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日本人的基本印象碉钠,就是講禮貌纲缓、守規(guī)矩卷拘,勤勉認真喊废。但是日本人最讓我觸動的,是他們的「心遣い」栗弟,也就是那份體諒他人感受的心污筷。
大多數(shù)的日本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一是「他人に迷惑をかけない」(不給人添麻煩)乍赫,具體表現(xiàn)在說話輕聲細語瓣蛀,做事情小心翼翼;二是「常に感謝の気持ちを持つ」(要常心懷感恩)雷厂,這一點惋增,你看日本人多愛鞠躬就知道了。
這種交際文化影射到語言里改鲫,會讓聽話人有一種“被在乎”的感覺诈皿,心里也會暖暖的。
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日語的“授受動詞”:
漢語偏愛使用主動表達方式像棘,使用“給”的時候稽亏,在不考慮時態(tài)的情況下,語法結(jié)構(gòu)一般就是“sb. 給 sb. sth.”缕题,如“姑姑給我生日禮物”或者使用“把字句”截歉。如果是表示傳遞性的動作,可以把動詞放在“給”的前面烟零,或者被給予對象的后面瘪松,如“姑姑買給我生日禮物”或“姑姑給我買生日禮物”。
這種表述平鋪直敘锨阿,簡單表達了“誰給誰做了什么”凉逛。而日語里表示“給”的“授予”和“接受”,根據(jù)授受雙方立場不同群井,有三種說法状飞。撇開敬語不說,這三種基本型為「あげる」(我方給別人、第三方給第三方)诬辈、「もらう」(我方從別人那里得到酵使,或者我方主動要求別人做某事)和「くれる」(別人主動給我方,也含有一種表達對他人感激的語感)焙糟。
這三個表達方式里口渔,「くれる」在實際運用中算是非常有日本特色的。
簡單舉個例子:下雨了穿撮,你沒帶傘缺脉,找同事借了一把。想要表達感謝時悦穿,理論上應(yīng)該屬于“我方主動要求”攻礼,用「もらう」就可以了,但是日本人對于來自他人的幫助栗柒,不管是別人主動幫忙礁扮,還是自己請求別人幫忙,都會使用“別人主動給予我方”的「くれる」瞬沦,所以如果讓一個日本人來說這一句太伊,就會變成:
「傘を貸し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逛钻×沤梗」(謝謝你借傘給我)
再比如說,你遇到什么煩惱曙痘,找朋友傾訴芳悲。明明是你主動說給朋友聽的,但是最后也要使用“他方主動”的「くれる」:
「話を聞いてくれて屡江、ありがとう芭概。」(謝謝你聽我說這些)
巧妙運用「くれる」惩嘉,不多不少剛剛好地讓對方也感受到了“我”對于對方給予“我”的付出和幫助罢洲,是心懷感恩的。
再說一個很稀松平常的對話文黎,平常到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這有趣的含義后惹苗,和日本人聊起來,他們都表示之前完全沒有注意到耸峭。
看過日劇的人一定都聽過這樣一段對話:家人在出門的時候桩蓉,會對留在家里的人說:
「いってきます±湍郑」(讀音:ittekimasu 意為:我出門了)
而留在家里的人會回答:
「いってらっしゃい院究∏⑺玻」(讀音:itterasshai 意為:慢走哦)
其實上文括號里的翻譯只是意譯。原本這段對話直譯過來业汰,兩句都是“走伙窃,然后回來”。細想起來样漆,出門的人對留在家里的人說「いってきます」为障,聽話人得到的潛在訊息應(yīng)該是“我現(xiàn)在走了,可是我還會回到這個家”放祟,一句簡單的問候鳍怨,就讓家人無比安心。而留在家里的人回應(yīng)時跪妥,用了“來”這個詞的敬語鞋喇,因為以前日本家庭(包括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日本家庭)都是男人出門勞作,女人留守家庭骗奖。女性社會地位較丈夫相對低下确徙,所以對在外辛苦打拼養(yǎng)家醒串,還會顧家回來的男人表示感激执桌,從而使用了敬語。
而在漢語或者英語里都實在找不出一句可以表達這種情感含義的恰當對應(yīng)譯文芜赌。
昨天的推送里提到“治愈系”仰挣,這個詞的源頭也是從日本而來,可能因為日本人生活得太過緊張壓抑缠沈,所以才特別容易被一些小小的膘壶,能讓內(nèi)心平靜、有安全感的人事物而感動洲愤。
我們雖然過得整體比日本的氛圍要輕松很多颓芭,但有時過于輕松不在乎反而忽略了周圍人的感受,如果我們可以再「心遣い」一點兒柬赐,身心都會更溫暖些吧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