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1985 年,英特爾危機四伏没卸,內存業(yè)務受到日本廠商的巨大沖擊羹奉,領先地位岌岌可危。安迪格魯夫心底有個念頭:退出內存業(yè)務约计,進軍微型處理器市場诀拭。難題在于,內存業(yè)務還掙錢煤蚌,還有改進質量降低成本的空間耕挨,價格可以比日本人貴一些。即使對手會用價格戰(zhàn)死磕到底尉桩,也能磕上一陣子筒占。更大的困難是,假如退出內存市場蜘犁,英特爾會有8000名員工受到影響翰苫。而且,微處理器市場前途不定这橙,說不定也是死路一條奏窑。這時,格魯夫采用了手割法:他問公司合伙創(chuàng)始人摩爾:“如果我們二個人引退屈扎、新CEO上任良哲,他會怎么辦”?摩爾不加思索地回答:他將退出內存業(yè)務助隧。關于股票:“如果未來的你回到現(xiàn)在筑凫,你還會買這只嗎滑沧?”若回答是“不會”,那現(xiàn)在為什么不拋掉呢巍实?
因為沉沒效應滓技,人們心理上的重置成本格外高,理性人應克服心理障礙棚潦,重新出發(fā)令漂。30 年后的你穿越時空來到當下,會做你眼下正在做的事情嗎丸边?或許我們自己畏懼的不是歲月流逝叠必,不是時光不可逆,不是未來不可測妹窖,而是如黑塞所說:“在世上纬朝,最讓人畏懼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