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心理學對我來說已經(jīng)不算陌生了,《走出孤獨》《自卑與超越》《人蚕键,做得到任何事》《理解人性》等都是我最近幾年陸陸續(xù)續(xù)讀過的書籍救欧,同時就連其他作家、學者解讀阿德勒心理學的書籍我也沒有錯過锣光,所以今天這本書笆怠,自然也是我必須要入的書單了。
本書《恰如其分的自愛》誊爹,副標題為阿德勒的19堂自我認同課蹬刷。韓國作者樸藝真2008年將阿德勒心理學引入韓國,2012創(chuàng)辦并運營得到國際個體心理學會認證的韓國阿德勒心理協(xié)會频丘。
在自序中作者提到她原本是出于經(jīng)營公司的需要而開始學習阿德勒心理學办成,但卻在學習過程中開始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搂漠。到后來即便她需要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迂卢,她也依然堅持在海外的阿德勒專門教育機構進修。
她通過對自己早期記憶的分析桐汤,她意識到正是因為母親輕生的記憶令她的童年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克,她才逐漸理解自己拼命努力只為證明她的與眾不同的原因。
由于對自己的了解怔毛、理解员萍,她才慢慢地開始認可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對于任何經(jīng)歷過“與自己和解的”人來說拣度,這一轉變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碎绎。作者用自己的故事蜂莉,和19個真實案例地分析,來提醒我們混卵,只有勇敢地認可和接納真實的自己映穗,內(nèi)心才會感到更加舒適。
第一部分 試著了解自己
自我客觀化
不論我們是否愿意承認幕随,或是能否意識到這一點蚁滋,我們都需要說出這句話,真正的選擇權一直在我們自己手里赘淮。
你選擇幾點起床辕录、吃不吃早餐、喝咖啡還是白開水梢卸、幾點出門走诞、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一天當中都和誰產(chǎn)生了溝通蛤高、工作之余的時間是否有合理的規(guī)劃蚣旱、晚上是否會熬夜打游戲追劇、會熬到幾點鐘等等戴陡,一切決定都是我們做出的選擇塞绿。
不同的選擇,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恤批。但如果只考慮眼前這一刻异吻,而不考慮后果迅细,那么你很可能會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后果而認為那不是自己的選擇题涨,或是認定一切選擇都是不得已而為之,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味廊。
但這樣解釋并沒有任何意義延都,相反雷猪,你還會一直重復著這些讓你后悔的決定,且逃避決定帶來的后果窄潭。
患得患失春宣,常常怕自己做錯了決定導致更壞的后果,是因為我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創(chuàng)造更好的未來嫉你。
而當你真的把時間、精力都用在自我成長和改變上躏惋,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未知并不會給你帶來恐懼幽污,因為你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簿姨,也清楚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距误。
因此簸搞,我們需要學會客觀地審視自己的每一天,入睡前思考一下自己當天經(jīng)歷了哪些事情准潭,對這些經(jīng)歷抱著怎樣的觀點趁俊,以及自己是如何解釋和應對這些事件的,有沒有進步的空間刑然。
這樣的思考寺擂,會讓你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都是出于自己的選擇,這一點非常重要泼掠。
人們只有明確地了解到思考怔软、決定、行動的重要性择镇,才會感受到:自己對經(jīng)歷的解釋挡逼,以及我們賦予人生的意義,才使我們成了現(xiàn)在的自己腻豌。
如果你不去嘗試努力打破對未知的恐懼家坎,嘗試去探索、且突破自己的能力邊界吝梅,那么你可能遇到任何未知狀況都會下意識向后退一步乘盖,然后在心里默默地說“我不行,我沒有能力憔涉,我做不了”订框。
可是你明明就有其他的選擇啊,只要把絕對的自我否定句式換成“我不確定我行不行兜叨,但我可以試試”穿扳,你的決策和行動軌跡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
當你有打破能力邊界的意愿和可能性時国旷,你就不必再害怕自己因為能力不足而失去什么了矛物。
自我接納
接受挑戰(zhàn),嘗試新東西跪但,有可能會出現(xiàn)失誤履羞,但是努力、成長的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也是正常的屡久,不必要求自己事事都要做到完美忆首,這樣的人不存在,也沒必要去追求一個根本完不成的目標被环。
事實上糙及,失誤并不等同于失敗,但許多人會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新鮮事物筛欢、不敢換工作浸锨、不敢承擔更多責任唇聘。
我們每個人都會被他人評價,這是逃不開的柱搜,但他人的評價會給我們造成多大的影響迟郎,卻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聪蘸?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時宪肖,他人的評價就會嚴重影響到這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他會急需通過他人對自己的判斷來給自己貼標簽宇姚。
但實際上匈庭,你自己如果認同自己的價值觀和能力,你就不會把他人對你的評價當作無比重要的事浑劳。
不過我們得補充一點阱持,就是在“他人”這個群體中,有對你來說重要的人魔熏,也有不太重要的人衷咽,分清楚哪些人的評價是你需要在意的,哪些是你可以不那么在意的蒜绽。
最重要的是镶骗,不要把偶爾的失誤當作永久性的失敗去看待,包括你我在內(nèi)的所有人躲雅,都是會經(jīng)歷多次失誤的普通人鼎姊,不要把完美和超水平發(fā)揮當作你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相赁,你的內(nèi)心就沒有那么糾結了相寇。
完美主義者常常會把焦點都放在自己不擅長的事物上,然后用放大鏡去看自己的缺點钮科。
是人就會有缺點唤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但能夠將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绵脯,不也是一種獲得成就感佳励、滿足感的方式嗎?
