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
早終非命促蓄髓。
昨暮同為人叉庐,
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会喝,
枯形寄空木陡叠。
嬌兒索父啼玩郊,
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fù)知枉阵,
是非安能覺译红!
千秋萬歲后,
誰知榮與辱兴溜?
但恨在世時侦厚,
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拙徽,
今但湛空觴刨沦。
春醪生浮蟻,
何時更能嘗膘怕!
肴案盈我前想诅,
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岛心,
欲視眼無光来破。
昔在高堂寢,
今宿荒草鄉(xiāng)忘古;
一朝出門去徘禁,
歸來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髓堪,
白楊亦蕭蕭晌坤。
嚴霜九月中,
送我出遠郊旦袋。
四面無人居,
高墳正嶣峣它改。
馬為仰天鳴疤孕,
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央拖,
千年不復(fù)朝祭阀。
千年不復(fù)朝,
賢達無奈何鲜戒。
向來相送人专控,
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遏餐,
他人亦已歌伦腐。
死去何所道,
托體同山阿失都。
賞析: 陶一大特點柏蘑,便是他怎么想就怎么說幸冻,基本上是直陳其事的“賦”筆,運用比興手法的地方是不多的咳焚。故造語雖淺而涵義實深洽损,雖出之平淡而實有至理,看似不講求寫作技巧而更得自然之趣革半。這就是蘇軾所說的“似枯而實腴”碑定。魏晉人侈尚清談,多言生死又官。但賢如王羲之延刘,尚不免有“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之嘆赏胚;而真正能勘破生死關(guān)者访娶,在當時恐怕只有陶淵明一人而已。如他在《形影神·神釋》詩的結(jié)尾處說:“縱浪大化中觉阅,不憂亦不懼崖疤;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典勇〗俸撸”意思說人生居天地之間如縱身大浪,沉浮無主割笙,而自己卻應(yīng)以“不憂亦不懼”處之权烧。這已是非常難得了。而對于生與死伤溉,他竟持一種極坦率的態(tài)度般码,認為“到了該死的時候就任其死去好了,何必再多所顧慮乱顾!”這同陶在早些時候所寫的《歸去來辭》結(jié)尾處所說的“聊乘化以歸盡板祝,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實際是一個意思走净。
這種勘破生死關(guān)的達觀思想券时,雖說難得,但在一個人身體健康伏伯、并能用理智來思辨問題時這樣說橘洞,還是比較容易的。等到大病臨身说搅,自知必不久于人世炸枣,仍能明智地認識到這一點,并以半開玩笑的方式(如說“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寫成自挽詩抛虏,這就遠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了博其。陶淵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幾歲(梁啟超、古直兩家之說)還是活到六十三歲(《宋書·本傳》及顏延之《陶徵士誄》)迂猴,至今尚有爭議慕淡;因之這一組自挽詩是否臨終前絕筆也就有了分歧意見。近人逯欽立先生在《陶淵明事跡詩文系年》中就持非臨終絕筆說沸毁,認為陶活了六十三歲峰髓,而在五十一歲時大病幾乎死去,《擬挽歌辭》就是這時寫的。對于這三首自挽詩,吳小如先生斷定他是在大病之中则披,至少認為自己即將死去時寫的。而詩中所體現(xiàn)的面對生死關(guān)頭的達觀思想與鎮(zhèn)靜態(tài)度徐紧,畢竟是太難得了。至于寫作時間炭懊,由于《自祭文》明言“歲惟丁卯并级,律中無射”,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九月侮腹,而自挽詩的第三首開頭四句說:“荒草何茫茫嘲碧,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父阻,送我出遠郊愈涩。”竟與《自祭文》時令全同加矛,倘自挽詩寫作在前履婉,就太巧合了。因此把這三首詩隸屬于作者臨終前絕筆更為適宜斟览。
第一首開宗明義谐鼎,說明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趣惠。這是貫穿此三詩的主旨,也是作者對生死觀的中心思想身害。然后接下去具體寫從生到死味悄,只要一停止呼吸,便已名登鬼錄塌鸯。從詩的具體描寫看侍瑟,作者是懂得人死氣絕就再無知覺的道理的,是知道沒有什么所謂靈魂之類的,所以他說:“魂氣散何之涨颜,枯形寄空木费韭。”只剩下一具尸體納入空棺而已庭瑰。以下“嬌兒”星持、“良友”二句,乃是根據(jù)生前的生活經(jīng)驗弹灭,設(shè)想自己死后孩子和好友仍有割不斷的感情督暂。“得失”四句乃是作者大徹大悟之言穷吮,只要人一斷氣逻翁,一切了無所知,身后榮辱捡鱼,當然也大可不必計較了八回。最后二句雖近詼諧,卻見出淵明本性驾诈。他平生俯仰無愧怍缠诅,畢生遺憾只在于家里太窮,嗜酒不能常得翘鸭。此是紀實滴铅,未必用典。不過陶既以酒與身后得失榮辱相提并論就乓,似仍有所本汉匙。蓋西晉時張翰有云:“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生蚁∝洌”(見《晉書·文苑》本傳)與此詩命意正復(fù)相近似。
