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這門課程期間仁讨,我有幸閱讀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經典名著《動機與人格》,這是我讀的第一本心理學領域的經典原著粒督,又一次體會到了閱讀原著的刺激與樂趣陪竿。本書第三部分“自我實現”給我的震撼最深,在讀這部分時屠橄,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興奮、激動與狂喜闰挡,也許可以稱之為高峰體驗吧锐墙。這本書解決了一個長久以來困繞我成長和認知的難題,它使我認識到:一定要去勇敢地做一個自我實現的人长酗,這是一個人發(fā)展最理想的狀態(tài)溪北,即使遭遇莫大的困難也值得。
在大學后期夺脾,我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價值失落之拨,以前接受的那一套官定的價值被更普適的價值取而代之,我開始以哲學的視野來批判性地看待周遭一切咧叭。其陣痛與不安讓我很久都難以適應蚀乔,現在基本上從中走出來了。我由此想到了一個核心問題:人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菲茬?換言之吉挣,最理想的人是什么樣子的?因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決定了我們在實踐中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樣的人婉弹。從價值重建到讀本書以前睬魂,我的基本看法是,人應該沿著真镀赌、善氯哮、美等普適價值的方向,不斷創(chuàng)造與超越商佛,使自己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獨一無二的個體喉钢。但這僅僅是我的想法,在現實中我還有不少疑惑威彰。當我讀到本書時出牧,我對自己那套看法就完全有了信心,我的看法本質上其實就是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的人”歇盼。下面就結合我閱讀的思考和自己的若干體驗和來具體闡釋自我實現理論的核心要素“自我實現的人”舔痕。
自我實現需要是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最高一級,自然而然地代表了人所能達到的最高且最理想的狀態(tài),故自我實現的人就是最理想的人的一種類型伯复。自我實現“指的是人對于自我發(fā)揮和自我完成的欲望慨代,也就是一種使人的潛力得以實現的傾向。這種傾向可以說成是一個人越來越成為獨特的那個人啸如,成為他所能夠成為的一切”(第29頁侍匙,以下只標頁數)。
作者在進行過一番“非正式的個人探索”性質的研究后叮雳,“得出以下對自我實現的人的最重要和最有用的總體印象”想暗,即自我實現的人的基本特點:“對現實的感知、接受帘不、自發(fā)性说莫、以問題為中心、超然獨處寞焙、自主储狭、清新的鑒賞力、高峰體驗捣郊、人類同族感辽狈、謙遜與尊重、人際關系呛牲、道德規(guī)范刮萌、手段與目的、幽默感侈净、創(chuàng)造性尊勿、對文化同化的抵制、不完美畜侦、價值元扔、二分法的消解”(161)。隨后作者逐一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旋膳。
對現實的感知澎语。我覺得自己還具有良好的理解力、洞察力和判斷力验懊,勇于追求真理擅羞,因為“求知是人類的本性”(亞里士多德語)∫逋迹“自我實現者更傾向于領悟真實的存在减俏,而不是拘泥于他們自己或他們所屬文化群的愿望、希望碱工、恐懼娃承、焦慮以及理論或者信仰中”(162-163)奏夫。有時候,我追求知識的需要遠遠超過了滿足生理历筝、安全等的需要酗昼,這符合需要層次理論的特例。
接受性梳猪。我也能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現狀麻削,尤其是接受自己的缺點。不把自己當完人春弥,不將世界看成完美的呛哟,心里就會坦然很多,言行也就更加自然惕稻。我過去的一大錯誤就是堅持完美主義竖共,只圖面面俱到,全面發(fā)展俺祠,結果反而沒培養(yǎng)好自己的長處。
自發(fā)性借帘≈┰“這些人有相對自主的、獨特的肺然、不遵從慣例的道德準則”(166)蔫缸,“他們愿意與那些允許他們更自由、更自然际起、更有自發(fā)性的人們共處拾碌,這使他們能夠擺脫那些在他們看來有時是費勁的行為”(166)。我也是這樣街望,行為坦率自然校翔,不喜歡很多無聊的亂事。有時覺得自己個性太強了灾前,似乎不怎么合群防症,故每每于心不安。這應該是自我實現的人必須付出的“代價”吧哎甲,即在他人看來我們是古怪的人蔫敲。
以問題為中心。他們“通常關心那些我們稱之為哲學或倫理學問題的永恒話題和基本原理炭玫。這些人習慣于生活在可能的最寬廣的參照系中奈嘿,他們似乎永遠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他們活動于其中的價值體系寬宏而不狹隘吞加,是宇宙性的而不是區(qū)域性的裙犹,是以世紀為尺度的而不是權宜之計尽狠。總之伯诬,無論多么樸實晚唇,這些人都是在某一意義上的哲學家”(168)。我覺得這段話完全就是在說自己盗似,我也喜歡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以外的問題上哩陕,關注那些不朽的、永恒的赫舒、核心的話題悍及,畢竟外在的物質轉瞬即逝,沒有理由把過多的精力虛耗在上面接癌。
超然獨處心赶。他們能夠“自我決定、自我管理缺猛、積極缨叫、負責、自我約束荔燎、有主見耻姥,而不是人云亦云、為他人左右有咨,是成為強者而不是弱者”(169)儡司。與獨處相關的就是閱讀與沉思了挪捕,這是享受精神愉快的最佳時候。美國永恒主義教育哲學代表人物赫欽斯說:“人所能享受到的最為持久的樂趣,就是發(fā)現(以及全新發(fā)現)可能存在的世界”贴届。既然很多好處獨處就可以獲得洛勉,為何還要去向外界尋求呢哟玷?
