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nèi)容來自百度百科)
小雅·白華
貢獻維護者朝陽山人
《小雅·白華》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脐嫂。這是《詩經(jīng)》中為數(shù)頗多的棄婦詩中的一首,從詩中語氣來看故源,主人公應(yīng)是一位貴族婦女污抬。全詩八章,每章四句绳军,每章轉(zhuǎn)換比興之義印机,前兩句都用比興,后兩句直抒胸臆门驾,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女子失寵之后的哀怨和失落感射赛,刻畫了一位純潔善良、直爽癡情的女子形象猎唁。其言外之意咒劲,弦外之音,都有可玩味之處诫隅。
作品名稱:小雅·白華
作品別名:白華
創(chuàng)作年代:周代
作品出處:《詩經(jīng)》
文學(xué)體裁:四言詩
作品原文
小雅·白華1
白華菅兮2腐魂,白茅束兮3。之子之遠(yuǎn)4逐纬,俾我獨兮5蛔屹。
英英白云6,露彼菅茅7豁生。天步艱難8兔毒,之子不猶9漫贞。
滮池北流10,浸彼稻田育叁。嘯歌傷懷11迅脐,念彼碩人12。
樵彼桑薪13豪嗽,卬烘于煁14谴蔑。維彼碩人,實勞我心15龟梦。
鼓鐘于宮16隐锭,聲聞于外。念子懆懆17计贰,視我邁邁18钦睡。
有鹙在梁19,有鶴在林20躁倒。維彼碩人荞怒,實勞我心。
鴛鴦在梁秧秉,戢其左翼21挣输。之子無良,二三其德22福贞。
有扁斯石23,履之卑兮24停士。之子之遠(yuǎn)挖帘,俾我疧兮25。[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白華:即“白花”恋技。
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拇舀,又名蘆芒。
白茅:又名絲茅蜻底,因葉似矛得名骄崩。
之遠(yuǎn):往遠(yuǎn)方。
俾(bǐ):使薄辅。
英英:又作“泱泱”要拂,云潔白之貌。
露:指水氣下降為露珠站楚,兼有沾濡之意脱惰。
天步:天運,命運窿春。
不猶:不如拉一。一說不良采盒。
滮(biāo):水名,在今陜西西安市北蔚润。
嘯歌:謂號哭而歌磅氨。傷懷:憂傷而思。
碩人:高大的人嫡纠,猶“美人”烦租。此處當(dāng)指其心中的英俊男子。
樵:薪柴货徙,此處指采木為樵左权。桑薪:桑木柴火。
卬(áng):我痴颊。女子自稱赏迟。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灶。
勞:憂愁蠢棱。
鼓鐘:敲鐘锌杀。鼓,敲泻仙。
懆(cǎo)懆:愁苦不安糕再。
邁邁:不高興。
鹙(qīu):水鳥名玉转,頭與頸無毛突想,似鶴,又稱禿鷲究抓。梁:魚梁猾担,攔魚的水壩。
鶴在林:鶴為高潔之鳥刺下,反在林绑嘹,比喻所愛之人已遠(yuǎn)離去。
戢(jí)其左翼:鴛鴦把嘴插在左翼休息橘茉。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工腋,指感情不專一。
有扁:即“扁扁”畅卓,乘石的樣子擅腰。乘石是乘車時所踩的石頭。
履:踩髓介,指乘車時踩在腳下惕鼓。
疧(qí):因憂愁而得相思病。[2][3]
白話譯文
芬芳菅草開白花唐础,白茅束好送給他箱歧。如今這人去遠(yuǎn)方矾飞,使我孤獨守空房。
濃濃云霧空中飄呀邢,沾濕菅草和絲茅洒沦。我的命運多艱難,他還不如云露好价淌。
滮水緩緩向北流申眼,浸潤稻田綠油油。邊號邊歌心傷痛蝉衣,思念那人在心頭括尸。
砍那桑枝作柴薪,燒在灶里暖在身病毡。想起那個健美人濒翻,實在讓我傷透心。
宮內(nèi)敲起大樂鐘啦膜,聲音必定外面聞有送。懷念使我神不寧,你卻視我如路人僧家。
丑惡禿騖在魚梁雀摘,高潔白鶴在樹林。想起那個健美人八拱,實在煎熬我的心阵赠。
一對鴛鴦在魚梁,嘴插翅下睡得香肌稻⊥阕ⅲ可恨這人沒良心,轉(zhuǎn)眼之間把我忘灯萍。
扁扁平平乘車石,雖然低下有人踩每聪。恨他離我如此遠(yuǎn)旦棉,讓我痛苦實難挨。[2][3]
創(chuàng)作背景
《毛詩序》說:“白華药薯,周人刺幽后也绑洛。幽王娶申女以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童本。故下國化之真屯,以妾為妻,以孽代宗穷娱,而王弗能治绑蔫,周人為之作是詩也运沦。”朱熹《詩序辨說》云:“此事有據(jù)配深,《序》蓋得之携添。”并認(rèn)為此為申后自作篓叶。這是頗可征信的烈掠。從《詩經(jīng)》保存的眾多棄婦詩可以看出,無論在民間還是在上層缸托,婚姻中的女性都處于極不平等的地位左敌,如果遇人不良,被遺棄的命運就在所難免俐镐〗孟蓿《邶風(fēng)·谷風(fēng)》《衛(wèi)風(fēng)·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詩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現(xiàn)了這樣的史實。[2][3]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此詩八章京革,每四句為一章奇唤。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興,映射夫婦之間相親相愛正是人間常理匹摇。其中的菅草白華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純潔與和諧的愛情意義咬扇,與《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純束”相參證,可見“白茅”在當(dāng)時是一個常用的帶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廊勃。本來常理不言自明懈贺,可是這里偏偏是“之子之遠(yuǎn),俾我獨兮”坡垫。一正一反梭灿,奠定全詩凄婉哀傷的悲劇基調(diào)。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潤那些菅草和茅草冰悠,反興丈夫違背常理堡妒,不能與妻子休戚與共。雖然從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對菅草茅草的滋潤與命運之神對被棄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間存在著直接的對應(yīng)和映射關(guān)系溉卓,但實際上看似怨天實為尤人皮迟,矛頭所向?qū)嶋H是這不遵天理的負(fù)心丈夫。
