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自身有很多的壞習慣,但就是改變不了惑艇,也不知道為什么蒿辙?
比如,我從25歲工作后開始抽煙滨巴,至今快35年煙齡了思灌。中途無數次戒煙都莫名其妙的失敗了,為什么呢恭取?我一直都沒有找到真實的原因泰偿。
我自己以為是自己意志力不夠,我就開始努力克制自己蜈垮,但隨后均無疾而終耗跛。我意識到似乎這還不是意志力的問題?攒发,后來我偶爾的機會讀到一本名為《習慣的力量》的書调塌,給我出我自己認為可以理解答案。
在我用一周時間讀完的查爾斯-都西格寫的《習慣的力量》后晨继,才深刻明白了我無法戒煙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烟阐?
我們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習慣紊扬,這是本書給出習慣形成過程的公式,也是一個習慣形成的思維模型唉擂,在這種模型的指導下餐屎,我們在生活中形成了無數的習慣,微小的習慣最后凝聚成強大的力量玩祟,吸煙無法解除就是這樣的習慣結果腹缩。
無論是好的習慣、還是壞的習慣,這些習慣在支配著我們的生活藏鹊,讓我們有條不紊的活著润讥。
一個好的習慣我們要堅持下去,無論任何誘惑都不要輕易的改變盘寡,這些好習慣將會讓你受益最終生楚殿。比如說,我有早起早睡的習慣竿痰。
我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影響脆粥,他們一生都是早起早睡,他們是如何形成這習慣的我不知道影涉,但是在他們的影響下变隔,我也形成的早起早睡的習慣。
這習慣讓我保持了幾十年蟹倾,現在還是這樣匣缘,無論是正常上班,還是節(jié)假日鲜棠,我都是按照早上5點起床肌厨,晚上11點前必須如入睡的習慣。這個好習慣讓我每天多出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岔留,給我充分學習提供了時間的保障夏哭。
1993年就是利用早上早起的時間,也是5點到7點這2個小時的時間備考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當年叫:律師資格考試)献联,在沒有耽誤任何工作竖配,也沒有請假復習的情況下于1994年通過的律師資格考試。
有人問我對于考試什么技巧里逆,我說:就是每天堅持2個小時的學習进胯,而這2個小時就是早起早睡的習慣形成的。
小的時候原押,父母早起的行為對我就是最大暗示胁镐,逐步大腦就形成到了這個點就會自己催醒自己,起來后诸衔,喝水盯漂,做早餐,吃飯笨农,出門上學就無意識的形成的自己的習慣就缆。
這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會使用一輩子谒亦,所以竭宰,至今為止空郊,每天5起來就會讀書2個小時,讓自己心靈有了莫大的寄托切揭,形成了固定的習慣狞甚,就難以改變。
這本書還給我們提示了如何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廓旬,又改變一個壞習慣哼审。
既然是習慣,那我們身上也會養(yǎng)成一些壞習慣嗤谚。比如:吸煙棺蛛,吃零食發(fā)胖,不運動巩步,發(fā)脾氣等等這些都是壞習慣旁赊。書中告訴我們不要試圖用控制自己的意志力來改變這些壞習慣,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椅野。
我們在研究習慣形成的過程后终畅,發(fā)現只要改變習慣中的慣常行為,就會用的一個新的習慣代替舊習慣竟闪,從而達到們改變壞習慣的目的离福。
本書還通過企業(yè)對客戶習慣的研究,對產品的設計炼蛤,提出盡量符合客戶的使用習慣的要求妖爷。
生活中,很多產品都是企業(yè)對客戶的心理的研究理朋,挖掘客戶內心使用習慣絮识,以及他們習慣形成的過程,生產出客戶不加思索就能使用的產品嗽上。
例如:蘋果系列的產品次舌,你不需要看產品說明書,就會很快的熟練的使用一部蘋果手機兽愤,或者Pid 甚至一個小孩都會使用彼念。這說明什么?只能說明蘋果對使用者習慣的研究的非常透徹浅萧。
我們沒有必要畏懼心理學的研究逐沙,我們也沒有必要畏懼慣常行為改變的難度,牢牢記住習慣形成的思維公式:習慣=暗示+慣常行為+獎賞洼畅。反復揣摩這里面的道理酱吝,不斷的嘗試理解好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繼續(xù)堅持土思。壞的行為如何改變务热,從哪里找到替換壞習慣中慣常的行為,最終慢慢的使自己變好己儒。
這本書還是非常有閱讀價值的崎岂,是否符合心理學的科學機制,我們也不必深究闪湾,但是冲甘,有一點,用替換慣常行為可以改變壞習慣對我啟發(fā)很大途样,也許戒煙方法不是毅力江醇,而是慣常行為的改變。所以這本書還是非常有閱讀價值何暇,推薦給大家陶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