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作者戴維·斯隆·威爾遜逆趣,是美國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家得运。他對利他主義的研究赢赊,基本貫穿了他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他和心理學家艾略特·索博共同提出的“多層選擇理論”储狭,在利他行為的進化難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互婿,為一些學者在解釋生物界,以及人類社會中的利他行為提供了思路辽狈。
關于本書
在這本書中慈参,戴維·斯隆·威爾遜從演化論的角度出發(fā),為我們闡釋了:在達爾文的進化模式下刮萌,生物體身上的利他特征是怎么保留下來的驮配,以及在利他主義的演化過程中,是什么讓人類和動物變得不一樣的着茸。他還從演化論的角度壮锻,提醒人們要進一步思考人類利他主義的發(fā)展問題。
核心內容
本書思想核心:雖然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說的是“物競天擇涮阔,適者生存”猜绣,在這樣的進化模式下,生物是不應該存在“利他”這種特征的敬特,但是從演化論的角度來說掰邢,自然選擇不只針對個體牺陶,還可以是全族。利他特征之所以能保留下來就是因為在群體之間辣之,利他勝過了自私掰伸。而讓人類和動物變得不一樣的原因,要得益于人類演化過程中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怀估,尤其是規(guī)則的制定狮鸭,讓人類有效地限制了群體內和群體間的惡性競爭。
前言
你好奏夫,歡迎每天聽本書怕篷。本期音頻為你解讀的是《利他之心》,副標題是“善意的演化和力量”酗昼。這本書的中文版一共有159頁,我會用大約24分鐘的時間梳猪,為你講述書中精髓:在達爾文說的“物競天擇麻削,適者生存”的進化規(guī)則下,利他主義是怎么保留下來的春弥,以及呛哟,在利他主義的演化過程中,為什么人類和動物變得不一樣匿沛?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大家應該都知道扫责,說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逃呼。就是說鳖孤,生物為了獲得生活所需要的資源,為了能夠生存和繁衍下去抡笼,它們就要相互斗爭,這就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在這樣的進化模式下赏淌,所有生物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應該都是自私的课兄,它們不應該會做“損己利人”的事。但奇怪的是藏古,無論是在自然界增炭,還是在人類社會,我們不止能看到自私的行為拧晕,也看到了很多利他的行為隙姿。
在人類社會里,往小的說防症,比如你耽誤了自己一點點的時間去幫別人開門孟辑,往大的說哎甲,比如某個人還會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救人。自然界中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利他行為饲嗽,比如蜜蜂中的工蜂為了保護同伴而犧牲自己炭玫,雄性狒狒在遇到天敵的時候用狂叫聲來提醒同伴,還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同伴們逃離危險貌虾。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吞加,總的來說,利他主義就是在為別人謀求福利的時候尽狠,付出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衔憨,甚至是承擔了一定風險的行為。既然是這樣袄膏,那利他主義是怎么在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中保留下來的呢践图?
這個問題,從達爾文時代起沉馆,就總被演化學家码党、生物學家、哲學家們拿來討論斥黑。英國生物學家威廉·漢密爾頓揖盘,曾經用“親緣選擇理論”來解釋利他主義的演化,他認為锌奴,親人之間之所以會做出利他行為兽狭,是因為親屬之間有共同的基因,幫助親人就相當于在幫自己鹿蜀,但是他的親緣選擇理論箕慧,沒有辦法對非親屬之間的利他行為做出解釋。后來耻姥,美國的進化論學家和社會生物學家羅伯特·特里弗斯销钝,提出了“互惠利他理論”,用來解釋非親屬之間的利他行為琐簇,他認為蒸健,個體冒著風險去幫助別人,是為了下次能夠得到別人的回報婉商,這種行為只是一種間接的利己行為而已。再后來盯捌,英國著名的演化生物學家克林頓·理查德·道金斯提出了“自私的基因”理論饺著,他說靴跛,有機體就是一臺復制的機器,所有的基因都是自私的,利他行為只是基因控制的自私行為而已。從他們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理論都從根本上否定了利他行為的利他性坦辟,認為利他行為只是自私的一種表現(xiàn)而已。
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卻認為,不應該把利他行為看作是自私的表現(xiàn)。如果認為利他行為的本質是自私的,也就相當于認為昔驱,整個自然界腋颠,包括人類本身,還有全體社會,都是由自私驅動的。如果是這樣茵肃,那么我們還需要利他來干什么呢您没?作者從演化論的角度仆抵,對利他的特征是怎么保留下來的剩盒、我們?yōu)槭裁葱枰@種特征等等問題進行了說明跟匆。不僅如此异袄,作者還從演化論的角度玛臂,介紹了人類和動物在利他主義演化上的不同,以及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橱鹏。作者認為寂嘉,人類不止受到了基因演化的影響,還受到了文化和社會演進的影響硼端,這就讓人類避免了動物世界里常常出現(xiàn)的惡性競爭珍昨,讓良性競爭成了人類社會演化的主要動力。那么镣典,為了人類更好地生活兔毙,文化和社會要怎樣繼續(xù)演化下去呢?我們可以從演化論的角度兄春,得到哪些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啟發(fā)呢澎剥?今天這本書就能告訴你。
這本書的作者戴維·斯隆·威爾遜赶舆,是美國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家哑姚。他對利他主義的研究祭饭,基本貫穿了他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他和心理學家艾略特·索博共同提出的“多層選擇理論”叙量,在利他行為的進化難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倡蝙,為一些學者在解釋生物界,以及人類社會中的利他行為提供了思路绞佩。
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寺鸥,那么下面,我就為你來詳細講述書中內容品山。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兩個重點內容:第一個重點是胆建,在達爾文的進化模式下,生物體身上的利他特征是怎么保留下來的谆奥?第二個重點是眼坏,在利他主義的演化過程中,為什么人類和動物變得不一樣酸些?
