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糧道:向往光明
4.談野心與利眾
大的發(fā)愿也是野心的一種炬守。
野心有兩種:一種是利己的野心,一種是利眾的野心剂跟。利己的野心减途,就是世俗上所稱的野心酣藻。利眾的野心被稱為雄心。
所有的利眾最終都是最究竟的利己鳍置,是最大的利己辽剧。因為在利眾的過程中,完善的是自己的人格税产,升華的是自己的心靈怕轿。
小人的野心是利己的野心,君子的野心是利眾的野心辟拷。
“發(fā)心”的意思就是讓你發(fā)起利眾的野心撞羽,有大心,發(fā)大愿衫冻,才有大力诀紊。
野心是超越了本有位置的身份的某一種心性或者胸懷。利眾的野心也就是所謂的“菩提心”隅俘。
修行人都要有野心邻奠,而且一定要有利眾的野心。
5.菩薩是一種精神
菩薩并不專指某一個人考赛,而是指利眾精神惕澎,只要具有利眾精神的人就是菩薩莉测。
菩薩全稱“菩提薩埵”颜骤,意為覺悟有情〉仿保“覺悟有情”有兩種方式:一種用語言忍抽,講經(jīng)說法,直接向眾生傳遞真理董朝;一種用行為鸠项,用利眾行為來說話。所有的說法最終都要落實到行為上子姜。沒有行為祟绊,就不能真正地覺悟有情。
古人認(rèn)為人類可以用三種方式實現(xiàn)不朽哥捕,即立功牧抽、立德、立言遥赚。世間一切都不會永恒扬舒,但“不朽”是一種相對的永恒。
6.大資糧:無悔的信心
積累資糧凫佛、尋求解脫就像追求一段你認(rèn)為緣定三生的愛情一樣讲坎,即使經(jīng)歷無數(shù)的挫折孕惜,也不后悔當(dāng)初的決定,甚至舍棄生命晨炕,也要追尋到底衫画,生死不渝。
7.精神的內(nèi)容與形式
念佛瓮栗、持咒碧磅、皈依、發(fā)愿遵馆,做這些都是在集資糧鲸郊。供養(yǎng)、布施货邓、修生起次第秆撮,也是集資糧的重要方法。
修行無非三個方面换况,第一是信心职辨,第二是定力,第三是智慧戈二。有了信心之后舒裤,實質(zhì)上就完成了資糧道。
8.近朱者赤:善知識的重要性
修道要多親近善知識觉吭。
真正的善知識腾供,應(yīng)該是證悟空性,超越了二元對立的圣者鲜滩。他的心與法界一體伴鳖,無處不在,無來無去徙硅,如如不動榜聂。他們的證境,像天空一樣的明凈嗓蘑,不會因為暴風(fēng)驟雨须肆、朝霞云霾而有所改變。
我們在還沒有明心見性的時候桩皿,應(yīng)該“遠(yuǎn)離惡友豌汇,親近善知識”。因為這時候你還沒有自度业簿,是度不了他人的瘤礁,如果硬要度人,反而會被別人影響梅尤,甚至前功盡棄柜思。
9.發(fā)四無量心
愿諸眾生俱足樂及樂因(慈無量心)岩调;愿諸眾生遠(yuǎn)離苦及苦因(悲無量心);愿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永不分離(喜無量心)赡盘;愿諸眾生遠(yuǎn)離分別心住平等舍(舍無量心)号枕。
10.資糧道的其他方法
心靈的極致,要靠依止正法來實現(xiàn)陨享。因為無常一旦來臨葱淳,除了正法,什么都靠不住抛姑。
依法的極致赞厕,是哪怕窮困潦倒淪為乞丐,也不會舍棄正法定硝,永不退轉(zhuǎn)皿桑。
就算生命快要消失,我還是要修法蔬啡,決不貪圖富貴享受诲侮。
即使我死后像動物一樣被棄尸荒野,得不到風(fēng)光大葬箱蟆,我也不會對正法沟绪、正見產(chǎn)生任何懷疑。
修資糧道就要有這樣的發(fā)心空猜,要有這樣的信念和這樣的行為绽慈,無論如何都不要動搖,更不要生退轉(zhuǎn)心抄肖。
11.什么是修行的關(guān)鍵久信?
資糧道是修道的基礎(chǔ)。沒有它漓摩,任何人不可能成道。
資糧的本質(zhì)是信心入客。這信心管毙,一是指對上師的信心――要視師如佛;二是對教法的信心――相信依法而修桌硫,必證菩提夭咬;三是對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如法而修,必能夠成就佛果铆隘。在以上三種信心中卓舵,對上師的信心是關(guān)鍵。沒有它膀钠,便不可能有證悟掏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