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正如水的品性,澤披萬物而不爭名利者娱。老子的老師商容疾也曾經(jīng)宣揚(yáng)“柔情似水”的處世哲學(xué)。上善若水,僅此四個(gè)字,便叫人頓感水之意境:簡單,純凈,悠遠(yuǎn),堅(jiān)韌衷旅。天下萬物,沒有什么比水更懂得剛?cè)岵?jì)了铺根。
水不僅滋潤萬物成長,而且“不爭”,這一點(diǎn)是難能可貴的。滋潤萬物而不與相爭,功成而身退,這不僅是水的一種品德,也是其處事的一種智慧罐旗。翻開歷史畫卷,一代鴻儒孔夫子謙虛行事,擁弟子子三千,圣賢七二,誨人不倦尚且“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三國劉備性情宅厚,桃源結(jié)義親江湖豪杰,三顧茅廬迎智慧諸葛,集天下英才之力,終成蜀漢大業(yè)……在古代人們就認(rèn)識到“飛烏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記·越世家》的道理,所以功成身退,“利萬物而不爭”也不失為一種人生的大智慧膳汪。不去爭奪,也就不會(huì)失去,不會(huì)有什么憂患,“夫唯不爭,故無尤”(第八章)。這一點(diǎn)也是符合老子的道的,“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九秀。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遗嗽。”(第二章)創(chuàng)造萬物,而不去占有,不去夸耀,那么自己的功績也就不會(huì)泯滅鼓蜒。
老子在七十八章提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痹换。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嫉”柔是水的另一大特性,也是水攻堅(jiān)的最有利武器娇豫。抽刀斷水水更流,滴水
石穿,都是在說水雖然柔弱,卻無堅(jiān)不摧,這便是水的利害之處。柔也是大地的本性,“乾剛坤柔”(《周易·雜卦傳》),“坤至柔而動(dòng)也剛”(《周易·文言傳》)畅厢。在作者看來,天地化生萬物,萬物秉天地之德,因此水之柔是符合天地之大德的冯痢。“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框杜∑珠梗”(四十三章)
“上善若水”,水是天下至柔之物,卻也是天底下最厲害的事物,幾乎無所不克,無所不催∵淙瑁可見水之這一美,正在于以曲折之態(tài),顯柔和與靈動(dòng):以變通之法,示睿智和氣度振劳。同樣,人的品行若能做到如水一般,此人該是多么的灑脫? 多么的高遠(yuǎn)?又是多么的明悟似水一般的柔,喃喃自語,甘心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似水一般的強(qiáng),貢獻(xiàn)身體,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似水一般的智,迂回曲折,不被勝利沖昏頭腦,適可而止,功成身退??
因此,厚德載物,江河方能下百川I:上善若水,吾心方可無煩擾。人情冷暖,世事自知,剛?cè)岵?jì),此乃人生之大智慧油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