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視角》4:善惡的演化邏輯 5 :借助群體,演化自己

《生命視角》4:善惡的演化邏輯

用演化思維解決一個古老的問題:這個世界上為什么一直都有好人躬它、也一直都有壞人呢初澎?

基督教說上帝是充滿善意地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中國也講人性本善等虑凛,而且因果報應都是懲惡揚善。那如果是這樣软啼,損人利己的壞人要么就不應該出現桑谍,要么也應該很快就都被淘汰掉了,可是世界上為什么一直都有壞人呢祸挪?神學家和各路衛(wèi)道士創(chuàng)造了各種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锣披,但是說的都很牽強。

另一方面,如果你從最簡單的進化論考慮雹仿,按照嚴復翻譯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原則增热,那恰恰就應該是最自私自利、最不顧一切專門搶占資源壯大自己的生物應該獲得最大的生存繁衍機會胧辽。那如果是這樣峻仇,世界上就不應該有舍己為人的好人存活。

達爾文邑商,當初提出進化論思想的時候摄咆,也曾經為這個好人的問題感到困惑。但是達爾文想到了一個答案人断。

這個答案叫做“群體選擇(group selection)”吭从。是,好人可能會吃虧恶迈;但是涩金,一個由很多好人組成的族群,因為互相幫助的緣故暇仲,相對于一個由很多壞人組成的族群步做,就有更大的競爭力。好人群體就有更大的生存繁衍機會熔吗,所以好人基因就得以流傳辆床。

群體選擇的思想一直都有爭議。愛德華·威爾遜的《創(chuàng)造的起源》曾經梳理過各個學術派別的邏輯 桅狠。這個愛德華·威爾遜是哈佛大學教授讼载,是進化生物學界德高望重、泰山北斗級別的人物中跌。愛德華·威爾遜和《生命視角》的作者戴維·威爾遜并沒有親屬關系咨堤,但是兩人曾經在 2007 年合作過一篇論文,系統論述了當前學術界對群體選擇的認識 漩符。在這篇論文里一喘,兩人說了一段名言,總共三句話 ——

“群體中的自私打敗無私嗜暴。無私的群體打敗自私的群體凸克。除此之外都是注解而已∶屏ぃ”(Selfishness beats altruism within groups. Altruistic groups beat selfish groups. Everything else is commentary.)

這段話萎战,就算是把好人和壞人、個人和群體之間的關系說完了舆逃。

但是蚂维,請注意戳粒,魔鬼都在細節(jié)之中,群體選擇有些特別值得深思的道理虫啥。戴維·威爾遜提出的一個關鍵思想是蔚约,個人和集體的矛盾,是多層面的涂籽。不僅僅是人和自己所在的某個集體有矛盾苹祟,人體內部,就有這種矛盾又活。

先從最簡單的邏輯講起苔咪。體現這個邏輯的,是癌癥柳骄。

1.演化視角下的癌癥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团赏,人們就意識到,癌癥耐薯,本質上是人體細胞的群體演化問題舔清。

人的身體,包括各種器官和組織曲初,是由細胞組成的体谒。而你要是站在細胞的立場上看,人體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生態(tài)系統臼婆,每個細胞都是一個單獨的生命抒痒。

細胞需要吸收養(yǎng)分,細胞也要繁殖后代颁褂,細胞還是有個性的故响。人體中每個細胞攜帶的基因都是一樣的,但是它的“基因表達”不一樣颁独〔式欤基因表達決定了不同的功能能不能在這個細胞上表達出來,決定了這個細胞是什么細胞誓酒。

正常情況下樟蠕,一種細胞不斷地分裂繁殖,數量越來越多靠柑,這個細胞組成的組織就慢慢長大寨辩。等組織長大到一定程度,這種細胞就會主動停止擴張 —— 細胞長到一定程度就主動死亡歼冰,就不再繼續(xù)分裂了捣染,這樣我們的身體組織的生長才能有一定的限度。

在人的視角看來停巷,我們的每個器官和組織都長得不大不小耍攘,非常協調。在細胞的視角看來畔勤,這是不同的細胞嚴格按照自己的分工蕾各,該長的就長,該死的就死庆揪,該更新的就更新式曲,精誠合作各安其命,是個一片祥和的局面缸榛。