第一部分
在達爾文的進化模式下宰译,利他的這種特征是怎么保留下來的?本書的作者在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的基礎之上魄懂,提出了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多層選擇理論沿侈。他認為,在自私和利他這兩個特征上市栗,生物的演化方向應該是這樣的:“在群體之內缀拭,自私勝過了利他。但在群體之間填帽,利他勝過了自私蛛淋。”如果說篡腌,自私能讓個人獲得小小的收益褐荷,那么利他則會讓整個族群獲得大大的收益,這樣一來嘹悼,也就加強了利他者所在的這個群體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叛甫。在這個過程中,利他者也能夠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杨伙。尤其是在群居的世界里其监,我們永遠不可能只想著損人利己。
作者所提出的這個多層選擇理論其實是一個數(shù)學模型限匣,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釋這個現(xiàn)象抖苦。要理解這個模型,我們先來設想一個群體,這個群體里面有兩種類型的人睛约,一種是自私的利己者鼎俘,另一種是無私的利他者。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設想辩涝,自私的人比利他的人對環(huán)境適應得更好贸伐,因為利他的人會犧牲自己給他人帶來福利,而自私的人不會怔揩。所以很顯然捉邢,到了這個群體的第二代,利他者在這個群體中的比例會減少商膊,而自私者在這個群體中的比例會增多伏伐。這就是大家一貫了解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晕拆,也是作者所說的“群體之內藐翎,自私者勝過了利他者,自私者得到了進化和繁衍”实幕。
現(xiàn)在吝镣,我們再來設想,有很多個這樣的群體昆庇,而且每個群體中末贾,利他者和自私者的比例都不相同。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整吆,那些有更多利他者的群體拱撵,他們的后代在總人口上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大,他們的利他基因也就得到了遺傳和延續(xù)表蝙。這是因為拴测,上一代人所在的群體里面,如果利他者的比例更高府蛇,那么利他者所提供的福利也就越多昼扛,從群體的角度來看,這些利他者會在整體上提高這個群體的適應力欲诺,所以這個群體的下一代人口就更多。雖然在每個群體中渺鹦,下一代利他者的比例都會相對上一代有所減少扰法,但是綜合所有的群體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毅厚,在下一代的總人口中塞颁,利他者的人數(shù)要比自私者的人數(shù)多。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在群體之間,利他組勝過了自私組祠锣。所以你看酷窥,比起自私的人所得到的小小利益,利他的人為整個群體帶來了更大的利益伴网,而自己也在這個群體中得到了更好的生存和繁衍蓬推。
雖然這是數(shù)學模型模擬后的結果,但在真實世界中澡腾,也有很多例子能夠說明在群體內和群體間自然選擇的這個問題沸伏。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例子要說的生物,是一種叫做水黽的昆蟲动分,它們的身體細長細長的毅糟,而且非常輕盈,經常能在湖水澜公、池塘姆另、濕地中看到。它們有六條腿坟乾,兩條前腿和兩條后腿負責將身體支撐在水面上迹辐,中間的兩條腿會像船槳一樣劃動,幫助它們移動身體糊渊。有些水黽的腿上有非常細密的短毛右核,這些短毛有防水的作用,水黽能借助這些短毛的表面張力渺绒,在水面上更快速地活動贺喝。比起那些腿上沒有防水短毛的水黽來說,腿上有著防水短毛的水黽宗兼,它們的生存能力會更強一些躏鱼,因為更快速地活動也意味著它們能得到更多的食物。
介紹完了水黽殷绍,現(xiàn)在我們來說說染苛,利他這種特性是怎么在這些水黽中保留下來的,利他這種特征又發(fā)揮了什么作用主到?水黽中的雄性水黽對雌性水黽的侵略性有很大的不同茶行,有一種雄性水黽會不顧雌性水黽的意愿,試圖和每一只雌性水黽交配登钥,而且還會和雌性水黽爭奪食物畔师,阻止雌性水黽進食,我們把它叫做自私的雄性水黽牧牢。還有一種雄性水黽則是像紳士一樣看锉,只有在雌性水黽同意的情況下才會和它交配姿锭,而且不會跟雌性水黽搶食物,我們把它叫做利他的雄性水黽伯铣。
