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山花開
?原詩
荒草何茫茫隘竭,白楊亦蕭蕭塘秦。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动看。
四面無人居尊剔,高墳正嶕峣。馬為仰天鳴菱皆,風為自蕭條须误。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仇轻。千年不復朝京痢,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篷店,各自還其家祭椰。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疲陕。
死去何所道方淤,托體同山阿。
?翻譯
【郭維森/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蹄殃,p219】
茫茫一片的荒草携茂,蕭蕭作響的白楊。
寒霜初降的九月诅岩,送我的靈柩到遠郊安葬讳苦。
四面都沒有人居住,那是重重墳?zāi)孤柫⒌膲瀳觥?/p>
馬也為之仰頭長嘶吩谦,風也為之蕭瑟作響鸳谜。
墳坑一旦封閉,千年也不會再見日光式廷。
千年也不會再見日光咐扭,賢達的人也無法可想。
先前來送葬的人們,已各自還家草描,將我遺忘。
親戚或者還留下些悲哀策严,別的人已在歡樂歌唱穗慕。
既已死去還有什么可說,形體已回歸到山巒疊嶂妻导。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注》逛绵,p225】
茫茫荒野草枯黃倔韭,蕭瑟秋風抖白楊术浪。已是寒霜九月中,親人送我遠郊葬寿酌。
四周寂寞無人煙胰苏,墳?zāi)垢吒呱跗鄾觥qR為仰天長悲鳴醇疼,風為蕭瑟作哀響硕并。
墓穴已閉成幽暗,永遠不能見曙光秧荆。永遠不能見曙光倔毙,賢達同樣此下場。
剛才送葬那些人乙濒,各自還家入其房陕赃。親戚或許還悲哀,他人早忘已歡唱颁股。
死去還有何話講么库,寄托此身在山岡。
【謝先俊/王勛敏《陶淵明詩文選評》豌蟋,p142】
荒涼的衰草無邊無際廊散,白楊樹傳來蕭瑟的風聲。
在嚴寒的九月里梧疲,我被送往遙遠的郊垠允睹。
環(huán)顧四周,杳無人跡幌氮,一座座聳立的高墳如林缭受。
馬兒仰天哀鳴,秋風吹個不停该互。
墓穴一經(jīng)封閉米者,永遠難見光明;
永遠不見光明,管你是賢人達士蔓搞,到頭來都同歸于盡胰丁。
人們送葬已畢,各自登上回家的途程喂分;
此時傷心的也許只有自己的親屬锦庸,而在他人早已把悲哀忘個干凈。
人死了還有什么可說蒲祈,無非是把軀體寄放于山陵甘萧。
?解釋
【孟二冬《陶淵明集譯注》,p224】
這首詩寫送葬時的悲哀之情和蕭條之景梆掸,十分感人扬卷。結(jié)語以“托體同山阿”的達觀態(tài)度,體現(xiàn)了詩人一慣持有的委運任化的人生觀酸钦。
【謝先俊/王勛敏《陶淵明詩文選評》怪得,p141】
挽歌:即喪歌,表示對死者的哀惇钝鸽。陶淵明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十一月蛔外,享年六十三歲了嚎,《挽歌詩》是他在死前兩個月寫的自挽之詞。原詩共三首,這里選了末一首刻肄,是作者留下的最后的詩章杨赤。他在詩中設(shè)想了自己死后人們送葬的整個過程年堆,并說明死是任何人也逃不脫的自然變化避诽,算不了什么,只不過是把骸骨托付山陵河爹,表現(xiàn)了詩人視死如歸的達觀態(tài)度匠璧。
【張彥《陶詩今說》,p192】
本題目咸这,又名《擬挽歌辭》夷恍。挽歌,是對亡者的哀悼詞媳维。據(jù)說最初是扶挽柩車的人唱的酿雪,故名“挽歌”。后來侄刽,挽歌遂成一體指黎。挽歌,一名“喪歌”州丹,自古有之醋安≡优恚《昭明文選》中,有繆襲《挽歌詩》一首吓揪、陸機《挽歌詩》三首等亲怠,這些都是泛擬的喪歌,沒有陶公這三首自挽的特征柠辞。本詩和陶公的《自祭文》赁炎,都是他逝世前兩個月即九月前后所作,也是詩人最后的作品钾腺。詩中說“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讥裤,是他懷病預(yù)感之言放棒。據(jù)朱子《通鑒綱目》記載:詩人陶公卒于這一年(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公元427年)的十一月己英。
