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是想去改變對方谎砾?也許別人身上那些讓我們討厭的特質,其實自己身上也有韵洋,而我們給對方提出的期待和要求竿刁,也許是我們一直未曾到達的地方。所以搪缨,親密關系中的一切痛苦食拜,其實源于自己的內在創(chuàng)傷,而與他人無關副编。
誰需要改變
生活中负甸,你是否也有過如下問題或思考——你經常會要求配偶去改變嗎?你對父母提的最多的改變要求是什么你又改變了朋友哪些方面你覺得你能成功地改變到什么程度?......
在親密關系中呻待,為什么很多人總是喜歡或希望去改變對方打月,為什么改變或改造計劃往往是以失敗告終?在我們以往做過的有關婚姻問題的咨詢案例中蚕捉,許多人在婚姻初期是強勢的奏篙,總是希望對方改變,但是到了后來迫淹,又是多么的弱勢秘通,只希望對方不要離開,什么都可以答應敛熬。早知如此肺稀,何必當初要勉強去改變對方呢?
關于“改變欲”并非人天生的欲望应民,但很多人在走進婚姻后都發(fā)現(xiàn)有強烈的潛在的改變欲话原,即,改變對方來滿足自己期待的欲望瑞妇。
這需要從孩提時期即我們的童年說起稿静。因為,人類的大多數(shù)行為辕狰,都以歸屬感和被重視的需求為出發(fā)點,如果我們的行為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控漠,我們會對自己的重要性蔓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為了彌補外在世界的不足盐捷,年幼的我們會在內心幻想出一個世界偶翅,想象自己是一個英雄或者公主。幼時的需求碉渡,便是構筑理想情人的骨架雛形聚谁。我們會以理想情人所擁有的特質作為尋覓伴侶的標準但在現(xiàn)實中,我們很難遇到完全與我們理想情人的標準相吻合的人滞诺,所以絕大多數(shù)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選定一個相對符合條件的人形导,然后進行我們的改造計劃,希望將其塑造成理想伴侶习霹。我們又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朵耕,反而還會覺得這不只是為自己好,也是為對方好淋叶,我們不斷地向對方提出要求阎曹,理所當然的認為,如果對方愛我們就一定會順從。
這就是改變與產生的源頭处嫌,往往會給以后的親密關系帶來危機栅贴。
因為,當有一天我們找到了那個人熏迹,我們也許不自覺地會把自己從小到大得不到的筹误、為滿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到那個愛我們癣缅,讓我們覺得被重視的人身上厨剪,認為有了對方,我們的這些需求就能夠被滿足友存。我們在潛意識里期待對方能給予我們所需要的快樂祷膳、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事物屡立。這是從我們外在年幼時期就形成的觀念直晨,我們希望父母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成年后膨俐,我們生氣勇皇、抱怨、撒嬌等焚刺,其實跟孩提時的哭鬧并沒有兩樣敛摘,因為這種投射是把我們理想父母的原形投射在了對方的身上。
期待是憤恨的前身乳愉,一旦需求不能完全得到滿足兄淫,我們就會感到失望甚至憤恨,換句話說我們不開心的原因蔓姚,并不是表面上的“對方惹我生氣”捕虽,而是沉睡多年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對方沒有實現(xiàn)我們的期待坡脐。
而一旦你感到憤恨泄私,就預示著親密關系走向幻滅。這也是當下很多婚姻問題的根源备闲,當問及兩人離婚或分手的原因晌端,雙方一般說最多的是“我難以達到他的要求”我離他的期望太遠了”等等,期待和要求是扼殺親密關系的表面浅役,而真正讓愛幻滅的是那個在童年或孩提時代未被滿足的內在小孩斩松。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學+深度分享讀書會身心成長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