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省曾錄【2】
【原文】
問:“‘思無邪’①一言铭段,如何便蓋得三百篇②之義骤宣?”
先生曰:“豈特《三百篇》?《六經(jīng)》只此一言便可該貫序愚。以至窮古今天下圣賢的話憔披,‘思無邪’一言,也可該貫爸吮。此外更有何說活逆?此是一了百當(dāng)?shù)墓Ψ颉拗胜!?br>
[注釋]
①思無邪:語出《論語·為政》第二章: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怒允,曰:‘思無邪埂软。’”
②三百篇:《詩經(jīng)》一書實有三百零五篇纫事,三百只是取其整數(shù)勘畔。
[譯文]
問先生:“孔子的‘思無邪’一語,為什么能概括《詩經(jīng)》三百篇的意思呢丽惶?”
先生說:“何止《詩經(jīng)》三百篇炫七,整個儒家《六經(jīng)》用這一句話也可以全部概括的,甚至古往今來的一切圣賢的言論钾唬,一句‘思無邪’統(tǒng)統(tǒng)可以全部囊括万哪。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可說的侠驯?這是一了百當(dāng)?shù)墓Ψ颉奕巍!?br>
[解讀]
“思無邪”這三個字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魯頌》中吟策,其中的“思”字本來是沒有實際意義的語音詞,但是孔夫子一旦借用過來的止,將這個“思”字做“思想”來解釋了檩坚。所以,這段提到的“思無邪”诅福,大意就是思想純正匾委,沒有邪念。
陽明先生話不離口的三字真言本來是“致良知”氓润,這里被人問到了“思無邪”赂乐,他同樣給予了這三個字以極高的評價,原因在于旺芽,“思無邪”在陽明先生看來就是“致良知”沪猴,思想要完全純正,需要做的就是克治掉私欲采章,而克治掉私欲运嗜,就是致我心中之良知的過程,按照陽明先生萬法歸一的傳統(tǒng)悯舟,這兩個名詞完全就是指同一個東西担租,不同的叫法而已。
每一個人只有在自己的靈魂深處去掉私字抵怎,才能產(chǎn)生出崇高的奋救、無限的道德力量。所以王陽明把“思無邪”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反惕,認(rèn)為包括《詩三百》在內(nèi)的整個《六經(jīng)》尝艘,乃至所有古今天下圣賢的言論主張,都可以用“思無邪”予以概括姿染、總結(jié)背亥。
現(xiàn)在流行一個新詞匯——正能量,什么是正能量悬赏?“正能量”就是思無邪狡汉,就是致良知,老祖宗幾千年前就說過的東西闽颇,今天被改頭換面以一個時髦的字眼表達(dá)了出來盾戴,其實骨子里想要表達(dá)的東西,前人早已經(jīng)說盡了兵多。推動世界進(jìn)步的力量是人尖啡,人的力量來自于心橄仆,心的力量來自于致我心中之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