詩人陶公駕鶴西去之后间螟,友人顏延之取謚法“寬樂令終曰靖,好廉克己曰節(jié)”之義损肛,謚陶公為靖節(jié)征士厢破。時年六十三歲。詩人的生死觀是豁達的治拿!他把死看得十分平淡摩泪、自然,認為有生就有死劫谅,大自然之法則见坑,豁達為好。
筆者是含著眼淚讀捏检、寫完這首三聯(lián)一體的詩的荞驴,心中充盈著悲哀!一是詩人寫得逼真活現(xiàn)贯城,恍恍然如臨其境熊楼、如見其人,不由得不動情能犯、心顫鲫骗。二是詩人寫得悲切、凄愴悲雳,著實感人肺腑挎峦、撼人心弦,鬼神見之也不能木然呆滯合瓢。三是詩人是在重痛之中坦胶、心重如鉛地寫出的這首詩,有“人生感慨”、“萬般無奈”顿苇,而又忍痛含哀峭咒,豁達、坦然纪岁,是在多種復雜的心理凑队、精神、思想與情愫中艱難地問世的幔翰。
詩人在世六十三年漩氨,經(jīng)歷了晉(東晉)代的黑暗與腐敗和劉裕篡權(quán)建宋(南朝宋)的混亂時代。他并不是一個心無大志的知識分子遗增、文化人叫惊,而是一個“猛志”在胸、精衛(wèi)填海式的有抱負做修、愿為國為民建樹功勛的志士仁人霍狰。可惜饰及、可嘆又可哀呵蔗坯!一是他生不逢時、有志難酬燎含,世族門閥宾濒、森嚴壁壘,跨越無門屏箍、難展宏圖鼎兽;二是他心本高潔、不事茍且铣除、不媚高攀谚咬、不卑躬、不阿諛尚粘,為人正直择卦,做人坦蕩;三是官場爾虞我詐郎嫁、烏煙瘴氣秉继,不堪忍耐。如此這樣泽铛,在階級社會里尚辑、在澆漓的人際關(guān)系中,自然一生只能沉潛下層盔腔、默然無聞杠茬,是金子也發(fā)不了光月褥,是良種也只能埋沒地下。常言道:“藏龍臥虎”在鄉(xiāng)野瓢喉,“高堂大殿”多草包宁赤!古今亦然。好在詩人陶公也算幸運栓票,生前隱居鄉(xiāng)野决左,大作不被重視;唐宋之后走贪,聲名鵲起佛猛,愛者成群,且一直絡(luò)繹不絕坠狡;文人學者多所贊賞挚躯,人格魅力更多頌揚!桃花源的設(shè)想擦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美妙恬淡的“田園詩”漩勤,歷代學步者多難計數(shù)感挥,迄今依然被人喜愛、艷羨不已越败。留下來的文學作品触幼,縱然不如李白、杜甫究飞、白居易和蘇軾置谦、陸放翁等人那樣多,但精品佳作亿傅,幾乎篇篇皆是媒峡、首首首肯。這且不言葵擎,詩人開創(chuàng)的“田園詩”風谅阿,古今中外孰不贊之頌之喜之愛之?告慰五柳先生:含笑于九泉吧酬滤!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签餐,p228】
此詩是三首中寫得最出色的一篇。前六句寫安葬的環(huán)境盯串。起結(jié)上首氯檐,渾然一氣,在荒草茫茫体捏、白楊蕭蕭的嚴霜九月中冠摄,尸體被送到遠郊高墳嶕峣之間安葬糯崎。環(huán)境荒涼,氣氛蕭森耗拓,凄慘已極拇颅,動魄驚心。中間六句寫安葬的情形乔询。先以馬鳴風蕭為歌樟插,寫此與人世隔絕之瞬間,真是極度凄慘之一刻竿刁。無情風馬尚且始此黄锤,有情親朋則更不忍提及了。幽室一旦封閉食拜,形骸將永離人世鸵熟,任何人也無可奈何。尤其“千年不復朝”的迭用负甸,跌宕起伏流强,哀響之中又生壯調(diào),面調(diào)愈壯則愈增其哀呻待。后六句以死者自議作結(jié)打月。縱橫議論蚕捉,說得冰冷奏篙。“死去何所道迫淹,托體同山阿”的結(jié)尾閃爍著哲理的光輝秘通。人死之后形神將隨山川大地混同一體,融化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了敛熬。
【《陶淵明詩文鑒賞辭典》肺稀,p177】
