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nèi)容來自百度百科)
周頌·良耜
貢獻維護者 朝陽山人
《周頌·良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詩罪既。這是記述大周先民生產(chǎn)祭祀情形的農(nóng)事詩,是秋收后周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樂歌榛泛。全詩一章,二十三句莲蜘,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熟呛,從開頭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寫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層并级,從“獲之挃挃”到“婦子寧止”七句拂檩,寫眼前秋天大豐收的情景;第三層嘲碧,最后四句稻励,寫秋冬報賽祭祀的情景。此詩多用白描愈涩,層次清晰望抽,語言通俗,用韻靈活履婉。
作品名稱:周頌·良耜
作品別名:良耜
作者:無名氏
創(chuàng)作年代:西周
作品出處:《詩經(jīng)》
作品原文
周頌⑴·良耜
畟畟良耜⑵煤篙,
俶載南畝⑶。
播厥百谷谐鼎,
實函斯活⑷舰蟆。
或來瞻女⑸,
載筐及筥⑹狸棍,
其饟伊黍⑺身害。
其笠伊糾⑻,
其镈斯趙⑼草戈,
以薅荼蓼⑽塌鸯。
荼蓼朽止⑾,
黍稷茂止唐片。
獲之挃挃⑿丙猬,
積之栗栗⒀。
其崇如墉⒁费韭,
其比如櫛⒂茧球。
以開百室⒃,
百室盈止星持,
婦子寧止抢埋。
殺時犉牡⒄,
有捄其角⒅督暂。
以似以續(xù)⒆揪垄,
續(xù)古之人⒇。[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周頌:《詩經(jīng)》中“頌”部分分為“周頌”逻翁、“魯頌”和“商頌”饥努。頌是祭祀宗廟的樂歌,不僅配樂八回,而且還有舞蹈酷愧。周頌部分今存三十一篇驾诈。
⑵畟(cè)畟:形容耒耜的鋒刃快速入土的樣子。耜(sì):古代一種像犁的農(nóng)具伟墙。
⑶俶(chù):開始翘鸭。載:“菑(zī)”的假借。載是“哉聲”字戳葵,菑是“甾聲”字,古音同部汉匙,故可相通拱烁。菑,初耕一年的土地噩翠。南畝:古時將東西向的耕地叫東畝戏自,南北向的叫南畝。
⑷實:百谷的種子伤锚。函:含擅笔,指種子播下之后孕育發(fā)芽。斯:乃屯援。
⑸瞻:供給猛们,供養(yǎng)。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認為當讀同“贍給之贍”狞洋。瞻弯淘、贍都是“詹聲”字,古音同部吉懊,故可相通庐橙。女(rǔ):同“汝”,指耕地者借嗽。
⑹筐:方筐态鳖。筥(jǔ):圓筐。
⑺饟(xiǎng):此指所送的飯食恶导。
⑻糾:結(jié)浆竭,用帶子結(jié)于項下。一說指用草繩編織而成甲锡。
⑼镈(bó):古代鋤田去草的農(nóng)具兆蕉。趙:鋒利好使。
⑽薅(hāo):去掉田中雜草缤沦。荼(tú)蓼(liǎo):荼和蓼虎韵,兩種野草名。
⑾朽:腐爛。止:語助詞。
⑿挃(zhì)挃:形容收割莊稼的磨擦聲隘世。
⒀栗栗:形容收割的莊稼堆積之多吏砂。
⒁崇:高筐喳。墉(yōng):高高的城墻彭雾。
⒂比:排列疚顷,此言其廣度壮池。櫛(zhì):梳子硅瞧。
⒃以:而份乒。開:設(shè)置。百室:指眾多的糧倉腕唧。
⒄犉(rǔn):黃毛黑唇的牛或辖。
⒅有捄(qiú):形容牛角很長。有枣接,形容詞詞頭颂暇。捄,通“觩”但惶,獸角曲而長貌耳鸯。
⒆似:通“嗣”,繼續(xù)膀曾,嗣續(xù)县爬。
⒇古之人:指祖先。[2][3][4][5][6]
白話譯文
犁頭入土真鋒利妓肢,
先到南面去耕地捌省。
百谷種子播田頭,
粒粒孕育富生機碉钠。
有人送飯來看你纲缓,
挑著方筐和圓簍,
里面裝的是黍米喊废。
頭戴手編草斗笠祝高,
手持鋤頭來翻土,
除草田畦得清理污筷。
野草腐爛作肥料工闺,
莊稼生長真茂密。
揮鐮收割響聲齊瓣蛀,
打下谷子高堆起陆蟆。
看那高處似城墻,
看那兩旁似梳齒惋增,
糧倉成百開不閉叠殷。
各個糧倉都裝滿,
婦女兒童心神怡诈皿。