著眼于自己擁有的蛆挫,感恩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一切赃承,同時盡力去作出一些自我突破,這難道還不夠達到自我認同的標準嗎璃吧?
我們的目標當然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楣导,但前提是,我們知道自己有擅長的部分畜挨,也有需要持續(xù)努力筒繁、持續(xù)探索的部分。
自我認同不需要建立在他人對你認同的基礎之上巴元,客觀看待自己的能力毡咏,接納真正的自己,同時逮刨,保持好奇和求知欲持續(xù)努力就好呕缭,但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是怎樣形成的
人們對于決策修己、失敗恢总,甚至是責任,所產(chǎn)生的恐懼睬愤,都是由于成長環(huán)境所致片仿。前文我們說到每個人在與他人建立親密感之前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尤辱,而這些觀念砂豌、處事原則、已經(jīng)對事情的解釋風格都出于他們的原生家庭光督。
如果一個成年人總是很難獨立做出思考或者決定阳距,不知如何承擔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不是不想结借,而是意識不到筐摘,或者意識到自己需要做什么,但就是不知道該從哪著手船老。
那么也許在他的成長環(huán)境中,父母沒有給他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支撐他發(fā)展自己的獨立人格努隙;或者在他需要為自己負責的時刻,父母因為害怕他做出錯誤的決定而擋在了他前面荸镊;又或者是父母害怕他走了自己的老路,而持續(xù)為他做決定躬存、為他的結果承擔后果张惹。
這樣一來,這個孩子即便在成年后岭洲,也無法像個成年人一樣為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負責,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樣的決定盾剩,而是被動地等待著身邊有個像父母一樣的人替蔬,可以隨時為他做決定、為他負責屎暇。
父母如果把偶爾的失敗當作一個不可挽回的后果承桥,那么他們就很難放手把孩子人生中的選擇權交還給他們自己。
但實際上根悼,我們需要體會不同的過程凶异、不同的結果帶給我們的感受挤巡,最重要的是需要體會一切真實存在的東西,而不是只接受好結果矿卑,不接受壞結果。
真正能夠讓人成長和頓悟的時刻粪摘,往往都是在經(jīng)歷過某些困境、且從中總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經(jīng)驗之后才會出現(xiàn)徘意。
沒有人能夠一直為他人的人生負責,每個人都該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椎咧。
試著為自己人生中的每一刻勇敢地做出決定,只有這個決定是你自己做的蟋座,你才會更有意識和動力去承擔后果。
用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此時此刻正在發(fā)生的事
阿德勒提出的目的論向臀,使我們了解到:人們會根據(jù)眼前想要達成的目的來引導自己的行動诸狭,當人們面對挑戰(zhàn)時,人們會自然地想到過去的困難驯遇,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也會把過去的情緒當作逃避當下問題的借口叉庐。
這就是人們逃避困境的行為模式,但是過去經(jīng)歷過的困難,在過去某個階段沒有突破肢执,不代表現(xiàn)在依然不行瓦宜。
再說岭妖,長期維持現(xiàn)狀從長遠利益來看临庇,對我們并沒有任何好處昵慌,能力邊界和認知邊界依然沒有被打破,并且在行動和決策方面也沒有進步斋攀。
因此,我們需要認清過去的事情即便再可怕侧蘸,也屬于過去,任何一個時間節(jié)點上遇到的事情讳癌,帶給我們的感受存皂,都是由很多因素共同構成的晌坤,曾經(jīng)的困境并不全是因為你個人能力所致旦袋,所以不必簡單歸因到自己身上。
沒有人是完美的疤孕,但也沒有人會一直處在低谷狀態(tài)。
相信自己有進步的空間鹉戚,有處理一部分問題的能力柬讨,當然也會有一部分不足崩瓤,不過可以通過努力去盡可能接近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踩官。
不要被過去某個特定的階段的遭遇而給自己貼上一個永久性失敗的標簽。
運動員會因為輸?shù)粢粓霰荣惗肋h不再上場嗎颖系?學生會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好而不再參加考試嗎嗅剖?