但是吝羞,細胞作為獨立的生命,它的分裂繁殖也是一個生命演化的過程内颗。那么在這個過程里就也會有各種基因突變钧排。而有一種基因突變,就會使得某個細胞該主動死亡的時候均澳,選擇了不死恨溜。它還想繼續(xù)分裂。

那么這個細胞繼續(xù)分裂繁殖找前,它的子孫后代就會形成對人體來說是個多余的組織糟袁。這種多余的組織,就是腫瘤躺盛。

不過好在大部分腫瘤都是良性的项戴。那什么叫“惡性腫瘤”呢?是那個突變了的細胞不但要繼續(xù)分裂槽惫,而且由于要跟其他突變了的細胞競爭周叮、要搶奪營養(yǎng)資源,它們分裂的速度加快了躯枢,而且還要往別的器官上*擴散* —— 那么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则吟。擴散轉移,是癌癥最可怕的表現锄蹂。

如果你允許我強行用人類社會打個比方氓仲,那么正常細胞就是普通人,聽話得糜、老實敬扛,兢兢業(yè)業(yè)完成自己的工作該死就死了。而癌細胞朝抖,則是壞人:為了自己的子孫后代的生存權和發(fā)展權啥箭,不惜搶占別人的生存空間,不管不顧地擴張治宣。

當然癌細胞這么做其實是短視的急侥。得了癌癥之后人會死砌滞,人死了癌細胞也都得死。但是細胞沒有遠見坏怪!它作為一個生命贝润,只是本能地想發(fā)展而已。

這其實正是壞人的本質铝宵。壞人專門跟自己人競爭打掘,只在乎個人不在乎群體利益。壞人的眼界太窄鹏秋,競爭的層次太低尊蚁。

那么使用演化思維這個視角,威爾遜建議把大象和老鼠做對比研究侣夷。大象身體內的細胞比老鼠多得多横朋,它的壽命也長得多,那按理說大象一生中細胞的演化歷史會更加漫長惜纸,肯定更容易發(fā)生癌細胞變異啊叶撒。可是為什么大象一生中得上癌癥的概率耐版,跟老鼠差不多呢祠够?這就說明大型動物身體內必定有某種克制癌細胞搞惡性競爭的機制,而這個機制我們現在不知道粪牲。

但遺憾的是古瓤,現在有關癌癥的研究中,在這個演化思路上的投入腺阳,還遠遠不夠落君。

不過人類社會已經找到了壓制惡性競爭的協調機制。在講這個機制之前亭引,先考慮另一個問題:為什么人類社會中一直都有壞人呢绎速,這有什么用嗎?

2.母雞中的戰(zhàn)斗雞

一個非常著名的研究焙蚓,是一個關于母雞的故事纹冤。

下蛋最多的母雞,也是最愛欺負別人的母雞购公。有人搞研究萌京,曾經把下蛋多的母雞放在一起養(yǎng),希望能一代一代地演化出最好的下蛋雞宏浩。結果發(fā)現她們都特別好斗知残,一天到晚打仗,死的死傷的傷根本顧不上下蛋比庄。

最后成功的方案是利用“群體選擇”求妹,以雞籠為單位演化乏盐,看哪個籠子產蛋量高,就專門讓這個籠子里的若干只母雞的后代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制恍,以此選拔最能產蛋的母雞群體丑勤。

而這樣的群體里,都有愛下蛋但是也愛欺負人的母雞吧趣,但是有性情溫順、甘愿被欺負的母雞耙厚,可以說是必須既有好人又有壞人强挫。壞人欺負人,可是產蛋多薛躬;好人產蛋少俯渤,但是能成全壞人!

所以母雞的世界并不簡單型宝。養(yǎng)雞戶通常會把幾只雞放在一個籠子里互相擠著養(yǎng)八匠,這對雞來說是很不人道。但是如果搞散養(yǎng)趴酣,那些戰(zhàn)斗母雞就會更加猖狂梨树,她們會大肆欺負別的母雞,讓人家吃不上飯做不成窩岖寞÷账模可是你又不能把這些壞母雞都干掉,因為她們恰恰是下蛋的主力仗谆。

人類社會里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有這樣的現象指巡。壞人為富不仁欺男霸女,但是生了很多孩子隶垮;老實人默默地受欺負藻雪,但是沒有老實人,壞人也生存不了狸吞。那能說誰就“優(yōu)秀”勉耀,誰就“落后”嗎?

