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位圖書室借了本好早至少得《讀者文摘合訂本》待侵,想在工作之余翻翻看看丢早。
《讀者》與《青年文摘》,那可是當年高中時代最好的課外讀物诫给,許多道理都是從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中學到的香拉,也是眾多心靈雞湯的發(fā)源地。
可是現(xiàn)在面對那些文章中狂,我卻越來越讀不進去凫碌,覺得這些雞湯并不像原來感覺的那么有道理,竟然跟公眾號胃榕、自媒體里面的那些雞湯文極為相似——大部分都充滿著“部分真相”盛险。
比如有一個小故事,很多人都聽過勋又,是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找圣雄甘地苦掘,說自己的孩子總是喜歡吃糖,怎樣才能讓他不吃糖楔壤。
甘地告訴這位媽媽鹤啡,讓她們一個月后再開。
一個月后蹲嚣,母子倆再次來到甘地面前递瑰,甘地對孩子說:你不可以再吃糖了!
母親不解隙畜,問這一句簡單的話抖部,為什么一個月前不講呢?
甘地回答說:因為一個月前我還在吃糖议惰。
故事戛然而止慎颗,讓人回味甘地真的好偉大,從中理解到的道理是:要想讓別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就要先做到俯萎。
故事的真實性姑且不論傲宜,我只關(guān)心孩子是不是真的就聽從了圣雄的話,從此不再吃糖了讯屈?
而且糖這東西原本并不是什么十惡不赦的東西蛋哭,吃一點也沒有什么,為什么就因為母親的一句話涮母,圣雄跟小孩子就要全部都戒掉呢谆趾?
而且小孩子真的會因為偉大的甘地不吃糖,自己就主動不再吃糖嗎叛本?
我猜如果家長們都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沪蓬,費時費力不說,孩子的成就也必定不會超過家長来候。
這是一個例子跷叉,還有一則是教人吃虧是福:公司里被人欺負了,就告訴自己吃虧是福营搅;有人故意暗算自己云挟,也告訴自己吃虧是福;收到了不公平待遇转质,依舊堅信吃虧是冈靶溃——終于有一天,主人公的面對挫折不公時的不動如山休蟹,被公司老總/頂頭上司/大股東看到了沸枯,給了她很高評價,從此當上CEO成為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樣的道理也就寫給高中生看赂弓,進了社會的人誰要是相信了這個绑榴,誰肯定沒好結(jié)果。
所以盈魁,這些心靈雞湯還是少看些為好翔怎,因為這里面的道理總是太單一,似乎就像計算機程序一樣杨耙,一加一就肯定等于一赤套。
只要你被老天“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按脚、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敦冬,肯定能增益其所不能辅搬!
可是孟子他老人家沒說出來的是,做事情是需要講方法的,方法不對堪遂,事倍功半介蛉。
按照經(jīng)歷過苦難必會見輝煌的道理,那本屆世界杯上經(jīng)歷過無數(shù)苦難的克羅地亞溶褪,成立26年來币旧,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戰(zhàn)爭摧殘、流離失所猿妈,那是要當上冠軍才符合邏輯吹菱,才能告慰逝去的父輩才對,拿到一個區(qū)區(qū)亞軍彭则,有何臉面回去見巴爾干半島的父老鄉(xiāng)親鳍刷?
世界上很多事很多道理,都不是幾句話幾個金句就能總結(jié)出來的俯抖,做事憑毅力输瓜,不斷找方法,光懂道理芬萍,終究會一事無成尤揣。
——最后一句也挺像一碗“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