人生很長嘁扼,我們遇到的相對抽象的問題、困境也會不斷升級趁啸,每次遇到問題時,勇敢面對旅掂,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告訴自己, “眼前的困境和挑戰(zhàn)商虐,只能說明我這一刻遇到的問題崖疤。而只要能夠持續(xù)成長和進步,且直面困境劫哼,那么這個困境就不會給你的人生造成什么打擊和傷害÷儋耍”
嘗試就有機會翻盤,所以搔驼,請勇敢積極地去應對自己眼前遇到的挑戰(zhàn)和困境吧。
了解自己目前的真實狀態(tài)和能力舌涨,有哪些方面是你希望得到提升的扔字,有哪些方面是你希望能夠保持下去的優(yōu)勢。
就是客觀分析現(xiàn)在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存在哪些差距革为,然后有計劃地去縮短這個差距。
那么具體流程震檩,可以參考心理學家普羅查斯卡和狄克萊門特提出的關于行為轉變的5個階段模式蜓堕,這里就不詳細闡釋了博其。
情緒從來都不是莫名其妙的
沒有毫無來由的情緒,人只要產(chǎn)生負面情緒背伴,就一定有情緒來源,只是有些情緒來源是人們意識不到的傻寂。
正確的做法是能夠找到讓你產(chǎn)生情緒的原因儿普。比如很多人從小就會被父母拿來和其他孩子對比崎逃,導致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技不如人眉孩。
在這個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勒葱,會常常感到挫敗、自卑凛虽,要么特別較勁,凡事都想爭第一呀潭,要么就特別厭學至非,討厭被對比钠署,但又沒有辦法走出這個困境荒椭。
人們可能不太能記住從小經(jīng)歷過的讓你產(chǎn)生不愉快的瑣事,但是這些情緒的疊加狸棍,會讓你對這種情緒記憶深刻。
所以草戈,剛剛說的這類孩子侍瑟,在長大后唐片,當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受到質疑、或是認為自己被別人拿來對比時淮悼,就會產(chǎn)生和兒時同樣的情緒揽思,挫敗袜腥、自卑钉汗、無力、憤怒等福侈。
人們往往很難接受自己和他人的負面情緒,因為無法接受負面情緒肪凛,所以也常常想要遠離那些有負面情緒的人辽社。
但實際上伟墙,人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滴铅,因為情緒不是無端產(chǎn)生的。
了解自己的情緒源頭拱烁,深刻地理解自己噩翠,允許自己和他人擁有情緒戏自,我們的主觀判斷和事實之間的偏差才會縮小绎秒。
先感受主觀情緒、主觀判斷中的自己剂娄,接下來再調整主觀與客觀之間的差距,接納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阅懦,用客觀的視角來看待自己曾經(jīng)產(chǎn)生的情緒和感受徘铝。
接受自己有情緒惯吕,允許自己做個普通人。然后再承認自己的確有些地方需要提升废登,這樣改變就會相對自然一點郁惜,內(nèi)心也會更平靜一點,不是為滿足他人的愿望兆蕉,而是自己的需求。
你還可以偶爾給自己挑選一份你認為值得虎韵、且實用的禮物,就像在為他人精心挑選禮物一樣驶社,在自己身上也花一點小心思养晋,來實現(xiàn)自愛衬吆。
第二部分 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自我期待绳泉,才能超越自卑
有人因為受到他人關注而感到煩惱姆泻,也有人會因為常常被忽視而感到抑郁,作者認為這兩種表現(xiàn)都是因為人們認為“他人評價會直接影響自我存在感”所致拇勃。
書中提到“阿德勒認為,人生而不完美月腋,因此每個人都具有逃離自我不足和自卑的普遍需求瓣赂。”
也就是說煌集,人都有感到自卑的時候,這是正成幌耍現(xiàn)象纲缓。當人們感受到自己與他人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時喊废,會激勵我們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努力。
當自卑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常態(tài)污筷,且嚴重阻礙他們正常生活時,就成了自卑情結斤寂,也可以稱其為一種精神疾病揪惦。
一方面,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更加優(yōu)秀器腋、卓越;另一方面我們也都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的確能力不足诊县。
因為我們有想要突破的能力邊界,有未曾實現(xiàn)的目標依痊,所以有自卑心理是正常的怎披。
正常的自卑感讓我們擁有努力成長、精進的愿望凉逛,但過度的自卑可能會使我們放棄真正的努力,而為了獲得他人認同而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模樣状飞。
