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修二懦冰,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日本物理學家中村修二因研發(fā)藍光LED而獲得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零如,2015年1月缠犀,他在東京的駐日外國記者協(xié)會舉行記者會雁歌,批評了日本的專利制度和整個東亞教育體系乳讥。
他抨擊了日本的教育制度柱查,稱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非常糟糕,中國和韓國也都如此云石,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標都是考入著名大學唉工。
他認為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汹忠。
我們的教育純粹是在“謀財害命”
中村修二是個非典型的日本科學家:出身普通漁民家庭淋硝,考試能力也平平雹熬,上了日本三流大學德島大學;他動手能力非常強谣膳,上午調儀器竿报,下午做實驗;自學能力非常強继谚,對物理學具有深刻的理解烈菌,但他完全是靠自學而來的。
他讀的德島大學甚至沒有物理系花履,這樣的人在日本飽受壓制芽世,他對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批評,也是言出有因诡壁。
1
效率低下济瓢,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東亞的教育體制是比較特異的,經(jīng)常是得到局外人的贊賞和局內人的詬病欢峰。
日本的教育體制已經(jīng)相對算這三國里比較寬松的了葬荷,有些國家就別提了涨共,老師纽帖、學生、家長所有人都深受其苦举反。
至于韓國也是以極端的應試主義和學歷主義聞名的懊直。
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總稱為“SKY”火鼻,韓國最大規(guī)模企業(yè)的總裁們室囊,70%是這三所大學的畢業(yè)生,而80%的司法機構公務員來自這三所大學魁索。
韓國孩子幾乎都要上補習班融撞,2009年韓國補習班獲利總額約73億美元,這比三星電子的盈利還多粗蔚,教育支出龐大是韓國人不敢生育更多孩子的最大原因尝偎。
2012年,經(jīng)合組織進行了“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鹏控,在數(shù)學和閱讀項目上致扯,韓國學生在所有成員國中排名第一。
但是当辐,這項成就是以相當?shù)偷男嗜〉玫亩督性u價說:“這些孩子是靠雙倍的努力加雙倍的花費……才得到這樣的成績≡稻荆”
為何東亞會有這樣的教育體系呢耍群?
我覺得义桂,是因為東亞國家在現(xiàn)代教育體系本來就有的普魯士的基因,再加上了東亞儒家和科舉傳統(tǒng)蹈垢。
而對于有的國家來說澡刹,可以說又加上了蘇聯(lián)式教育的實用速成導向和思想灌輸功能。
2
循規(guī)蹈矩的“普魯士基因”
在十九世紀之前耘婚,教育其實是個類似手工業(yè)的學徒制罢浇,不管是東方的私塾還是西方的家庭教師。
但是隨著科目的增加和對受基本教育的勞動人口的需求沐祷,出現(xiàn)了所謂的 K-12(也就是我們亞洲的普通中小學)教育制度∪卤眨現(xiàn)代各國的標準教育模式,是我們已經(jīng)以為天經(jīng)地義的幾個基本要素:
1赖临、早上七八點鐘走進教學樓胞锰;
2、在長達40-60分鐘的課程中全程坐著聽課兢榨,在課堂上嗅榕,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吵聪;
3凌那、穿插在課程之間的有午餐以及體育課的時間;
4吟逝、放學后帽蝶,學生回家做作業(yè)。在標準化課程表的禁錮下块攒,原本浩瀚而美不勝收的人類思想領域被人為地切割成了一塊塊励稳,一塊塊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稱為“學科”囱井。
同樣驹尼,原本行云流水、融會庞呕、融會貫通的概念被分成了成了一個個單獨的“課程單元”新翎。
這個模式,是在18世紀是由普魯士人最先實施的千扶。是他們最先發(fā)明了我們如今的課堂教學模式料祠。
普魯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誠且易于管理的國民澎羞,他們在學校里學到的價值觀讓他們服從包括父母髓绽、老師和教堂在內的權威,當然妆绞,最終要服從國王顺呕。
當然枫攀,普魯士教育體系在當時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
這樣的教育體系讓上萬人成了中產(chǎn)階級株茶,為德國成為工業(yè)強國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原動力来涨。