多年來我一直堅持一種看法,即陶淵明詩文應(yīng)讀全集应民,無須遴選盹靴;而陶詩明白如話,尤不必加以評論和賞析瑞妇。至于陶之為人稿静,亦久有定論,再施品評辕狰,盡屬辭費改备。近時重讀陶詩,覺得他的三首《挽歌詩》(本集題作《擬挽歌辭》蔓倍,此據(jù)《文選》)極有新意悬钳。于是泄筆略陳心得盐捷,算是填補我?guī)资陙聿徽勌赵姷目瞻装伞?/p>
陶詩一大特點,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說默勾,基本上是直陳其事的“賦”筆碉渡,運用比興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故造語雖淺而涵義實深母剥,雖出之平淡而實有至理滞诺,看似不講求寫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這就是蘇軾所說的似枯而實腴环疼。魏晉人侈尚清談习霹,多言生死。但賢如王羲之炫隶,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淋叶,豈不痛哉”之嘆;而真正能勘破生死關(guān)者伪阶,在當時恐怕只有陶淵明一人而已煞檩。如他在《形影神·神釋》詩的結(jié)尾處說:“縱浪大化中,不憂亦不懼栅贴;應(yīng)盡便須盡斟湃,無復獨多慮〕镂螅”意思說人生居天地之間如縱身大浪,沉浮無主癣缅,而自己卻應(yīng)以“不憂亦不懼”處之厨剪。這已是非常難得了。而對于生與死友存,他競持一種極坦率的態(tài)度祷膳,認為“到了該死的時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顧慮屡立!”這同陶在早些時候所寫的《歸去來辭》結(jié)尾處所說的“聊乘化以歸盡直晨,樂夫天命復奚疑”,實際是一個意思膨俐。
這種勘破生死關(guān)的達觀思想勇皇,雖說難得,但在一個人身體健康焚刺、并能用理智來思辨問題時這樣說敛摘,還是比較容易的。等到大病臨身乳愉,自知必不久于人世兄淫,仍能明智地認識到這一點屯远,并以半開玩笑的方式(如說“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寫成自挽詩捕虽,這就遠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了慨丐。陶淵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幾歲(梁啟超、古直兩家之說)還是活到六十三歲(《宋書·本傳》及顏延之《陶微士》)泄私,至今尚有爭議房揭;因之這一組自挽詩是否臨終前絕筆也就有了分歧意見。近人欽立先生在《陶淵明事跡詩文系年》中就持非臨終絕筆說挖滤,認為陶活了六十三歲崩溪,而在五十一歲時大病幾乎死去,《擬挽歌辭》就是這時寫的斩松。我對陶的生卒年缺乏深入研究伶唯,不敢妄議;但對于這三首自挽詩惧盹,卻斷定他是在大病之中乳幸,至少認為自己即將死去時寫的。而詩中所體現(xiàn)的面對生死關(guān)頭的達觀思想與鎮(zhèn)靜態(tài)度钧椰,畢竟是太難得了粹断。至于寫作時間,由于《自祭文》明言“歲惟丁卯嫡霞,律中無射”瓶埋,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九月,而自挽詩的第三首開頭四句說:“荒草何茫茫诊沪,白楊亦蕭蕭养筒,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端姚≡畏啵”竟與《自祭文》時令全同,倘自挽詩寫作在前渐裸,何其巧合乃爾巫湘!因此我以為仍把這三首詩隸屬于作者臨終前絕筆更為適宜。