這兩種對雌性水黽有不同侵略性的雄性水黽呻此,它們在種群中的適應情況是怎樣的呢?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腔寡。在實驗中焚鲜,研究者準備了很多組水黽,每一個組里分別有6只雄性和6只雌性蹬蚁。有的組里的雄性水黽全部都是自私的恃泪,有的組里的雄性全部都是利他的,還有的組里自私和利他的雄性水黽相互摻雜在一起犀斋,但是這兩種類型的數(shù)量并不一樣贝乎。
經過一段時間后,科學家發(fā)現(xiàn)叽粹,在摻雜組里览效,無論是自私的雄性水黽比較多,還是利他的雄性水黽比較多虫几,自私雄性水黽的交配概率都要更高锤灿。如果說演化的力量只存在于群體之內,那么照理來講辆脸,利他的雄性水黽應該早就滅絕了但校,但是,利他的雄性水黽現(xiàn)在還活得好好的啡氢。這是為什么状囱?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只有利他雄性水黽的組里倘是,雌性產卵的數(shù)量更多亭枷,甚至達到了只有自私的雄性水黽組里那些雌性產卵數(shù)量的兩倍。這部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搀崭,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叨粘,那些自私的雄性會為了自己能夠獲取更多的食物,而阻止雌性進食瘤睹,以至于雌性水黽的產卵數(shù)量大大下降升敲。
但在現(xiàn)實情況中,基本不會有一個群體的成員全部都是利他者轰传,或者全部都是自私者這種情況驴党,而是像摻雜組那樣,一個群體里面既有利他者绸吸,也有自私者鼻弧。那結論不就是我們之前說的嗎,在一個組里面锦茁,自私雄性水黽的交配概率攘轩,要比利他的雄性更高。但是码俩,我們會發(fā)現(xiàn)度帮,很多時候,群體成員之間是存在動態(tài)遷移的稿存,一個組的成員并不會總是穩(wěn)定不變笨篷。所以,研究人員進一步改進了這個實驗瓣履,他們讓不同組中的水黽能夠互相遷移率翅。結果發(fā)現(xiàn),那些來到只有自私雄性水黽組中的雌性水黽袖迎,會很快就離開冕臭。當然,自私的雄性水黽也可以換組燕锥,但是最終辜贵,大多數(shù)的雌性水黽會聚集在利他的雄性水黽周圍。
這就是作者所說的归形,在群體之內托慨,自私的雄性水黽有優(yōu)勢,它們能夠維持自己在種群中的數(shù)量暇榴,而在群體之間厚棵,自由遷移讓利他的雄性水黽,能夠在整個種群中的數(shù)量得以維持跺撼。從最后的結果大多數(shù)雌性水黽都會和利他的雄性水黽在一起的情況來看窟感,在這樣的群體里面,利他者會有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機會歉井。而且柿祈,連雌性水黽都會選擇和利他的雄性水黽在一起,更何況是人哩至。在人類群體的社會里躏嚎,利他者要比自私者更受歡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利他者在社會中的生存和繁衍力菩貌。
以上就是我們說的第一點卢佣,在自私和利他這兩個特征上,生物的演化方向分為了群體之內的演化和群體之間的演化箭阶。在群體之內虚茶,自私者勝過了利他者戈鲁,所以自私者得到了進化和繁衍,但是在群體之間嘹叫,利他者勝過了自私者婆殿,所以利他的特征得以保留。
在演化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罩扇,生物會組成小小的群體一起生存和繁衍婆芦,這讓我們想到了人類,對于我們這些群居者來說喂饥,利他的特征真的太重要了消约,它不僅讓我們在整個種族上獲得了更好的生存和繁衍,還能讓那些有利他特征的人比自私的人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贊賞员帮。
第二部分
那么在利他主義的演化過程中或粮,為什么人類和動物變得不一樣呢?我們先來說說集侯,人類社會是怎樣避免動物世界中的惡性競爭被啼,讓良性選擇成為演化的主要動力的?自然界中的動物和社會中的人類棠枉,除了有競爭浓体,還有合作。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辈讶,雖然很多動物會互相合作命浴,但是它們的合作往往是建立在一個群體之內的,而且贱除,一旦要爭奪配偶和資源生闲,這種合作就不復存在了,甚至還會大打出手月幌“叮可以說,群體內的惡性競爭在它們的演化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扯躺。
人類之間雖然也有這種競爭捉兴,但作者認為,人類比起動物來說录语,我們還受到了文化和社會的影響倍啥。在文化和社會的演進過程中,人類社會產生了規(guī)范和規(guī)則澎埠,我們不僅會跟群體內的成員相互合作虽缕,還會和那些完全不認識的、跟我們沒有利益牽扯的人一起合作蒲稳。這些都讓人類有效地避免了群體內和群體間的惡性競爭氮趋,讓良性的群體內和群體間選擇成為演化的主要動力伍派。就比如在大多數(shù)靈長類動物的群體里面,只要能夠通過惡性競爭獲取群體中的統(tǒng)治地位剩胁,就可以理所當然地享用到最好的配偶和資源拙已。但是在人類社會中,就算是地位高的人摧冀,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建立良好的威望。這就意味著系宫,惡性的競爭在人類的社會中行不通索昂。
