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的學生必須擁有可以被教導的潛能(Educability)嚼松、合適的人格特質(zhì)(Personality)和學習動力(Motivation)等的綜合條件。
??研究報告顯示辖试,最優(yōu)秀的學生通常不見得會是最好的老師举娩!
??芬蘭基礎教育的師資,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鳞尔,就已經(jīng)實施中小學教師必須擁有碩士學位的體制睹逃。
??所需要的老師不是只會念書盗扇、考試,卻不問世事沉填、不知與人相處的乖學生或成績好的學生疗隶,而是有思想、有能力翼闹、有見解斑鼻、有自信、有互動力猎荠、有包容力坚弱,而且還必須是可以再塑造的孩子蜀备。
??在目前芬蘭教育體系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找到真正具有“好老師”特質(zhì)的學生荒叶。教師培養(yǎng)和招考教育系所學生的方法碾阁,必須徹底翻新,而翻新之道些楣,卻又必須是極為科學脂凶、理性,同時注重“人性”思維戈毒。
??從2008學年度開始艰猬,不再看任何會考的成績了横堡!要考核的是這群未來老師的理解力埋市、包容心和潛能。
??那些高中時期考試分數(shù)高命贴、學業(yè)優(yōu)異的孩子道宅,多半念書成績一向很好,但在校期間通常不見得能了解書念不好時的困窘胸蛛。所以當了老師以后污茵,也不見得對學習能力和成績較為落后的學生們,能給予更多的同情葬项、包容泞当,或是能以同理心循循善誘,或是期盼這些老師能真正發(fā)揮“有教無類”的精神民珍。
??根據(jù)多年與多方的研究與觀察襟士,以及為了因應未來世界潮流、尋找更合適成為老師的學生嚷量,芬蘭最新擬訂出來的政策陋桂,是全國所有教育學系招生,一改過去沿用的方式蝶溶,而鼓勵更多成績中等的學生嗜历、更多男性(芬蘭女生普遍比男生會考試)都能參加教育系所的初選,而不要先以高中畢業(yè)會考成績高低來加以評斷抖所。而在教育系所的招生梨州,改成先舉行一項聯(lián)合會考。這項會考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想觀念田轧,且考試的內(nèi)容會先行在網(wǎng)站上公布暴匠,比如,會列出幾本書名或是好幾篇文章涯鲁,請考生大家先自行去讀巷查,再來參加考試有序。
??考試內(nèi)容當然不是問一些是非、選擇岛请、年代旭寿、人名、事跡等等無關(guān)緊要的細節(jié)問題崇败,而是經(jīng)由心理和性向?qū)W家設計過盅称,能測出跨科界常識,以及教育與人際關(guān)系潛能的申述性題型后室。比較會背書答題缩膝,或只知道考好試的乖乖牌學生,或是性格不一定適合長期投身教育工作的岸霹,就不見得通得過這項測試疾层。
??不考量高中畢業(yè)生的會考成績,而是以整合式測試方法贡避,先評估學生是否具有廣泛閱讀與常識的能力痛黎,而且能夠具體表達自我觀點和思想成熟度,這就是芬蘭全國教育系招生的新方法刮吧。
??在心理測驗中湖饱,會測試一個教育系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是否合適接受培育,此位學生的人格杀捻,能否勝任未來教學需求井厌,以及在學校能否解決各項學生學習和學生群體中各項人際沖突與融合問題等。這些都需要先在這批未來教師們進入教育系所之前很實際地被測量出來致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