第一首開宗明義昏鹃,說明人有生必有死尚氛,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這是貫穿此三詩的主旨洞渤,也是作者對生死觀的中心思想怠褐。然后接下去具體寫從生到死,只要一停止呼吸您宪,便已名登鬼錄奈懒。從詩的具體描寫看奠涌,作者是懂得人死氣絕就再無知覺的道理的,是知道沒有什么所謂靈魂之類的磷杏,所以他說:“魂氣散何之溜畅,枯形寄空木〖觯”只剩下一具尸體納入空棺而已慈格。以下“嬌兒”、“良友”二句遥金,乃是根據(jù)生前的生活經(jīng)驗浴捆,設(shè)想自己死后孩子和好友仍有割不斷的感情「逍担“得失”四句乃是作者大徹大悟之言选泻,只要人一斷氣,一切了無所知美莫,身后榮辱页眯,當然也大可不必計較了。最后二句雖近詼諧厢呵,卻見出淵明本性窝撵。他平生俯仰無愧作,畢生遺憾只在于家里太窮襟铭,嗜酒不能常得碌奉。此是紀實,未必用典寒砖。不過陶既以酒與身后得失榮辱相提并論赐劣,似仍有所本。蓋西晉時張翰有云:“使我有身后名入撒,不如即時一杯酒隆豹⊥盅遥”(見《晉書·文苑》本傳)與此詩命意正復相近似茅逮。
此三詩前后銜接,用的是不明顯的頂針續(xù)麻手法判哥。第一首以“飲酒不得足”為結(jié)語献雅,第二首即從“在昔無酒飲”寫起。而詩意卻由入驗寫到受奠塌计,過渡得極自然挺身,毫無針線痕跡⌒拷觯“湛”訓沒章钾,訓深墙贱,訓厚,訓多(有的注本訓澄贱傀,訓清惨撇,似未確),這里的“湛空觴”指觴中盛滿了酒府寒】茫“今但湛空觴”者,意思說生前酒觴持晟Γ空剖淀,現(xiàn)在靈前雖然觴中盛滿了酒,卻只能任其擺在那里了纤房∽莞簦“春酵”,指春天新釀熟的酒帆卓。一般新酒巨朦,大抵于秋收后開始醞釀,第二年春天便可飲用剑令『龋“浮蟻”,酒的表面泛起一層泡沫吁津,如蟻浮于上棚蓄,語出張衡《南都賦》。這里說春酒雖好碍脏,已是來年的事梭依,自己再也嘗不到了〉湮玻“肴案”四句役拴,正面寫死者受奠〖毓。“昔在”四句河闰,預(yù)言葬后情狀,但這時還未到殯葬之期褥紫。因“一朝出門去”是指不久的將來姜性,言一旦棺樞出門就再也回不來了,可見這第二首還沒有寫到出殯送葬髓考。末句是說這次出門之后部念,再想回家,只怕要等到無窮無盡之日了。一本作“歸來夜未央”儡炼,意指自己想再回家妓湘,而地下長夜無窮,永無見天日的機會了乌询。亦通多柑。
從三詩的藝術(shù)成就看,第三首寫得最好楣责,故蕭統(tǒng)《文選》只選了這一首竣灌。此首通篇寫送殯下葬過程,而突出寫了送葬者秆麸〕踵冢“荒草”二句既承前篇,又寫出墓地背景沮趣,為下文烘托出凄慘氣氛屯烦。“嚴霜”句點明季節(jié)房铭,“送我”句直寫送葬情狀驻龟。“四面”二句寫墓地實況缸匪,說明自己也只能與鬼為鄰了翁狐。然后一句寫“馬”,一句寫“風”凌蔬,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繪出來露懒,雖僅點到而止,卻歷歷如畫砂心。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結(jié)懈词,說明壙坑一閉,人鬼殊途辩诞,正與第二首末句相呼應(yīng)坎弯。但以上只是寫殯葬時種種現(xiàn)象,作者還沒有把真正的生死觀表現(xiàn)得透徹充分译暂,于是把“千年”句重復了一次抠忘,接著正面點出“賢達無奈何”這一層意思。蓋不論賢士達人秧秉,對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規(guī)律總是無能為力的褐桌。這并非消極衰抑,而實是因勘得破看得透而總結(jié)出來的象迎。而一篇最精彩處,全在最后六句±剩“向來”猶言“剛才”啦撮。剛才來送殯的人,一俟棺入穴中汪厨,幽室永閉赃春,便自然而然地紛紛散去,各自回家劫乱。這與上文寫死者從此永不能回家又遙相對照织中。“親戚”二句衷戈,是識透人生真諦之后提煉出來的話狭吼。家人親眷,因為跟自己有血緣關(guān)系殖妇,可能想到死者還有點兒難過刁笙;而那些同自己關(guān)系不深的人則早已把死者忘掉,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谦趣∑N《論語·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則不歌前鹅≌玻”這是說孔子如果某一天參加了別人的喪禮,為悼念死者而哭泣過舰绘,那么他在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烦租。