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起筆寫文章踢匣,大學(xué)生一枚想和各位聊聊拖延癥這個東西溯警。 如果說有什么問題是每個人的通病,深惡痛絕年柠,卻又一直沒辦法根治凿歼,那大概非拖延癥莫屬了。
昨晚我告訴自己今天早上一定要早起來完成自己的作文,今天早上起是起來了答憔,但是刷微博刷到9點半味赃。昨晚定下來的目標又未能實現(xiàn)。
想想自己有多少次這樣的經(jīng)歷虐拓,卻一拖再拖 臨近最后期限才會開始做它心俗,考試復(fù)習(xí)也一樣。拖延癥不是懶侯嘀,拖延癥指的是后果消極、本可避免的推遲行為谱轨;而“懶”則是個生活化的詞戒幔。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xué)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是“拖延癥”領(lǐng)域的研究權(quán)威之一,他有個廣為接受的“拖延公式”:U=EV/ID土童,確定了跟大多數(shù)人的大多數(shù)拖延最有關(guān)系的4個因素诗茎,翻譯過來可以理解成:信心不足、動力缺失献汗、沖動分心和回報遙遠敢订。如果借用中文維基百科里的定義,把“懶”歸為懈怠罢吃、好逸惡勞楚午、缺乏行動的欲望等,主要是原動力缺乏尿招,那么它的確符合公式里的“動力缺失”的標準矾柜。
但缺少做某事的動力,甚至因此而推遲做某事就谜,并不必然是拖延怪蔑,有時反而是一種自我保護。只有當這件事是不得不做丧荐、及時做更有利時缆瓣,“懶”造成的推遲才能算是拖延。更多時候虹统,“懶”人們可能是自得其樂的弓坞。
不要再去拖延了,幾分鐘后的事情現(xiàn)在開始做车荔,放下手中的手機昼丑,停下刷新的抖音去做自己接下來想做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