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要績效管理?
如果你是企業(yè)的管理者峻贮,你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么?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挂捻?
有些問題如果不問出來船万,還真不覺得是個問題。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声怔,常常只是人云亦云的效應捧搞,未必經得起推敲狮荔。
‘績效管理”也是如此介粘。
想象一下姻采,你剛創(chuàng)業(yè),公司總共三五個人婚瓜,你會想到績效管理嗎刑棵?
當你的公司成長到幾十個人蛉签,你想到績效管理了嗎?事實上你可能已經在管理績效了柠座,但你一般不會使用“績效管理”這詞片橡。
你真正琢磨起“績效管理”的時候,估摸著你的公司已經越過了百人關口录煤。
此時你想要的“績效管理”是什么呢荞胡?應當是一套結構化的泪漂,流程化的,模板化的管理工具露筒。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績效管理”的意思敌卓,一種結構化的趟径,流程化的管理機制,有模板掌眠,有工具幕屹,有IT系統(tǒng)支撐望拖,用來貫徹公司戰(zhàn)略目標,評估員工績效鸥跟,為薪資像云,獎金迅诬,晉升,淘汰等決策提供輸入惩歉。
其實哪怕你只有三五名員工撑蚌,這些事情也是要做的,可為什么人多了才想到績效管理呢粉楚?
是因為怕人多了亮垫,有人濫竽充數嗎饮潦?
如果真你有這樣的想法,恐怕要反思了回俐,因為績效管理從來不應當成為提防懶人的工具仅颇。
主要是因為人多了就亂了稻轨,心不往一處想殴俱,勁兒不往一處使枚抵。
所以汽摹,績效管理實質上提供了一種溝通機制,目的是統(tǒng)一思想趴泌,校準方向嗜憔,整合資源氏仗,凝聚力量。
換句話說币励,通過績效管理珊拼,把單個員工擰成一股繩澎现,形成合力,同時讓個體始終感覺到和整體聯(lián)系在一起饼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揭斧,績效管理實際上是戰(zhàn)略的執(zhí)行。
重點來了盅视,我們通常以為績效管理是管理單個員工的績效闹击。但事實上成艘,我們應當隨時把組織的整體績效置于中心位置淆两,為了整體績效提升,而激勵和發(fā)展每一個個體仲义。脫離整體來談個體的績效,沒有意義剑勾。
績效管理瞄準的是組織未來的績效埃撵,但是未來尚未發(fā)生,如何管理虽另?
好在這個世界是連續(xù)的(至少我們認為是這樣)暂刘,我們可以對未來施加影響,如何去影響未來的走向呢洲赵?靠的是對過去的解讀鸳惯、評價和定位商蕴。
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決定把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但接下來第一件大事反而是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芝发,為啥?
因為誰掌控了歷史辅鲸,誰就掌控了未來格郁。
對員工來說,評價他的過去包括2個方面:一是評價過去做了什么(what)独悴,二是評價過去是怎么做的(how)例书。
關于what的評價輸出了員工的工作成果;關于how的評價輸出了員工的工作能力刻炒。
工作成果反映了員工的靠譜程度(accountability)决采,工作能力反映了員工的潛在價值,并指明了員工的發(fā)展方向(development)坟奥。
績效管理發(fā)展的歷史树瞭,就是accountability(績效考核)和 development(員工發(fā)展),這兩大主題相互依存爱谁、相互競爭的歷史晒喷,不是東風壓倒了西風,就是西風壓倒了東風访敌。
績效考核和員工發(fā)展有矛盾嗎凉敲?
