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 ? ? ?名】《優(yōu)秀的綿羊》
【思維導(dǎo)圖】
【作 ? ? ? 者】
本書作者威廉·德雷謝維奇,在常春藤名校工作了24年怎茫,其中僅在耶魯大學他就教過10年書村象,對于“美國教育”這個話題來說温艇,他是一個“懂行的老司機”。
【主題價值】
在本書當中像吻,作者歷數(shù)哈佛峻黍、耶魯、普林斯頓等常春藤學校學生的“數(shù)宗罪”:過于自信卻輸不起拨匆;朋友圈同質(zhì)化姆涩,固步自封;思維僵硬惭每,與社會脫節(jié)骨饿,缺乏“常識性聰明”等,并提出“讀藤校遠不如讀公立大學台腥,學校更重視教育宏赘、教學方法也更靈活、更前沿”等觀點黎侈。
【核心內(nèi)容】
第一察署,常春藤名校不搞素質(zhì)教育。
美國有常春藤名校峻汉,能入選常春藤聯(lián)盟的學校贴汪,都是世界公認的好大學脐往,培養(yǎng)出的學生很多都成了社會名流,看起來是特別好的素質(zhì)教育扳埂。不過业簿,《優(yōu)秀的綿羊》這本書一上來就挑戰(zhàn)了這個觀點,它說阳懂,美國大學的教育方式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應(yīng)試教育梅尤。
常春藤的本質(zhì),是美國上層社會子弟上大學的地方岩调。也就是說克饶,所謂的精英大學原本是精英階層自己玩的東西,是確保他們保持統(tǒng)治地位的手段誊辉。
最后妥協(xié)的結(jié)果就是今天這個樣子,既重視考試成績亡脑,也要求體育特長之類的“素質(zhì)”堕澄。但是這時候,這些所謂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就已經(jīng)不是真正為了培養(yǎng)品格霉咨,而是為了確保精英子弟的錄取比例蛙紫。
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是因材施教,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興趣和特長途戒,他們的發(fā)展路徑也應(yīng)該是不一樣的坑傅,學校的任務(wù)就是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不一樣,幫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喷斋。
第二唁毒,美國大牌教授不給學生上課。
大學老師到底該教學生什么呢星爪?德雷謝維奇認為浆西,大學教給學生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法律顽腾、會計之類的具體知識近零,這些不上大學也可以自學。高等教育帶給學生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自我意識抄肖,而自我意識的核心是要有獨立思考能力久信。我們常聽人說要有獨立思考能力,那思考能力到底是什么呢漓摩?作者說最核心的就是學會分析他人的觀點并闡述自己的觀點裙士。
好的思考能力需要你一堂課接著一堂課、一篇論文接著一篇論文地練習幌甘。做這樣的訓練潮售,必然需要老師不斷地給學生反饋痊项。也就是說,師生之間的交流頻率必須夠高酥诽。所以作者建議鞍泉,課堂應(yīng)該小而精,方便大家研討肮帐。課堂的時間不是用來抄寫筆記的咖驮,而是由教授帶領(lǐng),通過探究和討論训枢,讓學生逐漸熟悉思考技能托修。上課不是灌輸給學生他不知道的知識,而是教授引導(dǎo)學生圍繞著某個主題進行討論恒界。
更重要的問題是睦刃,大牌教授基本不給普通的本科生上課。按照這本書的介紹十酣,這種情況在美國最一流的高校里面還很普遍涩拙。終身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給新入學的大學生上課的基本都是臨時性教職員耸采,像博士后啊兴泥、在讀的博士生或者其他全職的非終身教授。
作者說虾宇,因為在高校的辦學邏輯里搓彻,教學是極其不重要的,科研才是最重要的嘱朽。
總而言之旭贬,作者給我們勾繪了一個美國高校的教學現(xiàn)狀,在目前的現(xiàn)狀下搪泳,大學教授在指導(dǎo)學生上是很欠缺的骑篙,如果你是奔著常春藤名校名教授去報考的話,很可能你會失望森书。