達爾文的表弟捷绒、弗朗西斯·高爾頓瑰排,認為應該讓優(yōu)秀的個體盡可能地多生育,這樣才能讓優(yōu)秀的人組成優(yōu)秀的社會暖侨⊥肿。可是現在威爾遜說,從母雞的故事就能看出來字逗,所謂“優(yōu)秀的人”京郑,其實并不能組成優(yōu)秀的社會宅广。是戰(zhàn)斗母雞和溫順母雞搭配才能組成優(yōu)秀的社會!

這就是為什么人類社會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自私自利的人些举,但是也有很多無私奉獻的人跟狱。也許他們都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人畢竟不是母雞户魏。畢竟可以做得比動物更好驶臊。事實上現在人類社會的演化趨勢是越來越像蜜蜂社會。

3.道德的演化邏輯

生命演化的歷史中有時候會出現一個極其罕見的現象叼丑。群體之間競爭的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关翎,群體內部競爭就可能被徹底壓制。這就好比說當一個國家面臨戰(zhàn)爭的時候鸠信,國民往往就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纵寝。

而在生物界,有時候族群內部競爭會被壓制到完全沒有的程度星立。蜜蜂爽茴、螞蟻、黃蜂绰垂、白蟻室奏,就是這樣的生物。單個的螞蟻幾乎沒有智力辕坝,而一個蟻群卻能表現出極其高超的智力水平窍奋。每個螞蟻都會毫不猶豫地為了蟻群犧牲自己,結果就是蟻群是個強有力的競爭者酱畅。

群體競爭琳袄,才是高水平競爭。

可能因為遠古時代的某一次基因變異纺酸,我們人類是所有靈長類動物中最善于合作的一支窖逗。黑猩猩也有政治,但是它們的合作都是小規(guī)模的餐蔬。我們人與人的合作不僅僅局限在兄弟之間碎紊、家族內部,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類社會范圍內進行合作樊诺,這才是人類真正的進化優(yōu)勢仗考。

要保持這樣的合作,就必須有某種機制去限制群體內的競爭 —— 這個機制就是道德词爬。我們贊美好人秃嗜,打壓壞人。因為個體演化,壞人還是會不斷出現锅锨;因為群體演化叽赊,壞人會一直被打壓。

現在西方社會的很多“白左”鼓吹的道德是包容一切必搞,但是威爾遜說必指,從演化思維的角度,道德不可能包容一切行為恕洲。道德塔橡,必定有打壓的一面。

那如此說來霜第,可以設想谱邪,哪怕將來人類實現世界大同,國與國之間都不打仗了庶诡,“群體選擇”也不可能停止∨乜危看看人體就知道 —— 人體是最和諧的生態(tài)組織末誓,可是連人體內,都有可能產生癌細胞书蚪!






《生命視角》5:借助群體喇澡,演化自己

怎樣使用演化思維,在社會關系中殊校,實現自我改變晴玖。

阿德勒的哲學認為人的幸福感和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人際關系。阿德勒那一套是“強人的生活哲學” —— 它是哲學为流。哲學可以說人*應該*如何如何呕屎,但是如果不經過科學方法的驗證,你就不能說人*是*什么樣的敬察。

威爾遜并沒有提到阿德勒秀睛,但是以我之見,演化思維和書中提到的各項科學實驗證據莲祸,在人際關系這個問題上蹂安,可以說是跟阿德勒的思想殊途同歸。

這是一個好消息锐帜,說明他們說的這些道理應該是對的田盈。而更好的消息是我們現在有比阿德勒當年更深、也更實用的知識缴阎。阿德勒說人際關系是人生的一個第一性原理 —— 現在威爾遜說的更激進允瞧。