基于當時的技術水平,要在普魯士王國實現(xiàn)人人都接受教育的目標启盛,最經(jīng)濟的方法或許就是采用普魯士教育體制蹦掐。
然而,該體制阻礙了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僵闯,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卧抗。
不過,在19世紀鳖粟,高水平的創(chuàng)造力邏輯思維能力也許不如思想上服從指揮社裆、行動上掌握基本技能那么重要。
在19世紀上半葉向图,美國基本照搬了普魯士的教育體系泳秀,就像在普魯士一樣,這一舉措能夠大力推動中產(chǎn)階級的構建榄攀,使他們有能力在蓬勃發(fā)展的工業(yè)領域謀得一份工作嗜傅。
除了美國,這個體系在十九世紀也被其他歐洲國家仿效航攒,并推廣到歐美以外其他國家磺陡。
但是,如今的經(jīng)濟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再需要順從且遵守紀律的勞動階層漠畜,相反,它對勞動者的閱讀能力坞靶、數(shù)學素養(yǎng)和人文底蘊的要求越來越高憔狞。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chuàng)造力、充滿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導的終身學習者彰阴,需他們有能力提出新穎的想法并付諸實施瘾敢,不幸的是,普魯士教育體的目標與這一社會需求恰恰相反尿这。
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異常美妙的多樣性與細微差別簇抵,而正是這些多樣性性與細差別讓人們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賦方面各不相同射众。
3
深受儒家傳統(tǒng)和科舉制度影響
東亞三國在19世紀末為了追趕西方列強而開始引進這種現(xiàn)代教育制度時碟摆,又不可避免地由于自己的儒家傳統(tǒng)和科舉制度,而對這個制度作出了潛意識的扭曲和偏重叨橱。
1典蜕、對大學入學考試和科舉制度的混淆
東亞國家對大學入學考試断盛,總是會和他們長期的科舉傳統(tǒng)混在一起。
古代社會對創(chuàng)造力沒有那么大的需求愉舔,所以科舉是個很好的制度钢猛,以最小的沖突完成了社會管理者的選拔,且完成了一個以智力取代門閥的準繩的建立轩缤。
如果要和科舉類比的話命迈,現(xiàn)在的對應物應當是公務員考試或者某些大公司的入職考試。
因為這些考試和科舉一樣火的,是需要選拔出已經(jīng)訓練有素的成年人躺翻,馬上就可以從事某些工作。
而大學入學考試卫玖,目標則是要選出可塑性強而又有志向者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公你,這樣的人要好像從熔爐里取出的液態(tài)玻璃,可以旋轉拉長假瞬,可塑性極強陕靠。
而科舉考試得到的人員,則要像上了釉彩的出窯瓷器脱茉,馬上就可以使用剪芥,但是如果你做什么改動,不是破裂就是刮傷琴许。
此外税肪,考試是個用處非常有局限的工具。
古代的科舉對人才的遺漏盡人皆知榜田,而現(xiàn)代不管哪種考試益兄,能考得出考生的興趣、志向箭券、想象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呢净捅?
即使是已經(jīng)看起來最客觀最可衡量的數(shù)學考試,也會遺失很多東西辩块。
可汗學院創(chuàng)始人薩爾曼可汗舉了代數(shù)為例子蛔六。
在學習代數(shù)時,學生們多半只專注于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废亭,考試的內容僅僅是各單元學習中最重要的部分国章。
考生們只記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將X和y代入死記硬背的公式豆村,就可以得到它們的值液兽。
考試中的X和y體現(xiàn)不出代數(shù)的力量及其重要性。
代數(shù)的重要性及魅力之處在于你画,所有這些X和y代表的是無窮的現(xiàn)象和觀點抵碟。
在計算上市公司的生產(chǎn)成本時使用的等式桃漾,也可以用來計算物體在太空的動量;同樣的等式不僅可以用來計算拋物線的最佳路徑拟逮,還可以為新產(chǎn)品確定最合適的價格撬统。
計算遺傳病患病率的方法同樣可以在橄欖球賽中用來判斷是否應該在第四節(jié)發(fā)起進攻。
在考試中敦迄,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將代數(shù)視為探索世界時簡單方便且用途多樣的工具恋追,反而其視為亟待跨越的障礙。
