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為一名女性和一位母親,一直和緊張光羞、焦躁做斗爭绩鸣,也一直自我反省,對孩子少些安排和嘮叨纱兑,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孩子呀闻。
安排和管控,可能會產生暫時的作用潜慎,但往往會帶來焦慮反彈和壓力捡多,更重要的是很難讓孩子產生自主性。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铐炫,他們渴望有更多空間局服,容易產生叛逆情緒。
但是驳遵,有時候所謂的“關心”會不自覺地涌上心頭淫奔。
周末去醫(yī)院,對不在家的這段時間堤结,總想全面了解孩子的動向唆迁。看到兒子還在看課外書竞穷,想到中考將近唐责,忍不住問他有什么學習計劃。
他一愣瘾带,說了一句沒有鼠哥。然后就去了衛(wèi)生間。
我知趣地打住了看政,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行為在他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前做了干涉朴恳。
而這種擔心表現(xiàn)出來,像是一個領導的角色或者監(jiān)視者允蚣。這樣做的結果是于颖,哪怕是在父母面前,他可能做到好好學習嚷兔,但不能做自己森渐。
其實做入,在我沒有去過問時,他的作業(yè)也自覺地完成了同衣。
那為什么還是擔心呢竟块?
難道僅僅是因為中考將近嗎?
奢望他更優(yōu)秀耐齐,奢望他成績再好一些浪秘。
學習不僅僅是成績。這一點蚪缀,我真的要好好修煉。
想到這里恕出,我不再把關注點放在他身上询枚,而是回到自己身上,做自己的事情浙巫。
這樣想并這樣做后金蜀,才安靜了下來。
一直都贊同父母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畴,忌耳提面命和瞎安排渊抄。父母在家里做自己的時候,孩子才能做自己丧裁。但做到這一步护桦,對一位家長來說太難了。
其實煎娇,孩子時刻都在觀察大人二庵。而大人的行為會悄無聲息地傳遞到身邊的孩子身上。
比如缓呛,早上上班捎他去學校催享,出門前會看一眼家里的燈是否關了,順手關上哟绊。有一次因妙,他發(fā)現(xiàn)我忘了這件事,跑去把燈關了票髓。
真的是攀涵,大人的一次行為示范比說百次都管用。
所以洽沟,在教育中汁果,一個大人的自我成長和修養(yǎng)遠比說什么重要得多。
02
一個家的情緒是流動的玲躯,焦慮可以傳染据德,平靜同樣可以猴伶。
電影《朱諾》里父母和朱諾的相處模式核无,讓我感覺很動人。
朱諾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翩肌,總能做自己。因為父親在做自己的事工窍,看到女兒有什么問題時魄鸦,會適時提醒她一兩句,關心但不控制茅郎,他相信她可以自己做到蜗元。繼母和父親關系融洽,平時和朱諾之間既不討好系冗,也沒有敵意奕扣,互不干涉,同樣在朱諾遇到困境時給予關心和陪伴掌敬。
在他們家中惯豆,有一股平靜的力量在流淌。
所以奔害,當16歲的朱諾發(fā)現(xiàn)自己意外懷孕時楷兽,她知道家人是港灣,敢于向父母求助华临,父母依然沒有控制芯杀,更多的是關心和一起面對解決難題。懷孕讓朱諾承受了本不是她這個年齡承受的壓力雅潭,但這些并沒有打垮朱諾瘪匿,更多的是讓她得到了成長。
成為家中的非焦慮臨在寻馏,平靜地處理問題棋弥,這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我們吃過太多的苦诚欠,所以不愿看到孩子像我們一樣吃苦顽染,總想把各種經驗告訴孩子。其實轰绵,關于吃苦問題粉寞,這個苦避免了,會有另一個苦等著你左腔。
被灌輸學好才有出路的思想由來已久唧垦。所以,我們對勝任需求格外關注液样,渴望勝利振亮,向往成功巧还,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歸屬需求和自主需求。
自主需求讓一個人可以做自己坊秸,而歸屬需求可以讓他有安全感麸祷,一個人的內驅力離不開歸屬需求和自主需求。
這兩種需求盈足了褒搔,勝任需求才更有持續(xù)的動力阶牍。
03
那么,家長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那個非焦慮臨在星瘾,盡量成為平靜的傳遞者呢走孽?
首先,要活好自己琳状。
金惟純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表示磕瓷,只有做好了自己,別人才會主動向你身上靠算撮。孩子也一樣生宛,愿意從你身上學習县昂。
那種自己沒做好一二三肮柜,卻總想指揮孩子四五六的做法,本末倒置倒彰。
當然审洞,活好自己幾個字說出來容易,做到卻不易待讳。
許多家長焦慮芒澜,是因為總關注孩子的成績,甚至成績成了和孩子唯一的對話创淡。
但是如果角色互換一下痴晦,可能會知道這樣多可怕。
下班一回到家琳彩,就有人問你:
今天在單位表現(xiàn)好嗎誊酌?
你這個月能賺多少錢?
領導表揚你了嗎露乏?
……
如果碧浊,我們無法忍受別人這樣對我們,那么瘟仿,就不要輕易這樣對身邊的人箱锐,特別是對孩子。
其次劳较,焦點位移驹止。把焦點從放到孩子身上到放到自己身上浩聋。
比如,回家后從一直追著問孩子成績的做法到談這一天自己做了什么幢哨,有什么收獲赡勘,引導孩子主動談他自己的成長。
當然捞镰,情緒上頭的時候還是免不了的闸与,在要發(fā)作的時候,分享兩個簡單又易操作的小方法供參考:
方法一:開口前先到樓下轉一圈岸售。
冷靜一下践樱,問一下你要說出來的話是否能起到增加信任的作用。
問問自己如果孩子是你的同事或者朋友凸丸,你會如何處理拷邢?
我們在同事朋友面前做事總能掂量后果,不隨意批評和挑剔屎慢,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卻做不到瞭稼。問問自己就不擔心在孩子面前,因此失去信任和尊重嗎腻惠?
方法二:在話說出口前數(shù)到12环肘。
這個過程可以把壞情緒做一個緩沖,過濾掉一些負面情緒集灌。這樣說出的話不至于讓自己后悔悔雹。
以上,是我最近讀書欣喧、交流以及和孩子相處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觀點腌零,方法不一定對所有人有用。因為唆阿,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益涧。
愿我們先長成大人,活好自己驯鳖,成為那個平靜的傳遞者闲询。也愿孩子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自愿成長臼隔。
推薦幾本親子嘹裂、自我成長書籍:
《人生只有一件事》 作者:金惟純
《自驅型成長》 作者:威廉·斯蒂克斯洛德&奈德·約翰遜
《終身成長》作者:卡羅爾·德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