自主性希停。我逐漸發(fā)現,自身蘊含的力量無窮诗箍,今生能開發(fā)出十分之一就很了不起了癣籽。“他們主要的滿足就不依賴于現實世界滤祖、他人筷狼、文化或達到目的的手段,總之匠童,是不依賴于外界來實現的埂材。可以這樣說汤求,他們自己的發(fā)展和持續(xù)成長依賴于自己的潛力以及潛在的資源”(170)俏险。
清新的鑒賞力严拒。“自我實現者具有奇妙的反復欣賞的能力竖独,他們帶著敬畏裤唠、興奮、好奇甚至狂喜莹痢、清新而又天真無邪地體驗生命的基本內涵”(171)种蘸。很多事物其實本身就很美,一直都很美竞膳,我們卻視而不見航瞭,這往往是因為我們的感覺遲鈍了,須知這是我們自身的問題而不是事物本身的問題坦辟。作者對此說過一段振聾發(fā)聵的話:“對自身幸福的熟視無睹是人類罪惡刊侯、痛苦以及悲劇的最重要的非邪惡起因之一。我們輕視那些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锉走,所以我們往往用身邊的無價之寶去換取一文不值的東西滨彻,留下無盡的懊惱、悔恨和自暴自棄”(172)挪蹭。
高峰體驗疮绷。作者描述了高峰體驗來臨時的一些相同的感受:“無限寬廣的地平線在眼前展開、同時出現未曾有過的更有力和更無助的感受嚣潜、極度的狂喜、迷茫椅贱、敬畏感懂算、失落于時間與空間之中的感受,最后庇麦,意識到發(fā)生了非常重要和有價值的事情的感受”(173)计技。我在生活中也不止一次有過這種高峰體驗,尤其是讀到特別震撼自己內心的語句山橄,或者是徹底想通了某個問題垮媒。作者將經歷高峰體驗的人稱為高峰者,他們“似乎也生活在存在的王國中航棱,生活在詩歌睡雇、審美、象征饮醇、超越的境界里它抱,生活在神秘的、個人的朴艰、非機構性的‘宗教’之中观蓄,生活在終極體驗中”(173-174)混移。誠然,一個純粹物質的世界是難有高峰體驗的侮穿。
人類親情歌径。作為人類中的一員,沒有理由不對人類“懷有一種很深的認同亲茅、同情和愛的感情”(174)回铛,我在閱讀偉大的文學作品時對此體會極深,那些主人公遭遇的困苦我都能理解芯急。羅素在《我為什么而活著》一文中說“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為“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之一支配著他的一生勺届,這就是懷有人類親情的經典例子。
謙遜與尊重娶耍∶庾耍“他們能夠、也的確與任何性格相投的人友好相處榕酒,而無論其階級胚膊、教育、政治信仰想鹰、種族或膚色情況如何”(174)紊婉,我也是如此,因為我認為沒有任何理由不尊重一個人辑舷,不管他是什么樣的喻犁。當然,尊重一個人與尊重他的觀點不可混同何缓,因為費爾南多·薩瓦特爾在《政治學的邀請》一書中說過:“在一切情況下肢础,我們都應該尊重人(及其公民權利),而不是他的觀點或信仰”碌廓。
人際關系传轰。“自我實現者與少數一些人有著這種特別深刻的聯系谷婆。他們的朋友圈相當小慨蛙,他們深愛的人在數量上是很少的”(176),我也是這樣纪挎,與過多的人來往不免讓我心煩意亂期贫,我有時甚至煩惱朋友為何那樣少呢?如今想通了廷区,因為他們是朋友唯灵,而非一般人。
道德隙轻。他們“道德力量很強埠帕,有明確的道德標準垢揩,他們只做正確的而不是錯誤的事。不用說敛瓷,他們的是非概念往往是不合習俗的”(177)叁巨,我也常常感受到道德在我言行中的巨大力量,我這才懂得我具有自己明確的道德標準呐籽,而這是很多人都缺少的锋勺。
手段與目的。我也如此狡蝶,更多的是關注目的庶橱。我也慢慢明白,人才是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贪惹,而這往往被人篡代了苏章,或者說是被遺忘了。
幽默感∽嗨玻現實充滿勞苦枫绅,何不幽默處之?不知為何硼端,我的幽默感越來越強了并淋,大概是在慢慢走向自我實現吧。