所以罚屋,雖然考試是很重要的苦囱,但是社會必須能認識到考試的極大局限性,并削弱它在選材中的位置脾猛。
美國的教育制度以雙保險的方式抑制學生在在考試上過分浪費精力:
其一撕彤,SAT的考分只是錄取考量的諸因素中的一項,過于重視SAT是不明智的猛拴;
其二羹铅,SAT每年有6次報考機會。
China的教育制度則以加倍的方式促使學生浪費青春:其一愉昆,高考分數(shù)是錄取與否的決定性因素职员;其二,高考一年一度跛溉。
2焊切、東亞國家對復習的過度重視
2009年發(fā)布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顯示:78.3%的中國普通高中學生平時(不包括周末和節(jié)假日)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在8小時以上,韓國為57.2%芳室,而日本和美國幾乎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专肪,中國學生每日學習的時間最長。
各國學生所學內容的多少相差不會太大渤愁,那么如果學習時間過長牵祟,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復習時間所占比重過大抖格。
這是扼殺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最大手段咕晋。
說起復習的重要性雹拄,人們經(jīng)常會引用“學而時習之”, 這個”習“就是復習。
但是掌呜,孔子時代與今天社會有個巨大差異滓玖,是學習的內容。
孔子時代的主要學習內容是“禮”质蕉,扮演者唯反復演練才可達到效果势篡。
但是翩肌, 人類的社會生活演化到近現(xiàn)代禁悠,學習的主要內容由“禮”轉變?yōu)檎J知。
認知是拓展和變化的碍侦,其本質是創(chuàng)造或學習新的東西。
如果教育過度強化復習瓷产,是產(chǎn)生不出創(chuàng)新人才的。
而且濒旦,正如保羅葛蘭素所說的“即使在最好的高中里學到的知識,和大學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晾剖。”
以文科為例铃拇,那幾本高中需要反復誦讀的歷史課本上的知識钞瀑,和隨便幾本大學歷史系必讀書比起來如何?
至于數(shù)學呢慷荔,即使是中學數(shù)學都掌握很好了雕什,還沒有學到十七世紀就出現(xiàn)的微積分。
何況显晶,隨著知識的爆炸贷岸,1900年所有的數(shù)學知識可以塞進1000本書里,到2000年已經(jīng)需要10萬卷書了(德夫林《數(shù)學猶聊天》)磷雇。
可見偿警, 花了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幾年時間反復學習這么有限的知識,是多么低效的學習法啊唯笙。
這幾年有個流行的一萬小時理論螟蒸,對反復練習好像是個理論上的支持。
但是崩掘,這種論述的多在【認知復雜性】較低的活動七嫌,如象棋、鋼琴苞慢、籃球诵原、出租車駕駛、拼寫。
但是绍赛,對于【認知復雜性】較高的活動蔓纠,如創(chuàng)作、管理等作用就很難找到足夠的證據(jù)吗蚌。
其實腿倚,這一點反而可以用來說明,為什么鋼琴小提琴這類技藝的訓練在西方業(yè)已式微褪测,而在東亞國家卻大為興盛猴誊。
這類十九世紀就已經(jīng)蔚為大成的技藝,特點是難度訓練階梯比較固定侮措,知識總量也已經(jīng)限定懈叹,只需要多加練習即可澄成,而且學習的進度墨状,又可以通過曲目難度或考級來衡量肾砂。
這正好切合了東亞偏愛的學習法镐确。所以東亞國家這些琴童家長源葫,多半既沒有音樂愛好也不了解古典音樂背景知識息堂,卻讓孩子花了大量時間練習荣堰,其內在出發(fā)點持隧,就好像著名笑話中那位因為路燈比較亮,就只在路燈下找鑰匙的愚人一樣。
3呀狼、平均主義和匱乏心態(tài)的影響
很多對高考的辯解哥艇,都是說貌踏,雖然高考不盡如人意祖乳,但是是最公平的眷昆。
這是儒家傳統(tǒng)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響亚斋。
公平并沒有錯帅刊,但是如果為了公平漂问,就反而一刀切壓制了不同類型的人才發(fā)展途徑级解,那就很可悲了勤哗。
東亞國家的人口基數(shù)那么大芒划,這種人才浪費的機會成本也是高得很難估量民逼。
舉個其他國家的例子拼苍。歐洲學術界有個比較,像英國和德國都算是古典學術的學霸類國家弦叶,但是英國這方面的人才要出色不少伤哺。
究其原因立莉,反而是因為英國的教育制度不夠公平七问。
英國有一些中學進去后由于傳統(tǒng)原因烂瘫,上好大學的可能性非常高坟比,這樣里面的學生很早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淫浸在龐大的古典學術中葛账。
反過來籍琳,德國比較公平趋急,所有學生上大學都要通過考核呜达,這樣,學生反而要花更多精力在通用的備考科目上面眉踱。