本質上沒有矛盾,但是一跟錢沾上邊就有矛盾了寺旺。
傳統(tǒng)的績效管理模式通常以年為單位爷抓,通過一年一度的評估,把員工分為三六九等阻塑,并據此做出薪資废赞、去留、發(fā)展叮姑、晉升等決策。
不管理論上的設計多么完美据悔,傳統(tǒng)的績效管理實際上都會演變成財年底的一次運動传透,據CEB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he Bar California)的一項研究,大公司的經理們平均花在這項運動上的時間是210個小時极颓,運動的核心產出是將員工擺放到事先定義好的格子里朱盐,比如這樣。
呃菠隆,還有一堆副產品兵琳,數據顯示狂秘,有45%經理認為績效管理沒有價值,58%的HR認為這是在浪費經理人的時間躯肌,廣大員工就不用說了者春,幾乎沒有人喜歡。
績效管理的思想和實踐最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在美國軍隊里出現的清女,當時的用途是淘汰不合格的士兵钱烟。1940年代,60%的美國公司引入了績效管理嫡丙,到了1990年代拴袭,60%的世界500強公司采用了強制評級∈锊可以不夸張的說拥刻,績效管理是上個世紀企業(yè)管理領域的最成功的應用之一,可為什么到了今天父泳,卻出現了那么多質疑的聲音呢般哼?
讓我們來看看傳統(tǒng)績效管理機制賴以成功的前提條件:
1,企業(yè)的運作模式和戰(zhàn)略目標具有穩(wěn)定性尘吗,市場走向可以預測逝她,組織內部各層級的目標設定和KPI能夠保證12個月的有效期。
2睬捶,既然把員工分為三六九等黔宛,公司就需要有能力差別對待。從1970年代開始擒贸,全球主要經濟體步入增長通道臀晃,通貨膨脹高企,公司每年薪資的平均漲幅接近2位數介劫,因此公司就有資源來差別對待績效不同的員工徽惋。
3,在人才市場上座韵,公司相對于員工占主導地位险绘。特別是在上個世紀,大公司身上普遍都有一圈光環(huán)誉碴,員工在心理上也接受優(yōu)勝劣汰宦棺,覺得一年一度的考評是理所應當的事。
可是到了今天黔帕,這三個前提條件或多或少都不存在了代咸。
首先,VUCA時代成黄,企業(yè)分分鐘都要死掉的節(jié)奏呐芥,用12個月前設定的目標來考核員工顯然不切實際逻杖。
其次,如果你的公司每年只能拿出兩三個點來長工資思瘟,你把員工分成三六九等就不再是一種激勵了荸百。
再次,如果你的公司在人才市場上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潮太,那你必須要考慮傳統(tǒng)的考評方式會不會加大員工的離心力管搪。
當然,也不是說要全盤拋棄傳統(tǒng)的績效管理體系铡买,無論如何更鲁,你必須要有個體系來解決以下問題:
1,如何在公司形成合力奇钞,指向組織的戰(zhàn)略目標澡为。
2,如何公平公正地支付員工報酬景埃,起碼在當前狀況下媒至,pay-for-performance的指導原則依然有效,因此你必須評估員工的績效谷徙,無論你用什么方式拒啰。
3,你需要有個機制來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完慧,系統(tǒng)化地支持員工發(fā)展谋旦。
4,員工晉升和淘汰需要建立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屈尼,不然法律也會找你麻煩册着。
也就是說,你需要在新形勢下解決這幾個老問題脾歧。
新形勢的“新”主要體現在:
1甲捏,組織敏捷化。市場隨時變化鞭执,目標隨時更新司顿,組織結構也會經常調整,這種情況下一年一次的評估就很不現實了兄纺。
2免猾,組織扁平化。扁平化導致管理幅度增加囤热,數據顯示,現在每位經理平均帶15-25個直接下屬获三,如果都集中在一個時間段進行績效評估和員工發(fā)展對話旁蔼,那個月經理就不要干別的了锨苏。
3,互聯(lián)網時代人才流動更加容易棺聊,優(yōu)秀人才在人才市場的主動權越來越大伞租,績效管理機制需要更多契合優(yōu)秀人才的需求,而不是針對濫竽充數者設置的限佩。
4葵诈,知識員工的工作越來越復雜,復雜到甚至無法由上級直接下達目標祟同。在互聯(lián)網和新興技術企業(yè)作喘,金字塔式的目標結構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OKR就是在這種情勢下產生的(更多內容請參考“OKR和KPI有什么不同”)
5晕城,團隊合作越來越成為企業(yè)的基礎運作模式泞坦,傳統(tǒng)評估方式關注個人績效,容易引起內部競爭砖顷,與倡導團隊合作文化有矛盾贰锁。
另外,針對你的公司的具體情況滤蝠,你還需要考慮:
6豌熄,你的公司靠什么來吸引員工?有意思的工作物咳?激動人心的夢想锣险?還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報酬?