二者完全不同,我更想說的是酵使,人無完人自晰,我們需要為了做更好的自己而付出努力,也需要看到我們身上的不足酬荞。
因此瞧哟,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枪向,自卑是一種正常的感受,它能激發(fā)我們學習秘蛔、成長的動力深员。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负蠕,你就不會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而感到困擾倦畅。這時你才能相對客觀地看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而不是只盯著不足之處欲账。
正確認識自卑感芭概,給自己合理的期待,才能逐漸超越自卑罢洲。
建立橫向的人際關系
當人們渴望從他人那里獲得更高的評價或是獲得稱贊時,其實他們在追求的都是一種縱向的人際關系惹苗。
作者提醒我們,稱贊我們的人幾乎都是父母、老師抓艳、長輩、上級或是我們尊敬的人儡首;同時你稱贊的人幾乎也都是弟弟偏友、妹妹、子女位他、下屬等产场。
也就是說舞竿,縱向的人際關系中天然地存在著一種不平等的對待方式。似乎總是層級更高的一方才有權利去當面評價或是稱贊他人骗奖。
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橫向的人際關系。不去用這種評價和褒獎的言論去操控他人执桌,反之,也不會被他人操控伴逸。
不做被動的椎木、為獲得他人評價和褒獎而去改變的決定,而是意識到自己需要做出改變時香椎,主動做出一些調整。
你可以選擇怎樣和他人打交道馍惹,你也可以選擇和什么樣的人做朋友玛界,同樣万矾,在他人提出某些需求時慎框,你也可以在認真評估之后給出拒絕的回應。
如果因為你的拒絕而導致關系失衡薪丁,那么你也無需感到遺憾馅精。
換句話說严嗜,每個人都有自己內(nèi)心堅持的東西洲敢,你無需為了追求縱向的人際關系,而一直為他人的堅持負責睦优。
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健康的相處模式。
學會獨處
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刨秆,自然會追求社會感,因此人際關系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尸执,但許多人都沒有搭建出一個令自己舒服的圈子缓醋。
每個人在自己的人際關系里都占據(jù)著中心位置如失,所以我們需要明確自己對于人際關系有怎樣的需求和期待送粱。
學會獨處,和自己建立起健康的關系之后脆丁,你才能真正學會和他人相處动雹,這時你才能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
所以胰蝠,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嘗試增加獨處的時間躲庄,試著找到那種獨處也能感到自在舒服的方式钾虐。
你可以從減少刷手機噪窘、刷朋友圈開始調整行為習慣效扫,做一些能夠讓你探索到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事情。
比如冥想、讀書哆键,當你拒絕大量繁雜冗余的信息時,你的內(nèi)心就會漸漸平靜下來闪盔,你會開始不由自主地思考、回顧自己的某些經(jīng)歷泪掀、情緒、感受以及對自己的期待椅挣。
這些才是你真正需要花時間塔拳、精力去關注的內(nèi)在自我。
當你越來越習慣獨處時靠抑,你對自己的了解程度也會越來越深,你與真實的自己獨處時才會越來越舒適颂碧。
只有當你重視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時,你才會愿意在他人面前呈現(xiàn)相對真實的自己肌似,才會坦然地表達真實的自己个曙。
這時候,你才算是真正做好了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的準備垦搬。
劃清各自的邊界
當我們學會了獨處后,就需要意識到我們和他人相處時对雪,也需要樹立各自的邊界米绕。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支配自己時間和精力的權利栅干,同時,也需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桑李。
當你把人際關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時,你很可能會為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贵白,而向身邊的人做出各種承諾。
只要他人需要禁荒,你就會竭盡全力、甚至不惜耽誤自己的正事勃痴,去為他人提供幫助磷蜀。
似乎只有這樣,你才能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褐隆,一旦拒絕了他人的請求,你就會認為自己會被他人拋棄或是忽視衫贬。
