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初中開始憎兽,我就特別喜歡做計劃性穿,特別是周末和寒暑假,不需要上課的時候所宰,一早起來握玛,我就喜歡列出一天需要做的事情够傍。
比方說,寫幾頁練字挠铲,幾張卷子冕屯,讀幾頁書,背幾個單詞拂苹。什么都想做安聘,結果經(jīng)常是一天下來只能完成一半的任務。
特別是寒暑假瓢棒,做上幾天計劃以后浴韭,內心越發(fā)犯怵,更多的任務完不成了脯宿。
上大學以后念颈,我就轉變了做計劃的方式,開始按照時間表列任務连霉。
某個時間段只學一門課的內容榴芳,到了時間點換一門課,把時間從早到晚排得滿滿的窘面。然而一旦遇到突發(fā)狀況翠语,整個時間表就亂了,需要重新排财边。
整個學期算下來肌括,除了考試前一個月能夠執(zhí)行得可以,其他時間效率并不是很高,對意志力消耗很大谍夭。
當工作黑滴、有孩子以后,每天的突發(fā)狀況更多了紧索,這樣滿滿當當?shù)挠媱澅碓缫呀?jīng)失效了袁辈。
當我看了《稀缺》一書,突然頓悟了珠漂。書籍有個例子晚缩。
一家有急診服務的醫(yī)院,一共32間手術室媳危,每天都排的滿滿的荞彼,但是一旦遇到急診突發(fā)情況需要用手術室就要重新調整手術室的排班,每個人每天都忙得精疲力盡待笑。
后來請來一位顧問鸣皂,給出的方案是“無論任何情況,永遠留下一臺手術室待用暮蹂∧欤”神奇的是效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不少仰泻。
我在做計劃的時候恰恰是沒有考慮到“永遠留個緩沖資源”荆陆,讓自己陷入了疲于奔命的境地,以至于經(jīng)常處于“打一陣雞血我纪,再頹廢一陣”的惡性循環(huán)中慎宾。
于是,我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時間計劃表浅悉,只對主要時間的70%-80%做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