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時轉(zhuǎn)不過來,而且剛哭完死者便又高興地唱起歌來除盏,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叉橱。其實孔子這樣做,還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訴諸理性的表現(xiàn)者蠕;如果是一般人窃祝,為人送葬不過是禮節(jié)性的周旋應(yīng)酬,從感情上說踱侣,他本沒有什么悲傷粪小,只要葬禮一畢,自然可以歌唱了抡句。陶淵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探膊,所以他反用《論語》之意,爽性直截了當?shù)匕岩话闳说谋憩F(xiàn)從思想到行動都如實地寫了出來待榔,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達觀而毫無矯飾的地方逞壁。陶之可貴處亦正在此流济。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觀中還是有著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所以他在此詩的最后兩句寫道:“死去何所道腌闯,托體同山阿绳瘟。”大意是姿骏,人死之后還有什么可說的呢糖声,他把尸體托付給大自然,使它即將化為塵埃分瘦,同山腳下的泥土一樣蘸泻。這在佛教輪回觀念大為流行的晉宋之交,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唯物觀點呢嘲玫。
至于我前面說的此三首陶詩極有新意蟋恬,是指其藝術(shù)構(gòu)思而言的。在陶淵明之前趁冈,賢如孔孟歼争,達如老莊,還沒有一個人從死者本身的角度來設(shè)想離開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觀方面的情狀發(fā)生渗勘;而陶淵明不但這樣設(shè)想了沐绒,并且把它們一一用形象化的語言寫成了詩,其創(chuàng)新的程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旺坠。當然乔遮,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還要以思想上的明徹達觀為基礎(chǔ)。沒有陶淵明這樣高水平修養(yǎng)的人取刃,是無法構(gòu)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實蹋肮、既是現(xiàn)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作品來的璧疗。(吳小如)
【金融鼎《陶淵明集注新修》坯辩,p232】
輯評:陳祚明評選《采菽堂古詩選》卷十四:一氣瀏蒞,《十九首》而外崩侠,在漢人亦不多得漆魔。又極似蔡中郎“青青河畔草”一篇,似以神却音,此固神到之筆也改抡。“千年不復朝”疊一句系瓢,跌宕以振之阿纤,哀響之中發(fā)以壯調(diào),然彌壯彌哀矣夷陋!“親戚或余悲欠拾,他人亦已歌”胰锌,非《十九首》安得此名句!
孫人龍纂集《陶公詩評注初學讀本》卷二:起境凄感清蚀,亦接上一氣。意極曠達爹谭,一結(jié)了截枷邪。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四:且敘且寫,有畫意诺凡《В“幽室”八句入議論,真情真理腹泌,另收緩結(jié)嘶卧。此詩氣格,筆勢橫態(tài)凉袱,游行自在芥吟,與《三百篇》同曠,而又全具興觀群怨专甩。杜公且遜之钟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