的運用眼虱,和順是最美妙的喻奥。
有人解釋此節(jié)時說到禮樂要和,所以解釋先王之道為禮樂捏悬,這樣講也能講通撞蚕。李澤厚認(rèn)同這個觀點,并且解釋“禮樂”雖然并存过牙,但“樂”也是“禮”的一部分甥厦。盡管說的有理,但根據(jù)前文的規(guī)則寇钉,不隨便添加文字刀疙,這里只解釋“禮”。其實中國古代的樸素的哲學(xué)觀沒有“人定勝天”扫倡,儒家講求“中庸”“和”谦秧,后來發(fā)展“順其自然、天人合一”等等撵溃。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上疚鲤,“和”字從頭到尾一直貫穿著,字形也不斷演變著缘挑,可見對中國人影響非同一般集歇。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语淘;知和诲宇,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际歼,亦不可行也』牢眩”
小大:大事小情蹬挺;由:順從,“信馬由韁”即取此意它掂,有放縱的意思巴帮;之:還是指“和”;有所:有些虐秋。
知和:知道“和”的可貴榕茧;節(jié):節(jié)制;之:還是指“和”客给。
由于古人沒有斷句用押,也沒有標(biāo)點,所以從這里開始又有眾多不同意見靶剑。比如“小大由之”的位置是斷在前幾句蜻拨?還是后幾句?或者干脆自成一句呢桩引?
我們看到很多人帶著完全的主觀色彩去讀缎讼,喜歡《論語》的人,一點聽不得講壞話坑匠,解讀時完全就是一片歌功頌德血崭;批判《論語》的人,那就從孔子為人到語錄厘灼,沒一句好話夹纫。這些都是對《論語》的誤解,不是正確的看法设凹。特別是這句“小大由之”舰讹,喜歡的人就說“和”一定是好的,大事小情全部都得由“和”闪朱;只不過后面的“知和而和”還是需要“以禮節(jié)之”的跺涤。
朱熹按照程頤的解釋,在“小大由之”后斷了句监透,《張居正講解論語》桶错、錢穆《論語新解》、李澤厚《論語今讀》都依據(jù)這個斷句胀蛮,只不過把“斯為美”后加了“院刁;”《華杉講透〈論語〉》,盡管把“小大由之”單獨列為一個句子粪狼,但他后面又提到了“先王之道退腥,小大由之”任岸,可見這幾個人都是一個意思〗屏酰“和為貴”竟然被誤解了千年享潜!
從后面的“亦不可行”和前面的“有所不行”分析,重點是這個“亦”字嗅蔬,有子所說的應(yīng)該是“和雖貴”剑按,但有兩個“不行”,所以斷句成上面的樣子澜术。
有子的意思是:
但是如果大事小情都一味以‘和順’處理艺蝴,是不可以的;知道‘和順’鸟废,而不知道用禮儀制度節(jié)制的‘和順’猜敢,也是不可以的『醒樱”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有若確實是一位有些嚴(yán)謹(jǐn)邏輯的人缩擂。他講“和為貴”,就是為了不讓讀者斷章取義添寺,“和”雖然好胯盯,但是不能濫用,而且你還得知道“禮”畦贸。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和為貴”,但是你真的通過學(xué)習(xí)《禮記》來理解“和為貴”嗎楞捂?
一個人口里偶爾蹦出幾句孔子的話就是理解孔子嗎薄坏?就是知道儒家嗎?非也非也寨闹。每一段話都有一定的范圍胶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論語》中有很多的智慧繁堡,今天的很多觀點都影響受著其影響沈善。但只有更加全面的理解才能更好的為社會貢獻智慧。
這幾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椭蹄,大意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歷史闻牡,都是經(jīng)過篩選過的歷史,都是取了適應(yīng)自己觀點的绳矩、有利于寫史一方的罩润。要不怎么說“歷史是勝利者所書寫”呢?“和為貴”也是如此翼馆,我們都知道割以,其實宋朝遠(yuǎn)沒有唐代領(lǐng)土大金度,四周強國虎視眈眈,其宋儒的解釋严沥,難道不是和統(tǒng)治者的“一味忍讓”不謀而合嗎猜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