那人類社會演化出來的規(guī)則,它的力量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扩借?我們來想象一下椒惨,有小a和小b這么兩個人,他們的工作都是捕魚潮罪。小a是自私主義者康谆,他希望自己捕到的魚比別人的多,而且越多越好嫉到;小b是利他主義者沃暗,他希望整個群體捕的魚越多越好,但并不在意自己捕魚的數(shù)量何恶。如果按照達爾文的生存競爭來說孽锥,在沒有制定規(guī)則的群體里面,毫無疑問细层,利他主義者小b惜辑,應該是最不能生存下去的人。但是如果是在有規(guī)定的制約疫赎,并且一旦打破規(guī)定就會受到懲罰的情況下呢盛撑?
可以想到,小a因為不能忍受別人捕的魚比他多捧搞,他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抵卫,讓自己比別人捕的魚要多,這樣实牡,他就不會關心漁業(yè)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陌僵、收益要和付出成正比等等這些促進公平的規(guī)定。所以创坞,小a很容易就不遵守規(guī)定碗短,比如他可能會去偷別人的魚、禍害整個魚塘等等题涨。但是一旦他違反了這些規(guī)則偎谁,就會受到懲罰总滩。最后,他這類人在整個群體中只會占很小的比例巡雨,因為懲罰讓很多人不敢變成小a闰渔,尤其是當懲罰非常嚴厲的時候。對于小b來說铐望,他肯定是完全贊同并遵循這些原則的冈涧,不但只是贊同,而且他永遠不會為了一己私利去掠奪公共資源正蛙。所以你看督弓,在文化的影響下,在規(guī)則的制定下乒验,最終的勝利者將是利他主義愚隧。
我們再來聽一個真實發(fā)生的例子,來看看規(guī)則的制定是怎么發(fā)揮作用的锻全。在美國紐約州南部的賓漢姆頓市狂塘,那里的學校區(qū)為他們市里的問題高中生制定了一個教育項目,叫做自治學院鳄厌,這些問題高中生主要是有很多課程不及格荞胡,而且很可能會被學校退學的一些學生。他們來自各個不同的學校了嚎,但是這些學校的學生總是互相拼比硝训,缺乏集體意識,很少互相幫助新思,可以說窖梁,這些問題高中生就是惡性競爭下的戰(zhàn)敗者。而這個自治學院夹囚,則有著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則和教學人員纵刘。研究者為這些問題學生制定了規(guī)則,保證每個學生荸哟,以及每個群體的付出都能夠得到公平且合理的回報假哎,不會被內部掠奪或者受到外界的干擾。作者認為鞍历,設計這樣的規(guī)則不但讓自治學院的學生們有了齊心協(xié)力的群體意識舵抹,還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高度利他性的社會環(huán)境。而這些劣砍,都是這些問題學生原來就讀的學校沒有提供給他們的惧蛹。
結果,在第一個學期,自治學院的學生表現(xiàn)得比那些沒有進入自治學院的問題學生要好得多香嗓,而且在整個學年中迅腔,這種優(yōu)勢一直都保持著。在年底參加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考試時靠娱,自治學院學生的成績已經趕上了一般高中生的平均水平沧烈。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自治學院制定的規(guī)則像云,在限制了內部掠奪锌雀、外界干擾,也就是有效地控制了群體內和群體間的惡性競爭之后迅诬,那些問題學生都變得比以前好了汤锨。
另外,這些孩子不僅成績變好了百框,研究人員在給他們做利他性水平評估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的利他性水平也比原來要高牍汹,更愿意幫助別人铐维,為集體做貢獻。這也可以反映出人類對社會環(huán)境中利他性的反應慎菲,也就是說嫁蛇,人類會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行為,當環(huán)境中的利他性高的時候露该,人類也會變得更具有利他性睬棚。這就給了我們一些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啟示,你看解幼,成為利他主義者需要的不僅僅是輔導和鼓勵抑党,還必須要有一個能夠讓利他性,在物競天擇的世界中勝出的社會環(huán)境撵摆。在很大程度上底靠,這種社會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需要靠規(guī)則的制定來完成。就好比是生活在惡劣環(huán)境里的人特铝,他們需要保護自己暑中,而且為了生存還不得已要做出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如果只是勸導他們拋棄這些生存繁衍的策略鲫剿,而不改變他們的社會環(huán)境鳄逾,結果只能是徒勞的。