殺頭黑唇大黃牛林束,
彎彎雙角真美麗像棘。
不斷祭祀后續(xù)前,
繼承古人的禮儀壶冒。[3][4]
創(chuàng)作背景
《周頌·良耜》是周王在秋收之后缕题,為答謝社稷神佑舉行祭祀的樂歌,是在西周初期也就是成王胖腾、康王時期農(nóng)業(yè)大發(fā)展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烟零。與《周頌·載芟》,是《詩經(jīng)》中的農(nóng)事詩的代表作咸作∑堪冢《毛詩序》云:“《載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性宏。”“《良耜》状飞,秋報社稷也毫胜。”一前一后相映成趣诬辈,堪稱是姊妹篇酵使。周人的祖先后稷、公劉焙糟、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歷來形成了一種重農(nóng)的傳統(tǒng)口渔;再經(jīng)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兩代人的努力穿撮,終于結(jié)束了殷商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缺脉,建立了以“敬天保民”為號召的西周王朝,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產(chǎn)力悦穿,提高了奴隸從事大規(guī)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積極性攻礼。《周頌·良耜》正是當時這種農(nóng)業(yè)大發(fā)展的真實寫照栗柒。[2][3][4][5]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周頌·良耜》全詩一章到底礁扮,共二十三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瞬沦,從開頭到“黍稷茂止”太伊,是追寫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層逛钻,從“獲之挃挃”到“婦子寧止”僚焦,寫眼前秋天大豐收的情景;第三層绣的,從“殺時犉牡”到最后叠赐,寫秋冬報賽祭祀的情景欲账。
第一層前十二句,寫耕種耘作芭概,春播夏鋤赛不。“畟畟良耜”罢洲,起句給人以音樂的美感踢故,也使人聯(lián)想到犁頭入土的狀貌,很有春耕繁忙氣氛惹苗〉罱希“播厥百谷”,更上應(yīng)首句桩蓉,將耕種農(nóng)事淋纲,順次展開≡壕浚“或來瞻女”以下四句洽瞬,則用生動的筆觸、描繪出一幅美麗的農(nóng)婦野田送飯圖:春耕時節(jié)业汰,于平原曠野之上伙窃,農(nóng)婦們手提飯籃,頭戴斗笠样漆,來到田間地頭为障,看到農(nóng)夫們還在緊張地勞作,籃內(nèi)飯食飄散出噴噴的香氣放祟,活現(xiàn)出勞動婦女的情態(tài)鳍怨,增強了詩中濃厚的田園生活氣息。接下說草朽苗旺舞竿,既歌詠出勞動的成果京景,又預(yù)示了未來的豐收,為后邊敘寫豐收骗奖,打下了基礎(chǔ)确徙。
第二層七句,主要鋪敘豐收景象执桌。與《周頌·載芟》不同鄙皇。《載芟》是“春藉田而祈社稷也”仰挣,對豐收之景伴逸,只是希望,是憧憬膘壶,因而寫得較抽象错蝴,只說“萬億及秭”洲愤,虛張其多而已。而《良耜》則是秋收后的報祭顷锰,不但經(jīng)歷了一年的辛勞柬赐,也見著了豐收的碩果,所以官紫,寫豐收具體可感:一方面極力摹寫糧垛之高肛宋,排列之密,“如墉”“如櫛”束世;另一方面酝陈,又進一步刻畫出“百室盈止”的收糧入倉的情景,渲染了豐收毁涉,也敘寫了收獲的過程:收割沉帮、累垛、入倉贫堰∮鑫鳎“婦子寧止”一句,顯示出經(jīng)過一年的辛苦严嗜,勞動到此暫告消歇,暗含對勞動者含辛茹苦的同情洲敢。全詩到此漫玄,是頓錯,是總結(jié)压彭,是敘事睦优,又寄寓感情。
第三層最后四句壮不,主要寫祭祀汗盘。雖然僅十六個字,卻把祭祀的過程簡要完備地敘述得清清楚楚:殺上一條大公牛询一,擺上祭壇隐孽,并按自古留傳的禮節(jié),做完一道道儀式健蕊。概括性極強菱阵。
