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史上最簡單的問題解決手冊》珊泳,P24
橡皮筋模型
這是你熟悉的情況嗎:你的某個朋友弥雹、同事或客戶正面對未來可能不容反悔的抉擇扔涧,譬如园担,轉換事業(yè)的跑道、搬到另外一個城市枯夜,或是提早退休弯汰。贊成和反對的主張勢均力敵。你要怎樣才能幫助他們擺脫這種兩難的局面湖雹?
根據(jù)橡皮筋模型咏闪,請對方問自己這幾個問題:有什么事情令我裹足不前?又有什么力量牽引我向前摔吏?
乍看之下鸽嫂,這個方法似乎是這個傳統(tǒng)問題單純的延伸:“優(yōu)點是什么?缺點又是什么征讲?”但其中的差異在于“有什么事情令我裹足不前据某?又有什么力量牽引我向前?”屬于證明的問題诗箍,所反映的情境之中癣籽,兩個選擇都很有吸引力。
任何決定一旦做出滤祖,隨之而來的便是平靜筷狼,即使做出的是錯誤的決定也不例外。
——美國社運人士作家麗塔·梅·布朗
I:
人們常說“人最苦惱的不是沒有選擇匠童,而是選擇太多”埂材。的確,當沒有選擇的時候汤求,就沒有了多余的期待俏险,也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严拒,那就是:“怎么走下去?”面對選擇時竖独,我們之所以會糾結糙俗,無非都是來自于各種選項的“好處”。這些好處预鬓,是我們想要的,因為想要赊颠,才會止步不前(想要停留)格二,亦或是奮勇前進。
A1:
在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竣蹦,我第一時間有了兩個選擇顶猜,一個是從事銷售;一個是回到母校工作痘括。從事銷售的優(yōu)點是“收入高长窄;變化大,有很多新鮮的事情”纲菌;回到母校工作的優(yōu)點是“工作穩(wěn)定挠日,人際環(huán)境熟悉,晉升和發(fā)展通道清晰”翰舌。當時我不斷分析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嚣潜,結果因為留校的好處,形成了我的“退路”椅贱,有了退路的銷售懂算,成為不了好銷售,讓我難以邁步庇麦;回到母校工作的那2個星期计技,讓我每天都發(fā)愁,因為覺得可以一眼望到頭了山橄,人和事都太熟悉了垮媒,沒有了激情和新鮮感。我又總會向往在外面激蕩起伏的人生驾胆。所以那個階段涣澡,是我最苦惱的時期。
A2:
所以丧诺,當我再面對這樣的選擇時入桂,我最應該做的,不是去對比各自的優(yōu)點驳阎、缺點抗愁,而是去思考馁蒂,究竟哪條路的"好處”我更想要。應該追隨我更想要的“好處”蜘腌,去做選擇沫屡。
當我做好選擇以后,面前的路只有一條撮珠,那時我的問題只剩一個——“如何走下去”沮脖,這時再去分析這個選擇的缺點是什么,提出對策芯急,來確保我能回答勺届,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