第三部分
說到這兒灵莲,本期音頻的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雕凹,下面,來簡單回顧一下本期音頻為你分享的內容。
我們說了兩個重點內容请琳,第一點是粱挡,雖然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說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俄精,在這樣的進化模式下询筏,生物是不應該存在利他這種特征的,但是從演化論的角度來說竖慧,自然選擇不止針對個體嫌套,還可以是全族。在自私和利他這兩個特征上圾旨,生物的演化方向有兩種踱讨,在群體之內,自私者勝過了利他者砍的,所以自私者得到了進化和繁衍痹筛,在群體之間,利他者勝過了自私者廓鞠,所以利他的特征得以保留帚稠。而且我們看到了,比起自私者個人所得到的小小利益床佳,利他者給整個族群所帶來的貢獻會更大滋早,演化發(fā)展到現(xiàn)在,人類不再是單獨的個體砌们,我們是相互依靠的群體杆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利他所發(fā)揮的力量會更大浪感。
我們說的第二點是昔头,在利他主義的演化過程中,為什么人類和動物變得不一樣影兽?這是因為人類的演化受到了文化和社會演進的影響减细,多虧了社會規(guī)范和規(guī)則的制定,人類可以有效地限制群體內和群體間的惡性競爭赢笨。也正因為這些規(guī)則的制定未蝌,讓我們看到,人類隨著社會環(huán)境中利他性的變高而變得更具有利他性茧妒。所以萧吠,怎么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夠使利他性在物競天擇的世界中勝出的社會環(huán)境,是人類利他主義進一步發(fā)展所需要思考的問題桐筏。
讀完了這本書纸型,其實我們能發(fā)現(xiàn),無論是親緣選擇理論、互惠利他理論狰腌、自私的基因理論除破,還是這本書所介紹的多層選擇理論,對于達爾文進化論下的利他問題琼腔,至今還沒有一個結論瑰枫。之后也有學者根據多層選擇理論的數(shù)學模型進行了計算,他發(fā)現(xiàn)丹莲,按照計算得出的結果來說光坝,到了第九代的時候,利他者的比例會在整個族群里達到高峰甥材,但是之后就開始下降了盯另,計算到第一百代的時候,利他者只占到了那一代群體人口總數(shù)的很少一部分洲赵。
其實鸳惯,撇開這個數(shù)學模型的計算,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可能存在像本書作者預設的那種情況叠萍,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利他者芝发,也沒有絕對的自私者,人們可能會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反應俭令。那些對多層選擇理論提供了生物學支持的例子,也只是實驗室的產物部宿,并不是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學案例抄腔。所以,達爾文進化論下的利他到底要怎么解釋理张,這個問題還是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赫蛇。但或許,我們可以利用作者所介紹的方法雾叭,換一個思路來想這個問題悟耘。
這本書的作者說了這么一句話:“如果學者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通常在他們意識到自己走錯路之前就已經走出很遠了织狐≡萦祝”那么如果說,從一開始移迫,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進化模式就是錯的呢旺嬉?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就提出了與達爾文完全相反的進化思路,他說:一個物種之所以能夠存在厨埋,是因為這個物種之間的互助和互援邪媳。這可能是解釋利他行為的一個新思路。但無論如何,比起將利他行為看作是由自私所驅動的,我個人更喜歡這本書里作者對利他行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