此詩作為秋冬報賽祭祀的樂歌,自始至終洋溢著對勞動的歌頌和豐收的歡欣缩功。雖然歌唱時一年農(nóng)事已畢晴及,但在歡快的氣氛中,重溫勞動的過程嫡锌÷羌冢回憶田園的樂趣琳钉,再現(xiàn)豐收的歡欣,充分傳達出當時勞動者勤勞蛛倦、樂觀歌懒、友善的美好品格。
在藝術(shù)上胰蝠,此詩最突出的特點是白描手法的運用和敘事的層次清晰歼培。從全詩看,除末尾有幾句祭祀的祈禱語外茸塞,其余部分都是用白描手法直敘勞動生活躲庄,而且極有層次。春耕钾虐、夏耘噪窘、秋獲、冬祭效扫,層層鋪寫倔监,繁而有序,有條不紊菌仁。不但開首四句浩习,先耕后播,極合事理济丘;而且農(nóng)婦送飯?zhí)镩g谱秽,也是先看到人,再寫提筐挽筥摹迷,進而寫筐筥里的飯食疟赊,看到頭戴斗笠的草編,由遠及近峡碉,既合視覺規(guī)律近哟,又合事理特點;總之鲫寄,全詩注重按生活的本來面貌和事理的本來邏輯吉执,敘寫事物,給人以清晰地来、鮮明之感鼠证,收到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
另外靠抑,這首詩用韻或不用韻量九,依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而作靈活處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校“畟畟良耜类浪,俶載南畝”,開頭兩句都用韻肌似,“耜”“畝”葉之部韻费就。接著“播厥百谷,實函斯活”兩句川队,卻是無韻句力细。“或來瞻女固额,載筐及筥眠蚂,其饟伊黍”三句描寫婦女、孩子到田間送飯斗躏,句句用韻逝慧,“女”“筥”“黍”葉魚部韻,節(jié)奏明快啄糙〉殉迹“其笠伊糾,其鎛斯趙隧饼,以薅荼蓼沈堡。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燕雁□庵”這五句寫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韻贵白,“糾”“趙”“蓼”、朽”“茂”是幽宵合韻崩泡,節(jié)奏也明快禁荒。“獲之挃挃角撞,積之栗栗呛伴。其崇如墉,其比如櫛谒所,以開百室热康。百室盈止,婦子寧止劣领〗憔”這七句描寫秋天農(nóng)業(yè)大豐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韻外,其余句句用韻奕锌,“桎”“栗”“櫛”“室”葉質(zhì)部韻著觉,“盈”“寧”葉耕部韻,同樣節(jié)奏明快惊暴。最后四句饼丘,除中間兩句“角”“續(xù)”葉屋部韻外,其余兩句均無韻辽话。[3][4][5]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賦也肄鸽。或疑思文油啤、臣工典徘、噫嘻、豐年村砂、載芟烂斋、良耜等篇,即所謂豳頌者础废,其詳見于豳風(fēng)汛骂,及大田篇之末,亦知其是否也评腺×辈t!?/p>
清代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此詩當秋祭而預(yù)言冬獲,則前詩當春祭何不可以預(yù)言秋成蒿讥?是《載芟》為春祈無疑矣蝶念。蓋二詩皆舉農(nóng)工本末而言。[1][2]
參考資料
[1]? 朱 熹.詩經(jīng)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0
[2]? 周振甫.詩經(jīng)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526-527
[3]?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90-692
[4]? 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79-781
[5]? 周嘯天.詩經(jīng)楚辭鑒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877-880
[6]? 周明初等 注釋.詩經(jīng).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