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華(2003)
1.語際語(interlanguage):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獨特的語言库菲。如,改變句子的正確順序,但能表達出完全可以理解的意思枪蘑;受母語或者第一語言的影響,使用錯誤的句法岖免;顛倒代詞或介詞的位置岳颇,說出"go you and get it"之類的錯誤句子。語際語不能被視為錯誤颅湘,它是學生從單語者轉變?yōu)殡p語者的過渡現(xiàn)象或暫時現(xiàn)象话侧。
2.弱勢雙語教育:是指學校擁有需要接受雙語教育的學生,課堂教學語言通常采用一種語言(英語)栅炒,但是為了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掂摔,允許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兩種語言(學生的母語和英語),以便使少數(shù)民族學生和移民學生盡快地掌握英語赢赊。
3.強勢雙語教育:是指在雙語課堂教學中乙漓,學校允許教師同時采用少數(shù)民族學生與移民學生的母語和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兩種語言在學校中擁有同等的地位释移。
4.結構型沉浸式雙語教育:要求使用英語教授學校開設的各門學科叭披,旨在通過學科教學掌握英語。
5.雙向沉浸式雙語教育:把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玩讳,即移民學生與本土學生按年級編排在同一個班共同學習涩蜘,參與學校活動熏纯,使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同诫,獲得雙語能力。
6.保護式英語雙語教育:針對少數(shù)民族學生與移民學生的實際水平樟澜,采用一些學生易于理解的英語詞匯误窖、教材和教學方法,如教學中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秩贰,開展合作性學習等霹俺,但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英語為唯一的教學語言。
7.單設班雙語教育:把少數(shù)民族學生與移民學生中英語水平較差的編在同一個班毒费,專門為他們開設雙語補習課程丙唧,以幫助他們盡快掌握主流語言,最終回歸主流教育的班級與課堂觅玻。
8.美國雙語教育的教學方法的兩個派別:
母語法(MNL):在所有學科領域都使用學生的母語進行教學想际,在充分掌握了母語聽說讀寫的能力之后培漏,再教學生學習英語。
轉換法(TESL):是一種讓學生直接接觸英語的學習方法沼琉,主張“脫離式教學”北苟,即讓學生離開課堂,到社會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能力打瘪。
9.雙語教師的在職培訓:對中小學在崗雙語教師進行雙語教育的專門訓練或短期再教育友鼻。
雙語教師的職前培養(yǎng):指對雙語教育感興趣的人員進行就業(yè)之前正規(guī)的和專門的教育和培養(yǎng)。
10.我國雙語教學的目標是闺骚,希望學習者通過雙語教學彩扔,在強大的母語背景下,較好的掌握英語僻爽,并能熟練的使用英語虫碉。P267
11.雙語教學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英語/漢語雙語型人才為目標的。實施雙語教學胸梆,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須加強母語教育敦捧。“母語教育是提供優(yōu)質教育和實現(xiàn)基本教育需要的先決條件”碰镜,“當?shù)谝徽Z言有堅實基礎時兢卵,第二語言的良好說寫技巧就更容易形成(E.Miller)”.因此,在雙語教學實踐中绪颖,應重視發(fā)揮漢秽荤、英兩種語言學習的正遷移作用,以母語學習促進學生英語學習和英語思維能力的提高柠横,以英語學習促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窃款。P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