第三靶端,公立學校和小型人文學院能提供更好的教育。
作者指出了名校這些問題之后凛膏,是不是說美國大學就不值得上了呢杨名?當然不是,美國教育在全球的領(lǐng)先地位還是確定無疑的猖毫,中國教育和美國的差距也是證據(jù)確鑿的台谍,我們沒必要對上美國大學這個問題一棍子打死。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說現(xiàn)代教育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吁断,改革之后才能更適應(yīng)教育的要求趁蕊。
作者認為坞生,公立大學和小型人文學院是目前最符合教育精神的學校。
作者首先推薦的是美國的公立大學掷伙。為什么呢是己?因為公立學校是真的多元性。這里說的是真正的“多元性”任柜,而不是精英私立大學那種人為的“多元性”卒废。
相比之下,公立學校經(jīng)濟方面的限制要少得多宙地,學生的構(gòu)成更符合真正意義上的多元摔认。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設(shè)法接觸不同階層的同學宅粥,這是“走上社會”之前成為一個社會人的必要準備参袱,更符合我們對一個成熟現(xiàn)代人的期待。
相比之下秽梅,公立學校的老師更嚴格蓖柔,他們是政府建的學校,不依賴校友捐款风纠,所以不必擔心得罪未來的校友,也不必擔心傷害學生的脆弱自尊牢贸。這些學校沒有那些“研究性大學”那么看重研究竹观,更看重教學,所以老師對學生個人關(guān)注也會更多潜索。
作者德雷謝維奇還說了另外一個建議臭增,如果非要去私立學校上學,那就盡量去一些私立的小型人文學院竹习。為什么作者會推崇小型人文學院呢誊抛?這是因為這些小型人文學院的教育理念可以克服名校身上的問題。這些人文學院的教育理念是“博雅教育”整陌,博雅教育在國內(nèi)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拗窃,有時候也被叫做通識教育或者文理教育。按這種理念教學的學校泌辫,基本都不怎么關(guān)注排名随夸、職業(yè)培訓這些短線目標,不把自己視為職業(yè)培訓場所震放,而是更關(guān)注教育本身宾毒,關(guān)注思維的訓練,關(guān)注好奇心的培養(yǎng)殿遂。這里的四年诈铛,你可以暫時“脫離現(xiàn)實”乙各,一心一意訓練自己的大腦,培養(yǎng)自己多元的價值觀幢竹。和研究型大學相比耳峦,這里的老師也更樂意和學生互動,更愿意在學生身上花時間妨退。
博雅教育認為教好學生妇萄,不在于幫學生找一個好工作,或者給他們一個極其狹窄的科研方向咬荷,而要對他的人生有幫助冠句,幫他建立一些人生價值觀。對老師來說幸乒,要對學生的人生懦底、價值觀、思維方式等等方方面面作指導(dǎo)罕扎,就必須得知識淵博聚唐、觸類旁通,因為這都是些太大腔召、太泛的問題杆查,為了教好學生,老師甚至要把自己的人生臀蛛、自己的生活帶進課堂亲桦。
【記憶輸出】
1.常春藤名校也不搞素質(zhì)教育,美國大牌教授也不給學生上課浊仆,和中國學校沒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客峭。而真正的高等教育,應(yīng)該是效仿公立學校和小型人文學院抡柿,走博雅教育的路子舔琅。
2.這本書帶給我們最多震撼的地方在于,原來教育最發(fā)達的美國面臨的問題和中國居然如此相似洲劣,兩國教育市場的相同點可能遠遠多過不同點备蚓。用一個比喻來說,中國大學生和美國大學生都得吃飯囱稽,也都不知道為什么吃飯星著。區(qū)別是中國大學生只知道吃饅頭,美國大學生除了必須吃漢堡粗悯,還得必須吃牛排和三文魚虚循。但從選擇上來說,中美大學生都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這正是現(xiàn)代教育的問題所在横缔。
3.當然了铺遂,不能因為這本書,就否定了美國大學教育的先進性茎刚,更不能就此認為中國的大學教育辦得很好襟锐。從新的角度來認識美國大學制度及運作模式,讓我們對教育有了全新的思考膛锭,這才是這本書的作用粮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