結果英國這種表面的不公平反而有可能造就優(yōu)質人才谈喳。這就像彼得泰爾的《從0到1》中的舉的商業(yè)上的例子婿禽,表面上完全競爭好像比較公平谈宛,實際上參加這樣競爭的企業(yè)利潤會變得像刀刃一樣薄,朝不保夕,只能顧著眼前利益恢筝,不可能對未來做長遠規(guī)劃撬槽。
而類似谷歌這樣的壟斷企業(yè)侄柔,因為不用記掛著和其他企業(yè)競爭暂题,反而可以由更大的自主權關心自己的產(chǎn)品和做各種長遠得簡直不靠譜的計劃薪者。
所以學生如果長期處在考試的競爭壓力下言津,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長遠的自我成長計劃悬槽,而只能把心思集中在將會決定一生道路的一次次考試上初婆。
另一方面瑟蜈,東亞國家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的學習卡位戰(zhàn)和爭奪戰(zhàn)铺根,其實質是對有限的高品質教育資源的爭奪位迂,這個并非沒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為何這個地區(qū)的爭奪會達到這樣的火熱程度呢坝橡?那也許要歸咎于長期物質匱乏導致的稀缺心態(tài)计寇。
去年大熱的《稀缺: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指出番宁,當人陷入稀缺的狀態(tài)(物質或是時間)時赖阻,稀缺會俘獲大腦時火欧,人注意力的俘獲苇侵,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的速度衅檀,而且也會影響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識哀军。
而當我們?yōu)榱私鉀Q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杉适,就無法有效地規(guī)劃未來猿推。
我覺得稀缺是東亞民族特有的狀況。因為這些國家?guī)浊陙矶际撬久芗头N植經(jīng)濟藕咏,一方面是可以在同等耕地情況下養(yǎng)活更多人孽查,一方面當然是需要付出更多勞動和忍受更大擁擠盲再。
到了十七世紀后答朋,就都陷入了內卷化的陷阱。
就以日本為例禽绪,15至19世紀丐一,日本人口波動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約為英國同期人口的四倍樱拴。
龐大的人口賴以生存的適耕土地晶乔,面積僅相當于英格蘭的一個縣正罢,生產(chǎn)力卻又不及英格蘭的一個郡縣翻具。
所以在德川時期裆泳,為了維持生存工禾,日本人不但把勤勞節(jié)約發(fā)揮到了極點蝗柔,甚至有兩個匪夷所思的現(xiàn)象癣丧。一個是日本政府出面來鼓勵溺嬰坎缭,以至于300年間人口零增長。
另外铅檩,因為寶貴的土地不能用來給家畜提供飼料昧旨,日本人系統(tǒng)性地取消了車輪和家畜的使用這兩項基礎性農(nóng)業(yè)技術兔沃,其結果呢级及,來一個形象的比喻饮焦,他們把鼻子保持在水以上县踢,只要發(fā)生意外災難或意外支出硼啤,就可能慘遭溺斃谴返。
這種東亞民族特有的匱乏和焦慮心態(tài)亏镰,不管是東南亞的土著民索抓,歐美人逼肯,甚至非洲人,都無法理解大刊。
所以對于教育資源缺菌,如果是狹義地理解為配備良好的教室伴郁、高級教師之類的焊傅,那確實是有限的狐胎,對于長期處于稀缺的心理狀態(tài)的東亞人來說握巢,是一定要參與爭奪的。
但是捏题,實際上, 孩子要成才同规,更重要的教育資源券勺,其實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关炼、價值觀的言傳身教儒拂、志向和視野的潛移默化社痛,那根本和那種“你上了這個學校我就上不了”那樣的零和博弈無關了蒜哀。
而且撵儿,如果家長在稀缺心態(tài)的驅動下,讓孩子從小沉浸在補習班和題海里易核,希望能先去搶到眼前看起來很稀缺的學校資源耸成,也許從長遠來看井氢,就反而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花竞,那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了约急。
4厌蔽、工業(yè)化追趕帶來的心態(tài)
影響近代工業(yè)化的起源在西歐奴饮,所以他們不管是經(jīng)濟社會還是教育體系戴卜,都有個比較和緩的自然進化發(fā)展期投剥。
而東亞國家是被裹挾進現(xiàn)代社會的江锨,為了趕上其他國家泳桦,在工業(yè)體系上無一例外的采取了國家層面上有計劃的指導下的發(fā)展灸撰。
日本的工業(yè)化要歸功于通產(chǎn)省的官僚們浮毯,韓國則是政府支持幾個財閥來配合整個發(fā)展計劃,而中國現(xiàn)在還有那么個五年計劃在指導壳鹤。
這種國家級計劃是建立在十九世紀的理性主義的基礎上芳誓,其內含的想法锹淌,是認為世界上沒有問題是不能解決的赂摆,因而可以通過科學的考察而預測出事物將來準確的發(fā)展方向烟号。