創(chuàng)造性珍昨。作者的幾句話再經典不過了:“自我實現的創(chuàng)造力似乎與未失童貞的孩子們的天真的县耽、普遍的創(chuàng)造力一脈相承。它似乎是普遍人性的一個基本特點——是所有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潛力镣典。大多數人隨著對社會的適應而逐漸喪失了它酬诀,但是有少數人似乎保持了這種以新鮮、純真骆撇、率直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方式,或者先是像大多數人那樣喪失了它父叙,而后在生活中又失而復得”(179)神郊。我似乎一直都有這種創(chuàng)造性,雖然時強時弱趾唱,時多時少涌乳。生活充滿了單調和乏味,我才覺得詩意和創(chuàng)意大有必要甜癞,我甚至在很小的事情上都往往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夕晓。創(chuàng)造性十分難得,也十分易得悠咱,“我們似乎是在與內在于人性中的一個基本特性打交道蒸辆,它是所有人或大部分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潛能征炼,但在人的文化適應過程中常常被遺棄、埋沒或抑制了”(202)躬贡,這種潛能其實就是創(chuàng)造性∽话拢現代教育已逐漸認識到要保護而不是扼殺人們本身就存在的創(chuàng)造性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拂玻。
對文化適應性的抵抗酸些。在這方面我感受最深,特別是我在發(fā)現了中國文化的不少缺點之后檐蚜。如中國文化講究孝魄懂,我就十分不認同,因為我更加認同個人自由闯第,于是我就抵制它對我的同化市栗,如此一來就只有對先在文化進行選擇性接受。這也是我倍感糾結的地方乡括,由于我拒絕同化肃廓,往往就顯得十分孤立——原來這并不可怕,因為我們要成為自我實現的人诲泌。
不完美性盲赊。這和接受性相似,一旦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敷扫,我也就放心地放棄某些東西了哀蘑,心里反倒舒坦了些,而不是患得患失葵第。
價值绘迁。“自我實現者以哲人的態(tài)度接受他的自我卒密、接受人性缀台、接受大部分社會生活、接受自然和客觀現實哮奇,這自然而然地為他的價值系統(tǒng)提供了堅實基礎”(184)膛腐,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多元,我漸漸開始以欣賞的眼光看待這種豐富多彩而不會過分在乎它們的沖突了鼎俘。
二分法的消解哲身。對事物進行二分是一種典型的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這往往會忽視彼和此之間的過渡狀態(tài)贸伐,從而事實上阻礙我們的認識勘天,應該使“它們的關系由對抗變成協(xié)作”(187),更加注重統(tǒng)一。不用說脯丝,這是通往智慧的必經之路商膊。我發(fā)現,我以前失落的價值就是典型的二分法巾钉,如今我也看重綜合了翘狱。
綜上所述,要成為自我實現的人砰苍,就得先知道自我是什么潦匈,自我具有什么樣的獨特個性,再親自將那種獨特個性實現就好了赚导,即尼采說的“成為你自己”茬缩。這種獨特個性一般都是內在于我們自身的,我們必須向內轉吼旧,仔細尋找凰锡,精心呵護。這也是教育的宗旨:讓學生找到自我圈暗,成為他自己掂为,做一個自我實現的人。
就自我與外在的關系员串,作者說過一大段中肯且極富啟發(fā)性的話:“在通常的意義上勇哗,正常順應或者適應良好的人意味著對大部分深層次人類天性(意動和認知的)持續(xù)的成功排斥。良好地適應于現實世界意味著人格的分裂寸齐,意味著這個人要排斥相當一部分的內在欲诺,因為這些內在的東西是危險的。但現在很清楚了:這樣做也使他損失了很多渺鹦,因為這些深層次內容也是他所有的快樂扰法、游戲能力、愛的能力毅厚、笑的能力以及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源泉塞颁。在保護自己免受內在魔鬼的傷害的同時,他也就切斷了自己與內在天堂的聯系吸耿。在極端的例子中殴边,就是這種強迫性個體:乏味、吝嗇珍语、僵化、冷酷竖幔、克制板乙、不能夠笑、游戲、愛募逞、犯傻蛋铆、信任人或孩子氣。他的直覺放接、他的柔情刺啦、他的情感趨于被窒息或扭曲”(207-208)。由此可見纠脾,蘇格拉底那句偉大的箴言“認識你自己”在當下仍不過時玛瘸。
只要一個人稍微有點理想和追求,做一個自我實現的人就應當成為他的目標苟蹈,盡管路上可能會充滿坎坷糊渊,也可能不被別人理解,但那絕對是一條值得的充滿光榮的路慧脱,路的終點屬于真正的勇士渺绒。在當前物質化、功利化菱鸥、成功被庸俗化的中國大陸宗兼,做一個自我實現的人更加艱難和可貴。當我們向其進發(fā)的時候氮采,我們會發(fā)現殷绍,自我實現的人是所有人中最幸福的人。
注:文中配圖由筆者提供扳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