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他人遭遇不幸時蛔糯,我們常常急于提建議,安慰窖式,或表達我們的態(tài)度和感受蚁飒。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萝喘,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淮逻。傾聽他人有助于對他人的理解和接納。
2.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阁簸。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爬早。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yīng)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启妹。
3.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筛严,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饶米,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桨啃。
4.”你越是留心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就越能夠聽到別人的聲音檬输≌振“一旦我們能夠敏銳地察覺并照顧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有能力迅速調(diào)整好狀態(tài)丧慈,來傾聽他人析命。
5.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觀察他人及其行為鹃愤,而不評判簇搅、指責或以其他方式進行分析,是難以做到的昼浦。
在我們的語言中馍资,有一個詞極易引起羞愧和內(nèi)疚,那就是“應(yīng)該”关噪。“我應(yīng)該早點知道”乌妙,“我不應(yīng)該做那件事情使兔。” 這樣只會封閉自我藤韵,除了這樣虐沥,別無選擇。
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泽艘,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欲险。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匹涮。我們的需要和期待天试,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然低。
8.如果我們致力與滿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喜每,那么,即使艱難的工作也不乏樂趣雳攘。反之带兜,如果我們的行為是出于義務(wù)、職責吨灭、恐懼刚照、內(nèi)疚或羞愧,那么喧兄,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會變得枯燥無味无畔。
- 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繁莹。
10.如果我把人看作是“正直的”或“不正直的”檩互,“負責任的”或“不負責任的”,那么咨演,我的想法也會帶來暴力闸昨。我堅信,專注于我們的需要,比批評他人是什么人饵较,更有易于生活拍嵌。
11.一旦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他很可能就會覺得委屈并退縮循诉。 通過了解我們的需要横辆、愿望、期待以及想法茄猫,我們不再指責他人狈蚤,而承認我們的感受源于自身。
12.非暴力生活的一個關(guān)鍵就是:感激生活的賜予划纽,而不貪心脆侮。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zhuǎn)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yīng)勇劣,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靖避、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比默。
13.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他人時幻捏,我們需要
(1)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大聲地提出請求命咐;
(3)換一個環(huán)境篡九。
14.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yīng)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當我們的表現(xiàn)不完美時侈百,我們可以通過體會憂傷和自我寬恕瓮下,來看清個人成長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懲罰钝域。評價自己的行為時讽坏,我們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
15.在生氣時例证,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路呜。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于他人织咧,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胀葱。
16.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愿望得到滿足笙蒙。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
(1)停下來抵屿,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捅位;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轧葛;
(3)體會自己的需要搂抒;
(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17.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尿扯。在表達感激時求晶,我們說出:
(1)對我們有益的行為;
(2)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衷笋;
(3)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芳杏,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18.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辟宗,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爵赵。
19.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泊脐、需要和請求亚再。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晨抡,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则剃。
20.那天晩上耘柱,我意識到,在回顧個人經(jīng)歷時棍现,我往往想到的是我做得不太好的2%调煎,而不是做得不錯的98%。
21.人類的滅亡己肮,卻是因為現(xiàn)代人唯唯諾諾士袄,缺乏責任感,畢恭畢敬地服從各種命令谎僻。我們所看到的悲劇和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的悲劇娄柳,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從的人增多了艘绍,而是唯命是從的人赤拒、聽話的人越來越多。
22.如果說出希望對方做的事诱鞠,而不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挎挖,就較有可能得到積極的回應(yīng)。如果請求的是具體的行動航夺,而非抽象的判斷蕉朵,那么就較有可能得到滿足。
23.蘇菲派詩人魯米說過阳掐,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qū)分之外始衅,有片田野冷蚂,我在那里等你。
24.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表達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觅闽,因此帝雇,我們有時也許會發(fā)現(xiàn)運用非暴力溝通是富有挑戰(zhàn)性的。然而蛉拙,通過傾聽尸闸,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我們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孕锄,就越不怕與他們坦誠地溝通吮廉。
25.我們最不愿意示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
26.那些被我們看作是惡魔的人畸肆,其實還是人宦芦。只是有時我們無法看到他們和我們的相通之處。我越是專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轴脐,我就越把他看作因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感到絕望的人调卑。
27.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做無益的事情,我們的挑戰(zhàn)是如何對需要和價值觀保持清醒的認識大咱,以使我們的轉(zhuǎn)變:
(1)符合我們的心愿恬涧;
(2)出于對自己的尊重和愛護,而不是出于自我憎恨碴巾、內(nèi)疚或羞愧溯捆。
28.我們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實際上厦瓢,那些話是他人表達需要和請求的方式提揍。如果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認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傷害煮仇。反之劳跃,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qū)Ψ降倪^錯,我們就會認為自己被貶低了欺抗。
29.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售碳,個人成長一般會經(jīng)歷三個階段:
(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wù)使他人快樂;
(2)“面目可憎”時期——此時绞呈,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贸人;
(3)“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愿佃声、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艺智,但無法為他人負責。
與此同時圾亏,我們還認識到十拣,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封拧。
30.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夭问。然而泽西,如果我們以苛刻的態(tài)度對人對己,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缰趋。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捧杉,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秘血,這樣味抖,我們的內(nèi)心將逐漸變得和平。
31.我想灰粮,如果我們注意的是別人的需要而非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仔涩,我們將發(fā)現(xiàn)別人并沒有那么可怕。
32.人們越是習慣于評定是非粘舟,他們就越傾向于追隨權(quán)威熔脂,來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
33.在別人表達感激時柑肴,人們通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yīng)锤悄。一種是自我膨脹,相信我們比別人優(yōu)越嘉抒;另一種是假謙虛,否定別人的欣賞袍暴,聳聳肩說:“哦些侍,這沒什么≌#”
34.大多數(shù)人并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岗宣。在不順心時,我們傾向于考慮別人有什么錯淋样?
35.感到沮喪是因為我們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耗式。可是我們努力去實現(xiàn)夢想了嗎趁猴?
36.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刊咳,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 觀察
- 感受
- 需要
- 請求
37.非暴力溝通是動態(tài)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結(jié)論儡司。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娱挨,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jié)果。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捕犬,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跷坝。我們的需要和期待酵镜,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柴钻。
38.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淮韭、感受、需要和請求贴届。它鼓勵傾聽靠粪,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粱腻,樂于互助庇配。言語上的指責、嘲諷绍些、否定捞慌、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yīng)柬批、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jié)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啸澡,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氮帐、隔膜嗅虏、敵視。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上沐,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皮服。
39.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他人意味著参咙,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龄广,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傾聽的這種品質(zhì)體現(xiàn)了它與理解以及同情之間的區(qū)別蕴侧。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择同。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了解我們到底想要什么净宵。是這樣做敲才,就越能體會到一個簡單的事實:有時,我們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择葡,實際上紧武,那些話是他人表達需要和請求的方式。如果意識到這一點敏储,我們就不會認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傷害脏里。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如何區(qū)分命令和請求: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虹曙,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迫横,那就是命令番舆;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nèi)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矾踱。
40.對于國王恨狈、沙皇、貴族來說呛讲,將臣民訓練得具有奴隸般的精神狀態(tài)符合他們的利益禾怠。“不應(yīng)該”贝搁、“應(yīng)該”和“不得不”這些表達方式特別適合這個目的:人們越是習慣于評定是非吗氏,他們也就越傾向于追隨權(quán)威,來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雷逆。一旦專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弦讽,我們就不再是好奴隸和好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