威爾遜的關鍵洞見是,在個人、群體和社會這三者之間瓷式,真正占到基礎性地位的不是個人替饿,而是群體。

你的首要身份不是自己贸典,而是你所在的群體的一員视卢。當然你可以是多個群體的成員,包括你的家庭廊驼、你工作的團隊据过、你生活的小區(qū)等等,而這些關系妒挎,對你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绳锅。

要想理解個人和社會,首先得理解群體酝掩。

為什么是這樣呢鳞芙?先從實驗說起。

1.摸手的作用

吉姆·科恩(Jim Coan)是一個神經科學家期虾,同時也是一個心理醫(yī)生原朝,經常給人做些心理治療。大約在 2000年左右镶苞,科恩有一個80多歲的患者喳坠,是參加過二戰(zhàn)的老兵,患有創(chuàng)傷應激綜合征(PTSD)茂蚓『攫模科恩很想幫助他,可是這位老兵非常不愿意配合治療聋涨,你讓他做什么他一概不聽晾浴。

有一天,老兵的妻子陪著他來找科恩治療牍白。一開始老兵還是怎么說都不聽怠肋,這時候他的妻子突然提出來,說我能不能握著我丈夫的手淹朋?科恩說當然可以绑细鳌!結果神奇的事情就發(fā)生了础芍。

老兵一握上妻子的手杈抢,他就變成了一個通情達理的人,非常愿意配合醫(yī)生仑性。

科恩敏感地意識到這里面有大學問惶楼。難道說觸摸別人的手,就能對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有那么大的影響嗎?科恩立即做了實驗歼捐。實驗中何陆,受試者躺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設備里,然后實驗人員會對受試者的腳進行間歇性的電擊豹储。我們可想而知贷盲,受試者會感到非常緊張。

但實驗發(fā)現剥扣,如果讓受試者抓住一個陌生人的手巩剖,他的緊張心情就能有所平復。而如果受試者抓住的是他所愛的人的手钠怯,他的心情就能大大平復佳魔。我們可以想象這是一個感人的場面:握著親人的手,別說是實驗室里輕微的電擊了晦炊,哪怕馬上就要死去鞠鲜,內心都是平安的。

這個效應難道不是顯然的嗎断国?但是科恩的實驗對學術界是一個重大沖擊镊尺。關鍵在于,主流學術界都是把人當做個體來研究并思,一般都是研究廷貝亨說的機制問題和成長問題。而現在科恩證明语稠,所愛的人在身邊宋彼,能對一個人有這么大的影響,那前面那些關于個體的研究仙畦,豈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嗎输涕?

據此科恩提出一個學說,叫做“社會基線模型(Social Baseline Model)”慨畸。

這個理論說莱坎,人類在過去數萬年間的演化歷史中,我們的基因經歷過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變化 —— 而不管自然環(huán)境怎么變寸士,只有一個因素是不變的檐什,那就是我們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一直生活在一個合作性的弱卡、緊密聯系的群體之中乃正。

所以基因的設定,就已經默認婶博,我們是生活在合作性的瓮具、緊密聯系的群體之中。對基因來說,跟親朋好友在一起是正常生活名党,離群索居是不正常的叹阔。所以你怎么能脫離人際關系去研究一個人呢?

這就是為什么孤獨會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嚴重的創(chuàng)傷传睹。社會關系甚至會影響你的認知判斷耳幢。有實驗發(fā)現,同樣是評估一個上坡的坡度蒋歌,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帅掘,你會覺得坡度沒有那么陡峭你可以上去;如果你是一個人堂油,你就會認為那個坡度更陡峭修档。

這個社會基線模型正好跟阿德勒的哲學對上了。有了這個知識府框,怎么樣才能生活愉快呢吱窝?那當然就是回歸正常狀態(tài),讓你的身邊有一群和你合作迫靖、關系緊密的人院峡。比如我們看女排比賽,每打一個球都要互相擊掌系宜,她們完全知道肢體接觸能加強群體關系照激。

那如果我們在人際關系中有些問題,想要改善盹牧,應該怎么辦呢俩垃?演化思維有很好的操作方法,咱們先說怎樣改造別人汰寓,再說怎樣改造自己口柳。

2.積極教育

想象一個常見的場景。你在逛超市的時候看見有個孩子在大哭大鬧有滑,他媽媽不但不好好管教他跃闹,還給各種哄。孩子得寸進尺毛好,提出各種非分要求望艺;媽媽步步退讓,最后什么條件都給滿足肌访。

