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唐胞苷
(德)恩斯特·卡西爾認為,認識自我乃是哲學探究的最高目標赚抡。蘇格拉底認為爬坑,未經(jīng)審視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生活。特爾斐神廟的“神諭”也是“認識你自己”涂臣《芗疲可見,認識自我赁遗,是了解自我的開始署辉,更是人生之事。
那么吼和,如何認識自我呢涨薪?可以通過反思,即覺察炫乓,像佛學所說的禪修;可以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献丑,即庫利提出的“鏡中我”末捣;可以通過在行為和態(tài)度的關系中認識自我,即行為影響態(tài)度的原因创橄。
三種不同理論可以解釋行為對態(tài)度的影響箩做,也是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
1.自我表露理論:我們會適當調整自己的態(tài)度以使其看起來與行為一致妥畏,特別是當我們要給他人留下好印象時邦邦。例如,戀愛中的我們大都會盡量給對方留下好印象醉蚁,說話和舉止格外在意燃辖,哪怕有些做作或虛偽,也覺得是值得的网棍。自我都如此黔龟,他人亦如此。因此,真正了解一個人氏身,需要時間巍棱,需要一起經(jīng)歷一些事,才能透過那些做作和虛偽看清本質蛋欣。
2.認知失調理論:當我們的行為和態(tài)度相反或者很難做決定時航徙,我們會感到緊張。為了降低這種情緒的激活陷虎,我們會通過一些列的心理活動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到踏。
提出認知失調的著名心理學家利昂·費斯廷格認為,使失調感最小化的方法之一是選擇性接觸與自己觀點一致的信息泻红。比如夭禽,對于吸煙者,他們會關注吸煙的好處:提神谊路,利于人際交往等讹躯,使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一致。就像當年那些支持伊拉克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而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缠劝,哪怕之后美國人沒有在伊拉克找到這種武器潮梯,他們依然支持這場戰(zhàn)爭。所以惨恭,這就是一種自我辯解秉馏。
第二種方法是通過謊言來調試。當我們做出某種行為的理由不足時脱羡,我們更可能感到不適(失調)并因此更加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萝究。比如,當你參加了一個無聊的實驗后锉罐,你在什么情況下最可能相信自己的小小謊言并且說實驗真的很有趣帆竹?是你獲得1美元時,還是慷慨的20美元時脓规?研究結果:是得到1美元栽连,因為撒謊的理由不充分,需要調整態(tài)度以適應這種行為侨舆。
第三種方法是自圓其說秒紧。當做出重要決策以后,我們經(jīng)常會高度評價自己的選擇而貶低放棄的選擇挨下,以此來減少失調熔恢。例如,公司要求每人填報今年公費旅游的目的地复颈,只能在青島和廈門兩個地方選擇绩聘。當你選擇青島后沥割,你會找到很多優(yōu)點來說明自己選擇的正確性。
1934年印度地震之后凿菩,災區(qū)之外謠傳更大的災難即將來臨机杜。我想這些謠言也許是“焦慮合理化”——證實自己揮之不去的恐懼是一種合理的認識。從這點出發(fā)衅谷,我提出了減少失調的理論——讓你對世界的看法與你的所感所為保持一致椒拗。——利昂·費斯廷格
3.自我知覺理論:當我們的態(tài)度不是很堅定時,我們就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及其環(huán)境來推斷我們的態(tài)度获黔。我們的行為能觸發(fā)一定的情緒蚀苛。比如,相對于無精打采地坐著玷氏、身體前傾堵未、雙目低垂的被試,那些被要求抬頭挺胸坐得筆直的被試對自己更自信盏触。同時渗蟹,面部表情也會影響我們的態(tài)度。如我們在拍照片時赞辩,如果喊出“茄子”就會拍出微笑的模樣雌芽,開心的情緒。所以辨嗽,我們的行為會影響我們的思想世落。就像有人說,“我不是因為高興才唱歌糟需。我是因為唱歌才高興屉佳。”
這里還需指出洲押,自我知覺理論還涉及到內(nèi)在動機和過度合理化忘古。如圖:
過度合理化的解釋:給錢讓人們玩智力游戲,他們以后繼續(xù)玩游戲的行為就會少于那些沒有報酬玩游戲的人诅诱。所以,當孩子不愛學習時送朱,家長最好不要用錢去獎賞娘荡,最好是把獎賞變成孩子喜歡的事情。
總之部念,以上三種理論解釋為什么一個人的行為會影響態(tài)度介劫,更是對自我進行認識的過程泛烙。這樣,我們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是為了給他人留下美好印象而做出的行為大年;為了減少內(nèi)心的失調感而做出的行為换薄;為了堅定自己的態(tài)度更做出的行為。實質上翔试,這就是在自我認識轻要,對自己行為和態(tài)度的認識,而這個過程就是了解自我的過程垦缅。
傾聽自己的語言冲泥,則可以了解自己的態(tài)度;觀察自己的行為壁涎,則可以提示自我信念有多么堅定凡恍,尤其是當我們無法將自己的行為簡單地解釋為外部約束的時候。我們自由做出的行動正是對自我的揭露怔球。
注:本文內(nèi)容是《社會心理學》第4章態(tài)度和行為:行為影響態(tài)度態(tài)度的原因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歡迎關注
文/阿唐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