但實際上歇攻,合理的拒絕他人,也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課題之一缴守。
我們首先得做自己,把自己真正的需求放在首位贴捡,優(yōu)先處理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情村砂。
在這之余,我們需要對他人提出的請求作出評估础废,它會花費你多長時間,以你目前的能力是否能夠為對方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或資源帘瞭。
同時蒿讥,對對方來說锋拖,這個問題是不是他的能力范圍內(nèi)能處理的祸轮。
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要侥钳,你需要確保自己不是被利用,對方是真的需要幫助舷夺;此外,你也需要意識到疫萤,對你來說敢伸,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事。
不是他人的需要不重要池颈,而是我們需要在“做自己”和“滿足他人需求”之間找到平衡感,適當?shù)臅r候也可以果斷拒絕他人不合理的請求每币。
有時琢歇,是對方的要求太過了,有時李茫,你可能真的無法提供幫助。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坦誠地告知對方掖举,這才是對自己人際關系負責的態(tài)度娜庇,才是構建健康人際關系的方式。
自我成長不是和他人對比
消極的自我評價讓人們產(chǎn)生了過度的危機意識励负,這種過度的危機意識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系匕得。
他們會在跟他人溝通時產(chǎn)生一決高下的想法巾表,會在討論某些話題時為了“贏得”對方而爭論不休略吨。
他們希望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現(xiàn)永遠是最好的,這樣做讓他們保持一定的優(yōu)越感翠忠。
其實每個人都會在某些領域存在一定的優(yōu)越感,但一味追求優(yōu)越感和理想自我時当娱,就會傷害到身邊的人,當然跨细,最終人們破壞的還是自己的人際關系河质。
他人和自己一樣重要,只是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的表現(xiàn)罷了云头,但這并不能成為忽視他人的正當理由淫半。
適當?shù)膬?yōu)越感來自于我們身上的某些閃光點,但這些優(yōu)勢只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合理呈現(xiàn)即可科吭,并不是要時時刻刻向他人證明,你有多優(yōu)秀谣殊。
相反牺弄,真正的優(yōu)秀和卓越也不是在和他人的對比中爭來的姻几,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自己有沒有比前一天進步一點势告。
和自己的前一天對比蛇捌,制定一個“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小目標,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目標對你整體意識和能力的提升都會有非常顯著的收效咱台。
第三部分 如何體驗到幸福感
真實的人際交往會給人帶來快樂
我們需要和他人络拌、和集體打交道,很多人害怕受傷回溺,或害怕因自己不擅長溝通而傷害他人春贸,從而選擇大量的時間用來獨處混萝。
其實這種做法是在逃避人際交往,同時萍恕,這樣做也并不會讓你體會到真正的快樂逸嘀。
我們需要具備獨立思想和獨立人格,但和他人相處時允粤,我們又需要利他心厘熟,能夠考慮到其他人也是和我們一樣的獨立的個體维哈,擁有自己的情緒、感受和想法登澜。
帶著這樣的想法和他人交往阔挠,你的心態(tài)就會比較容易平和一點。
既不會期待自己超水平發(fā)揮脑蠕,也不會忽視他人的感受和立場购撼。
體會真實的人際關系,會讓我們越發(fā)從這段相處中感受到快樂谴仙,但真實迂求、坦誠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容易做到晃跺。
正確看待人際關系的做法是揩局,既能享受獨處的時刻,也能與他人和諧共處掀虎。在自己的圈子中依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凌盯,并且還會因為堅持自己的某些原則被更加尊重。
有勇氣在他人面前做真實的自己烹玉,但真實的自己所堅持的行為實際上是利己利他的驰怎,而不是自私且不可理喻的。
這樣與人共處二打,自己和他人都不會感到不適县忌,那這樣的相處就會使人感到幸福。
人們之所以感到人際交往不適继效,是因為他們在和他人相處時總是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症杏,而當人們自身的能力無法快速解決這些問題時,就會盡可能拒絕和人產(chǎn)生交流莲趣。