演化思維完全能理解這樣的關系:孩子這么做是在給自己爭取資源荣茫,他要得到媽媽全部的注意力和所有的愛。但這個關系不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场靴,因為它是個惡性循環(huán)啡莉,將來要么媽媽受不了了必須反擊港准,要么孩子被徹底慣壞不能在社會立足。這個孩子個人的演化咧欣,和包括他的媽媽在內的浅缸、他所在群體的演化,是矛盾的魄咕。

但這個矛盾并不是無解的衩椒!最好的辦法是用演化對付演化。

一個學者叫斯金納( Skinner)哮兰,是行為學的祖師爺毛萌。斯金納非常善于訓練小動物,他認為只要方法得當喝滞,就能改變任何人的行為阁将。斯金納的方法,叫做“用后果選擇(selection by consequence)”右遭。就是做對了給獎勵做盅,做錯了給懲罰。

斯金納這個做法符合演化思維窘哈。演化思維的學習方法吹榴,恰恰就是——

學習 = 突變(variation)+ 選擇(selection)

突變就是你要在各個方向上多嘗試新的做法。選擇就是如果嘗試的結果是正面的滚婉,你下次就加強這個做法图筹,如果嘗試結果是負面的,你下次就不這么做。免疫系統的學習模式其實也是這樣:人體內各種抗體都有,這就是突變竖配;一旦發(fā)現入侵者就大量制造同一種抗體,這就是選擇。

如果斯金納連小動物都能訓練好娇妓,我們怎么就不能把孩子管好呢像鸡?具體到教育孩子,演化思維給出了一個“黃金法則”哈恰,總共三句話:

對好行為要給豐厚的獎勵只估;對壞行為要給溫和的懲罰;實在不行着绷,再讓懲罰升級蛔钙。

孩子今天有個突出的好表現,應該慷慨地表揚他荠医。而如果發(fā)生在公開場合哭鬧這種事兒吁脱,首先你絕對不能哄桑涎,哄就等于鼓勵這種行為。最簡單的辦法是先警告兼贡,警告不好使就孤立他一會兒攻冷,如果這還不行,那就取消一次看電視時間遍希。這就是一個逐步升級的懲罰方式等曼。而你作為路人,如果看見別人家小孩有這種行為凿蒜,你也可以用鄙視的眼神給他一個小小的負面反饋禁谦。

有個推廣這套教育方法的項目叫“積極家長教育項目(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 )” ,威爾遜列舉了相關的隨機實驗研究废封,證明這個方法是有效的州泊。

那如果是自己想教育自己,應該怎么做呢虱饿?

3.接受與投入療法

比如小的時候拥诡,可能因為家庭環(huán)境或者各方面的原因,性格有點孤僻氮发,不太能融入社會渴肉。長大之后認識到自己的性格不太好,想要自我改變爽冕,應該怎么辦仇祭。

威爾遜推崇的一個項目叫做“接受與投入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這是一個應用很廣颈畸,而且也被很多研究證明有效的方法乌奇。

ACT 大約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投入眯娱,其實就是要用演化的方法改變自己礁苗,也就是突變 + 選擇。

你要多嘗試各種各樣的活動徙缴,接觸不同的人试伙。如果你感到自己在從事哪個活動、或者跟哪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于样,情緒特別正面疏叨,那你就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多跟這樣的人在一起穿剖。如果你覺得哪個想法能讓你感覺更好蚤蔓,你就多往那個方向想一想。而有研究表明糊余,哪怕是單純坐下來總結一下自己的正面活動和負面活動秀又,都能讓自己感覺更積極了单寂。

ACT 的另一個方面是接受,這是觀念上的自我改造涮坐。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里凄贩,只是跳不出來。酗酒者知道酗酒的習慣不好袱讹,但是戒不了疲扎;性情孤僻的人并不喜歡孤僻的狀態(tài),但是他邁不出跟人打交道的第一步捷雕。這是為什么呢椒丧?