詩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桑寨,反向?qū)?yīng)無情丈夫?qū)ζ拮拥谋∏楣蚜x伏尼。此章雖然在起興方法上與前兩章一樣,以物喻人尉尾,以天道常理反興人情乖戾爆阶,故鄭箋解釋曰:“池水之澤,浸潤稻田使之生殖,喻王無恩于申后辨图,滮池之不如也班套。”但是緊接著長歌當(dāng)哭的女主人公話鋒一轉(zhuǎn)徒役,由“之子”轉(zhuǎn)向“碩人”孽尽。關(guān)于“碩人”,前人如孔穎達(dá)疏引王肅忧勿、孫毓說杉女,以為碩人指申后,朱熹《詩集傳》以為碩人指幽王鸳吸。揆諸原詩熏挎,以下提及碩人的兩章都以物不得其所為喻,暗指人所處位置不當(dāng)晌砾。鄭玄箋解“碩人”為“妖大之人坎拐,謂褒姒”,與詩意合养匈。話鋒既轉(zhuǎn)哼勇,下一章的感嘆就顯得自然而貼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興之意呕乎,以桑薪不得其用积担,興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賞,反遭遺棄的命運猬仁。與自身命運相反帝璧,“維彼碩人”,想起那個“妖大之人”卻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湿刽,這一切實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的烁。
第五章以鐘聲聞于外,興申后被廢之事必然國人皆知诈闺。俗語“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渴庆,此之謂也。自己已經(jīng)被廢雅镊,心卻念念不忘把曼,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棄婦;既已棄之漓穿,必先厭之,于是有了“視我邁邁”的無情丈夫注盈。對比中棄婦的善良和順晃危、丈夫的輕薄無情顯得更為鮮明。
第六章詩意與第四章相近,以鶴鹙失所興后妾易位僚饭。同時鶴的潔白柔順和鹙的貪婪險惡與申后和褒姒之間存在著隱喻關(guān)系震叮。“妖大之人”的媚惑實在是女主人公被棄的一個重要原因鳍鸵,難怪她一次次地“維彼碩人苇瓣,實勞我心”,想起那個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偿乖。
第七章以總是偶居不離的鴛鴦相親相愛击罪,適得其所,反興無情無德的丈夫不能與自己白頭偕老的悖德舉動贪薪。這一章要與第四媳禁、五、六章連起來讀才會更深一層地理解棄婦的怨恨画切。她實際上是在說:雖然那個妖冶的女人很有誘惑力竣稽,如果做丈夫的考慮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就不會有今天的結(jié)果霍弹。
詩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興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運毫别。被遺棄的婦人不能不考慮自己的命運,“之子之遠(yuǎn)典格,俾我疧兮”岛宦。面對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憂思成疾钝计。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恋博,詩的首章以詠嘆始,三句以“兮”煞尾私恬,末章以詠嘆終债沮,亦以“兮”字結(jié)句。中間各章語氣急促本鸣,大有將心中苦痛一口氣宣泄干凈的氣勢疫衩。緩急之間,頗有章法荣德,誦讀之時有余音繞梁之感闷煤。[3]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比也。幽王娶申女以為后涮瞻,又得褒姒而黜申后鲤拿,故申后作此詩。言白華為菅署咽,則白茅為束近顷,二物至微生音,猶如必相須為用,何之子遠(yuǎn)而俾我獨耶窒升?”(第三章)“言小水微流缀遍,尚能浸灌,王之尊大饱须,而反不能通其寵澤域醇,所以使我嘯歌傷懷而念之也∪叵保”(第四章)“比也譬挚。桑薪宜以烹飪而但為燎燭,以比嫡后之尊而反見卑賤也督怜∨故荩”(第六章)“比也。蘇氏曰:鶖鶴皆以魚為食号杠,然鶴之于鶖蚪腋,清濁則有間矣。今鶖在梁姨蟋,而鶴在林屉凯,鶖則飽,而鶴則饑矣眼溶。幽王進褒姒而黜申后悠砚,璧之養(yǎng)鶖而棄鶴也√梅桑”(第七章)“比也灌旧。戢其左翼,言不失其常也绰筛。良枢泰,善也。二三其德铝噩,則鴛鴦之不如也衡蚂。”(第八章)“有扁然而卑之石骏庸,則履之者亦卑矣毛甲。如妾之賤,則寵之者亦賤矣具被。是以之子之遠(yuǎn)玻募,而俾我疧矣∫蛔耍”
清代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詩人每以薪喻昏姻七咧,桑又女工最貴之木也改执。以桑而樵之為薪,徒供行灶烘燎之用坑雅,其貴賤顛倒甚矣〕暮幔”[1][3]
參考資料
[1]朱 熹.詩經(jīng)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5-116
[2]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562-566
[3]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50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