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國學之道》
一個人要想有所進步僚纷,必須平衡想和做的問題。只顧低頭做事馍悟,不停下來思考畔濒,容易方向偏差,但如果只一味的思考锣咒,而不去實踐侵状、不去做事,就如同米蘭昆德拉所說毅整,這樣的思考只會讓上帝發(fā)笑趣兄,因為想而不做的思考叫自己騙自己。
有人說王陽明是中國五百年來第一等的人物悼嫉,他不僅是哲學家艇潭,同時還是教育家、政治家戏蔑、軍事家蹋凝,詩詞歌賦也是無一不精。
很難想象总棵,一個人在鉆研哲學鳍寂、精研書畫、教育子弟的同時情龄,還能有條不紊地帶兵打仗迄汛,治國理政≈枋樱縱觀王陽明一生鞍爱,他只要想做什么,幾乎沒有什么是做不成的专酗。
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這么大的成功睹逃,都離不開他知行合一的智慧。只要掌握了知行合一的方法笼裳,我們也同樣能在龐雜的工作和學習中做到有條不紊唯卖,游刃有余,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躬柬。
1.知行合一:先行動起來
王陽明說:夫學拜轨、問、思允青、辨橄碾,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法牲,學習史汗、詢問、思考拒垃、分辨停撞,這些都是為了學習某一件事,而要掌握這件事悼瓮,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戈毒。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思考横堡,而是因為猶豫不決埋市,遲遲沒有行動。
我們通常說命贴,謀定而后動道宅,三思而后行,但是在思考的過程中胸蛛,我們做事的勇氣卻一點點被消磨掉污茵,人都有惰性,過度的思考只能帶來拖延葬项,而“三思”又是自己拖延下去的絕佳借口省咨,于是事情就一拖再拖,最終等到拖不下去的時候玷室,才倉促行動。而行動起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笤受,有很多問題是在行動中才呈現(xiàn)出來的穷缤,而此時,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解決這些問題箩兽,只能草草收場津肛。
事前的“三思”其實和事實脫節(jié)很嚴重。只有先去做了之后汗贫,才能知道問題所在身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王陽明從小就立志做圣人落包,他的父親聽說這件事之后覺得他是狂妄自大部蛇,但是王陽明卻從立定志向之后,就一直在行動的路上咐蝇,他處處尋師訪友涯鲁,學習做圣人的法門,雖然屢試屢敗,但是他卻一直在不停地嘗試抹腿。
為了驗證“格物致知”的道理岛请,他特地跑去格竹子,雖然沒有格出什么道理警绩,而且還大病了一場崇败,但是他卻也因此知道了通過外物尋找“理”是行不通的,這對他后來開創(chuàng)心學肩祥,不可謂不重要后室。
正所謂,吃了梨子才知是酸是甜搭幻,穿上鞋子才知那里夾腳咧擂。
只有先行動起來,才能發(fā)現(xiàn)有哪些問題檀蹋,邊行動邊思考松申,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前進俯逾。
考慮一千次贸桶,不如去做一次,猶豫一萬次桌肴,不如去實踐一次皇筛。做,還有成功的機會坠七,而不做水醋,卻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不要想太多彪置,先行動起來拄踪,縱然華麗的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拳魁。
2.知行合一:注意循序漸進
王陽明曾言:“我輩致知惶桐,只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在如此潘懊,只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姚糊。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授舟【群蓿”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這些人致知岂却,也只是依據(jù)各自的能力盡力而為之忿薇。今天的良知僅到這樣的程度裙椭,就只依據(jù)今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明天署浩,良知又有新的體悟揉燃,那就從明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如此方是精一的功夫筋栋。同別人探討學問炊汤,也必須依據(jù)他的能力所及。
俗話說的好弊攘,一口吃不了個大胖子抢腐,萬事萬物都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要想做到知行合一襟交,就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迈倍。
《荀子·勸學》中說:“學習,從哪兒開始呢捣域?到哪兒終結呢啼染?答曰:依其順序來說,就是從《尚書》開始焕梅,到讀《禮經》終結迹鹅;依其意義來說,就是從成為學士開始贞言,到成為圣人終結斜棚。”
雖然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该窗,但是要做事弟蚀,得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酗失。只有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粗梭,才能讓自己不斷地有新的領悟。
這就如同樹剛萌芽级零,用少量的水去澆灌。樹芽稍長了一點滞乙,再多澆一點水奏纪。樹從一臂粗到雙臂合抱,澆水的多少斩启,都要根據(jù)樹的大小來決定序调,剛萌生的嫩芽,如果用一桶水去澆灌它兔簇,就會把它泡壞了发绢。