7所森,你的公司的基本人才政策是什么囱持?是在市場上挑選頂尖的人才?還是以自己培養(yǎng)為主焕济?如果你的人才主動離職率很高纷妆,估計是你想挑來著,但是你沒資本去挑晴弃。如果你想以自己培養(yǎng)為主掩幢,只要看看你的培訓體系,以及有多少管理職位是由內部填充的上鞠,就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在執(zhí)行了际邻。
那么該怎么辦呢?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芍阎,根據自家的行業(yè)特點和公司情況世曾,設計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績效管理體系。生搬硬套是不管用的谴咸,哪怕人家搞得再好轮听,但不一定適合你骗露。齊白石先生說過,“似我者死血巍,學我者生萧锉。”
最近我看到了哈佛商業(yè)評論上的一篇文章述寡,綜述了一些公司在績效管理領域的新做法柿隙,概要如下,也許對你有啟發(fā)鲫凶。
1禀崖,保留框架和IT支持平臺,如果你有的話掀序。倡導隨時隨地的帆焕、非正式績效反饋。平常的目標設定與跟蹤輔導由經理發(fā)起不恭,年終對話主要討論員工的發(fā)展叶雹,由員工發(fā)起。這樣在時間上把accountability 和 development 分開换吧,減少它們之間的潛在沖突給員工情緒和團隊士氣帶來的影響折晦。
2,縮短目標設定與評估周期沾瓦,通常由年度改為季度满着。OKR基本上是基于季度來更新的。
3贯莺,提升績效管理透明度风喇,所有人的OKR,從CEO到一線員工缕探,全部公開魂莫,這有利于目標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形成網狀結構(而非金字塔結構)爹耗,提高組織的敏捷性耙考。
4,日常的目標設定與跟蹤輔導遵循工作的自然節(jié)奏和節(jié)點潭兽,比如項目開始倦始、重要里程碑、和收尾山卦。這也意味著經理與員工之間的績效溝通不再有統(tǒng)一的時間框架鞋邑。這種非正式的績效管理實踐需要企業(yè)文化支撐。
5,加強經理人培訓炫狱,傳統(tǒng)績效評估流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平抑經理的評估偏見藻懒,拿掉正式的評估機制并沒有拿掉偏見本身,相反偏見被隱藏了视译,因此有效的績效評估將更加依賴經理人的能力。我曾經在西門子工作過10年归敬,西門子的績效評估是建立在勝任力模型基礎上的酷含,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經理不了解勝任力模型汪茧,也不愿花時間學習椅亚,其中包括很多高級經理。所以有研究說舱污,績效評估的結果跟評估人的關聯(lián)程度反而大于被評估人的實際表現呀舔。
6,說到勝任力模型扩灯,以前大公司傾向于用同一個勝任力模型來衡量所有的員工∶睦担現在看來這種做法非常值得反思。有些方面是可以用同一把尺子的珠插,比如核心價值觀惧磺。至于能力的衡量,恐怕用同一把尺子是過度簡化了捻撑。所以有的公司不再用統(tǒng)一勝任力尺子來要求所有員工磨隘,而是把評估標準也更多下放給基層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