事實上鸳慈,擁有獨處能力,并不意味著全部時間都可以拿來獨處喧伞。人無法離群索居走芋,這一點绩郎,在阿德勒的書中幾乎都有提及,他提出“所有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翁逞。仔細想來肋杖,也確實如此。
學會獨處挖函,學會與他人相處状植,在屬于自己的人際關系中,找到一個讓自己舒適怨喘、又能夠適度滿足他人需求的共處方式津畸,是一種需要持續(xù)練習的能力,一旦我們能夠達成這個目標了必怜,那么許多煩惱都將煙消云散了肉拓。
“愛是個動詞”
在一段親密關系中,無疑梳庆,雙方要共同建立起親密感暖途。原本我們都是以“我”和“你”相稱,但在這段關系中膏执,我們要更多地考慮“我們”驻售。
當我們在表達習慣上將主語從我變成我們時,你就會慢慢意識到:我們中的兩個人是平等的更米,是需要彼此關注欺栗、相互了解、理解壳快、尊重纸巷、信任的。
你想要對方給予你怎樣的愛眶痰,那么你就需要給予相應的付出瘤旨,而不是去索取。
付出意味著我們需要承擔起“愛”的責任竖伯,愛比被愛要難得多存哲,但主動去愛,我們內(nèi)心收獲的也會更多七婴。
只是在付出之前祟偷,人們內(nèi)心最先產(chǎn)生的是恐懼,他們害怕自己的愛得不到反饋打厘,害怕自己的付出打了水漂修肠。
但是從獨立的個體發(fā)展到兩個人共建一段關系,就是需要雙方達成合作關系户盯,才有可能實現(xiàn)的嵌施。
如果每個人都只是希望從中索取饲化,而不是主動付出,那這段關系就無法給人帶來內(nèi)在的力量吗伤,也就不存在共建了吃靠。
在遇見伴侶之前,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足淆,但這些大多都是獨特的成長環(huán)境巢块、教育背景和經(jīng)歷所致。
人們會因為兒童時期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巧号,而對自己接觸的所有人際關系都無法產(chǎn)生信任感族奢,但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都是有所差別的。
盡管最初養(yǎng)育者給你的影響很深,沒能使你對人際交往產(chǎn)生興趣,也無法真正和他人建立合作關系谈喳,但這一課我們遲早需要補上抑进。
親密關系就是這樣,深刻地體會其中的苦與樂南片,你會逐漸在這段朝夕相處的關系中感受被愛和力量掺涛,同時也學會主動付出愛;你會學會信任疼进、尊重薪缆、包容、傾聽伞广,你做的一切拣帽,對方可能會給你不同的反饋,也可能不會給你反饋嚼锄,但這就是建立良性親密關系的過程减拭。
人們會對身邊的伴侶保持好奇,關注對方的內(nèi)心世界区丑,你也將和對方共同探索屬于你們自己的相處模式拧粪。
漸漸地,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賦予生活的意義會變得越來越不同沧侥,你對很多事情的解釋風格也會有些變化可霎,通常來說會變得 越來越積極,這其實就是體會到幸福感之后才會有的變化宴杀。
活在當下
你需要面對過去帶給你的傷害癣朗,但同時,你也需要真正活在當下旺罢,關注眼前的事情旷余,從過去經(jīng)歷的消極的事情中積累經(jīng)驗绢记,重塑自己的認知,且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應對當下和未來發(fā)生的事情荣暮,為直面一切而積攢勇氣庭惜。
這樣你才能和自己和解。過去的環(huán)境只適合用于解釋過去的經(jīng)歷穗酥,在你成年后真正影響你思維和行為护赊,甚至人生發(fā)展方向的,都是你的自主性砾跃。哪怕是不作為骏啰、不選擇、被動抽高,不也是選擇的一種嗎判耕?也會引導你朝著某個方向走下去。
不要糾結在那些令你持續(xù)產(chǎn)生壞情緒的經(jīng)歷里翘骂,而是要直視你的全部經(jīng)歷壁熄,而帶給你壞情緒的經(jīng)歷只是一部分。
不論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如何碳竟,經(jīng)歷了怎樣的教育背景草丧,對經(jīng)歷有著怎樣特殊的解釋,其實最終我們的目光都需要投向眼前及未來莹桅。
不要為了與過去較勁昌执,而犧牲掉自己眼前和未來的時間,因為每一刻都很重要诈泼,每一刻都值得珍惜懂拾。
我們要和自己和解,和原生家庭和解铐达,并意識到自己還有未來要去創(chuàng)造岖赋,還要成長為更好的自己,且能夠擁有對選擇和結果負責的能力瓮孙,能夠擁有拒絕他人和活在當下的勇氣贾节。
本文的全部內(nèi)容都是在圍繞著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衷畦、自我認同栗涂、自我成長、自我關注祈争、自信斤程、自重等,而這些加在一起,就是恰如其分的自愛忿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