飯要一口一口吃硬耍,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則不達边酒,揠苗助長经柴,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3.知行合一:要在事上磨煉
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墩朦。若只好靜坯认,遇事便亂,終無長進氓涣。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牛哺,而實放溺也。
意思是:人必須在事上磨煉劳吠,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引润。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痒玩,始終不會有進步淳附。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凰荚,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燃观。
王陽明有個弟子是做官的,他有心學習知行合一的學問便瑟,但是他平時公務繁忙缆毁,擔心學不好,于是問王陽明應該如何取舍到涂。
王陽明笑著對他說脊框,我什么時候說過要你拋下公務來聽我講學呢?我的學問是行的學問践啄,需要在事上磨煉才行浇雹。
你在斷案的時候,面對犯人,不會因為他的無禮而慍怒痘括,不會因為他的討好而開心苛聘,不會因為他的懇求而失去主見,不會因為自己事情龐雜而敷衍了事烂完,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時刻糾正诵棵,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抠蚣。
所以知行合一如果離開了切實的事物,反而會沒有邊際履澳,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嘶窄。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怀跛,要注意鍛煉自己的心態(tài),隨時隨地柄冲,每時每刻都是在修行吻谋。
一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心態(tài)也同樣重要羊初,王陽明南贛剿匪滨溉,多次身陷險境,但是他卻處變不驚长赞。每次都能沉著冷靜地分析局勢晦攒,做出最有利的判斷,而這也是王陽明每次都可以化險為夷的關鍵得哆。
只有日常中多注意在事上的磨練脯颜,在各種事情上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讓自己心境逐漸處在一種十分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贩据,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出遇事不慌不亂的素質栋操。
4.知行合一:篤行才能出奇跡
王陽明有句話: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饱亮,問既審矣矾芙,學既能矣,又從而不息其功焉近上,斯之謂篤行剔宪。
意思是,當我們已經分辨清楚壹无,思考縝密葱绒,問得詳細,已經學會了斗锭,還是持續(xù)不斷地用功地淀,這就叫篤行,這是獲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岖是。
不單做學問是這樣帮毁,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要想做到爐火純青豺撑,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作箍。
孔子當年向音樂大師師襄子學琴,師襄子看他天天彈一首曲子前硫,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對他說荧止,你彈得不錯了屹电,可以試試新曲子了阶剑。
孔子說,我雖然熟悉了曲子危号,但是彈奏的技法并沒有完全掌握牧愁。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外莲,你已經掌握了技法了猪半,可以學習新曲子了。
孔子說偷线,我雖然掌握了技法磨确,但是還沒有領悟作者在曲中蘊含的情感。
又過了一段時間声邦,師襄子提醒孔子說乏奥,你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情感了,是不是可以學習新曲子了呢亥曹?
孔子說邓了,我還沒從曲中領悟到作者的為人。
過了一段時間媳瞪,孔子彈奏曲子的氣質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骗炉,一副莊重肅穆的樣子。
孔子高興的對師襄子說蛇受,我終于知道作曲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了句葵。他志向高遠,應該是個統(tǒng)治四方的諸侯龙巨,只有周文王有這樣的氣度笼呆。
就這樣,孔子用了超出常人數(shù)倍的時間和精力旨别,精益求精诗赌,把這首曲子彈奏得爐火純青。同時舉一反三秸弛,孔子在彈奏其他曲子的時候铭若,也變得得心應手。
俗話說递览,“熟能生巧叼屠,巧能生化”。在社會浮躁風氣漸盛的今天绞铃,篤行恰恰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镜雨。
一件事,不是說表面上學會了就行儿捧,只有通過“篤行”來不斷地琢磨學習荚坞,反復咀嚼挑宠,才能把事物本身的規(guī)律內化于心,做起來才能得心應手颓影,使得自己進入更高的境界中各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