有人打了個比方。這就好比我們身處一個周圍都是山的環(huán)境救巷,有些山很高壶熏,有些則是低矮的小土丘,我們都希望自己能站在高點浦译。行為有問題的人棒假,就相當于是站在了一個小土丘上 —— 他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他知道更高的山肯定更好,但要想去精盅,他必須從他的小土丘上下來才行帽哑。可是小土丘是對他來說是個局部的高點:喝酒的感覺確實挺好叹俏,不和人打交道確實安全 —— 從上面下來他會感到很難受妻枕!

而 ACT 要求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你不要把那個小土丘當局部高點粘驰,你應該把它當做爬山路上不得不跨越的一個小障礙屡谐。

而為此,你首先得有一個大局觀蝌数。你得知道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么愕掏,你得對整個的路線圖有個大概的了解。

有個研究是這樣的顶伞。斯坦福大學有一些黑人學生饵撑,可能因為是黑人,是大學降低標準錄取來的枝哄,他們來了以后會有一種自己并不屬于這里的自卑感肄梨。而研究者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能幫助他們阻荒。

研究者給剛入學的黑人新生看了一份調查報告挠锥,報告中說每一個斯坦福新生都有同樣的困惑和不安。然后研究者讓這些學生面對鏡頭談談自己的困惑和不安侨赡,作為給未來新生的記錄蓖租。同時粱侣,在接下來的一周里,這些學生還要每天記錄和印證自己的這個情緒蓖宦。

這就相當于給這些學生看到了一份路線圖齐婴。原來前人也都是這么過來的,原來我并不特殊稠茂,我跟別人一樣柠偶。就這樣,參加實驗的黑人學生找到了對斯坦福的歸屬感睬关,而研究表明诱担,他們到高年級的時候,成績和健康水平都超過了對照組电爹。還有另一項研究說蔫仙,哪怕讓人僅僅是時不時寫下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這些人的心理狀況都能顯著改善丐箩。


社會基線模型摇邦。提出了兩個改善行為的方法,一個是基于演化的“學習 = 突變 + 選擇”屎勘,并據此提出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施籍;一個是建立大局觀和對集體的歸屬感。

威爾遜認為人類社會的最基本單元不是個人也不是大社會挑秉,而是小群體 —— 這個說法跟《九個工作謊言》一書說的我們的實際工作是在小團隊之中法梯,是一致的?

教育孩子的黃金法則犀概,表揚要慷慨立哑,懲罰要溫和,是不是跟《九個工作謊言》中怎樣給下屬提反饋姻灶,有相通之處铛绰?

強調對群體的歸屬感,這是不是印證了阿德勒的招牌學說产喉?

讀書的一大樂趣是發(fā)現這些聯系捂掰,以期達到融會貫通。新知識不見得非得讓人感到顛覆才是好的曾沈,從別的角度印證以前的說法这嚣,更能讓我們放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塞俱,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姐帚,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障涯,老刑警劉巖罐旗,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19,427評論 6 508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膳汪,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九秀,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遗嗽,發(fā)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3,551評論 3 39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鼓蜒,“玉大人痹换,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嫉” “怎么了晴音?”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65,747評論 0 35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缔杉。 經常有香客問我锤躁,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或详?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8,939評論 1 29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系羞,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霸琴,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椒振。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梧乘,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67,955評論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澎迎。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选调。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夹供。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1,737評論 1 305
  • 那天仁堪,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哮洽,去河邊找鬼。 笑死弦聂,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鸟辅,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莺葫,決...
    沈念sama閱讀 40,448評論 3 42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匪凉,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捺檬?”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再层,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9,352評論 0 27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树绩,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fā)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5,834評論 1 317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隐轩,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37,992評論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饺饭,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职车。...
    茶點故事閱讀 40,133評論 1 35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瘫俊,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悴灵,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扛芽,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5,815評論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积瞒,位于F島的核電站川尖,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茫孔。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叮喳,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1,477評論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缰贝。 院中可真熱鬧馍悟,春花似錦、人聲如沸剩晴。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2,022評論 0 22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赞弥。三九已至毅整,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绽左,已是汗流浹背毛嫉。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3,147評論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妇菱,地道東北人承粤。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48,398評論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闯团,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辛臊。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5,077評論 2 35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