此三詩前后銜接邦投,用的是不明顯的頂針續(xù)麻手法伤锚。第一首以“飲酒不得足”為結(jié)語,第二首即從“在昔無酒飲”寫起志衣。而詩意卻由入殮寫到受奠屯援,過渡得極自然,毫無針線痕跡念脯∧螅“湛”訓(xùn)沒,訓(xùn)深绿店,訓(xùn)厚吉懊,訓(xùn)多(有的注本訓(xùn)澄庐橙,訓(xùn)清,似未確)借嗽,這里的“湛空觴”指觴中盛滿了酒态鳖。“今但湛空觴”者恶导,意思說生前酒觴辰撸空,現(xiàn)在靈前雖然觴中盛滿了酒甲锡,卻只能任其擺在那里了兆蕉。“春醪”缤沦,指春天新釀熟的酒虎韵。一般新酒,大抵于秋收后開始醞釀缸废,第二年春天便可飲用包蓝。“浮蟻”企量,酒的表面泛起一層泡沫测萎,如蟻浮于上,語出張衡《南都賦》届巩。這里說春酒雖好硅瞧,已是來年的事,自己再也嘗不到了恕汇⊥筮螅“肴案”四句,正面寫死者受奠瘾英≡娼樱“昔在”四句,預(yù)言葬后情狀缺谴,但這時還未到殯葬之期但惶。因“一朝出門去”是指不久的將來,言一旦棺柩出門就再也回不來了湿蛔,可見這第二首還沒有寫到出殯送葬膀曾。末句是說這次出門之后,再想回家阳啥,只怕要等到無窮無盡之日了添谊。一本作“歸來夜未央”,意指自己想再回家苫纤,而地下長夜無窮,永無見天日的機會了。亦通卷拘。
從三詩的藝術(shù)成就看喊废,第三首寫得最好,故蕭統(tǒng)《文選》只選了這一首栗弟。此首通篇寫送殯下葬過程污筷,而突出寫了送葬者≌Ш眨“荒草”二句既承前篇瓣蛀,又寫出基地背景,為下文烘托出凄慘氣氛雷厂⊥镌觯“嚴霜”句點明季節(jié),“送我”句直寫送葬情狀改鲫≌┟螅“四面”二句寫墓地實況,說明自己也只能與鬼為鄰了像棘。然后一句寫“馬”稽亏,一句寫“風”,把送葬沿途景物都描繪出來缕题,雖僅點到而止截歉,卻歷歷如畫。然后以“幽室”二句作一小結(jié)烟零,說明壙坑一閉瘪松,人鬼殊途,正與第二首末句相呼應(yīng)瓶摆。但以上只是寫殯葬時種種現(xiàn)象凉逛,作者還沒有把真正的生死觀表現(xiàn)得透徹充分,于是把“千年”句重復(fù)了一次群井,接著正面點出“賢達無奈何”這一層意思状飞。蓋不論賢士達人,對有生必有死的自然規(guī)律總是無能為力的书斜。這并非消極诬辈,而實是因看得破看得透而總結(jié)出來的。而一篇最精彩處荐吉,全在最后六句焙糟。“向來”猶言“剛才”样屠。剛才來送殯的人穿撮,一俟棺入穴中缺脉,幽室永閉,便自然而然地紛紛散去悦穿,各自回家攻礼。這與上文寫死者從此永不能回家又遙相對照±跗猓“親戚”二句礁扮,是識透人生真諦之后提煉出來的話。家人親眷瞬沦,因為跟自己有血緣關(guān)系太伊,可能想到死者還有點兒難過;而那些同自己關(guān)系不深的人則早已把死者忘掉逛钻,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僚焦。《論語·述而篇》:“子于是日哭绣的,則不歌叠赐。”這是說孔子如果某一天參加了別人的喪禮屡江,為悼念死者而哭泣過芭概,那么他在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唱歌。這不但由于思想感情一時轉(zhuǎn)不過來惩嘉,而且剛哭完死者便又高興地唱起歌來罢洲,也未免太不近人情。其實孔子這樣做文黎,還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訴諸理性的表現(xiàn)惹苗;如果是一般人,為人送葬不過是禮節(jié)性的周旋應(yīng)酬耸峭,從感情上說桩蓉,他本沒有什么悲傷,只要葬禮一畢劳闹,自然可以歌唱了院究。陶淵明是看透了世俗人情的,所以他反用《論語》之意本涕,爽性直截了當?shù)匕岩话闳说谋憩F(xiàn)從思想到行動都如實地寫了出來业汰,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達觀而毫無矯飾的地方。陶之可貴處亦正在此菩颖。而且在作者的人生觀中還是有著唯物的思想因素的样漆,所以他在此詩的最后兩句寫道:“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晦闰》潘睿”大意是鳍怨,人死之后還有什么可說的呢,他把尸體托付給大自然跪妥,使它即將化為塵埃京景,同山腳下的泥土一樣。這在佛教輪回觀念大為流行的晉宋之交骗奖,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唯物觀點呢。
至于前面說的此三首陶詩極有新意醒串,是指其藝術(shù)構(gòu)思而言的执桌。在陶淵明之前,賢如孔孟芜赌,達如老莊仰挣,還沒有一個人從死者本身的角度來設(shè)想離開人世之后有哪些主客觀方面的情狀發(fā)生;而陶淵明不但這樣設(shè)想了缠沈,并且把它們一一用形象化的語言寫成了詩膘壶,其創(chuàng)新的程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當然洲愤,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還要以思想上的明徹達觀為基礎(chǔ)颓芭。沒有陶淵明這樣高水平修養(yǎng)的人,是無法構(gòu)想出如此新奇而真實柬赐、既是現(xiàn)實主義的亡问、又是浪漫主義的作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