這種想法運用在教育體制上政恍,就是假定某個機構可以準確地預測某個年紀的孩子需要掌握什么樣的知識,某種考試可以選拔出什么樣的人才等等喷楣,這種自信令人細思恐極。
而具體到學校和學習的具體操作上罕伯,為了適應工業(yè)化的人才需求而專門設立的東亞教育制度追他,比起自然發(fā)展的西方體系來說岛蚤,更有工業(yè)化追趕期那種對效率的瘋狂追求涤妒。
這樣, 這些后進工業(yè)國的教育體系硅堆,反而比前驅工業(yè)國更像工廠的流水線一些够掠。在二十世紀初疯潭,泰羅制(Taylor)在美國產(chǎn)業(yè)界盛行一時面殖。
泰羅認為畜普、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吃挑。為此,他采取了制定工作定額埠通、選擇最好的工人醋火、實施標準化管理、實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码撰、強調雇主與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等朵栖。
這就將工人的潛能發(fā)揮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柴梆,有人形容绍在,在實行泰羅制的工廠里,找不出一個多余的工人件舵,每個工人都像機器一樣一刻不停地工作铅祸。
泰羅理論的前提是把作為管理對象的“人”看作是“經(jīng)濟人”临梗,利益驅動是該學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寶盟庞。
現(xiàn)代最著名的泰羅制工廠莫過于富士康了什猖。從報道里大家也可以猜想到這種高壓環(huán)境對工人心理的影響不狮。
而如果把東亞教育制度和泰羅制工廠來對比的話在旱,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幾乎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桶蝎,制定很高的學習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識點、選擇成績好的學生組成重點學校噪服、全國統(tǒng)一的考核標準芯咧、大量考試形成的刺激性獎懲、還有學校內部的各種打雞血活動芬位。
學校目標也是要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昧碉,每一分鐘都要致力于得到最好的成績四康。
所以批評這種教育體系的人經(jīng)常說闪金,孩子好像是流水線上的工業(yè)制品哎垦,或者說漏设,學生是老師的童工郑口,他們的成績就成為老師的績效,所以師生的利益關系經(jīng)常不是一致的雁仲,是相反的攒砖。
這并不是簡單的激憤之詞,而是有一定的內在邏輯惰蜜。
當然,因為東亞國家的勤勞傳統(tǒng)鼻听,孩子們這么辛苦财著,如果確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撑碴。
但問題就在于這個有效性上撑教。這種教育上的泰羅制, 本質上是把學生當成體力工作者來對待醉拓。對于體力工作者伟姐,因為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是可見的收苏,所以工廠管理比較容易,對他們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對”愤兵,而不是“做對的事情”鹿霸。
而現(xiàn)代學生呢葛闷,我覺得更像德魯克所定義的“ 知識工作者”(知識工作者不生產(chǎn)有形的東西,而是生產(chǎn)知識扣泊、創(chuàng)意和信息叶堆,誰也看不出他們到底在想些什么),而且從培養(yǎng)目的上也是要大多成為知識工作者。
學生時代的真正成果散址,不是他們交上去的作業(yè)和考卷吏祸,而是他們所真正學習到和思考的內容两疚。
這些在技術上是無法進行嚴密的督導的。
所以要成為好學生,不是像體力勞動者一樣忠實地完成老師的作業(yè),而是要像知識工作者一樣,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贺拣,(好學生一定得做到:要自我決定學習的側重启绰,衡量自己知識的掌握度,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這就需要具有極大的主動性和自由度。
所以,悲劇的是底挫,由于東亞教育體制的工業(yè)時代基因睁枕,他們是用訓練體力勞動者的做法跳仿,來培養(yǎng)他們心目中未來的學者和企業(yè)家谨究,這不免就南轅北轍了。
4
東亞教育急需改革寄摆,卻越發(fā)走向僵硬
東亞教育體制長期以來是利多于弊的。
在工業(yè)化時期眷篇,可以為新建立的工業(yè)短期造就大量可堪一用的工人和初級工程師沾鳄。
所以東亞各國在二十世紀的飛速發(fā)展,這種教育體制有很大貢獻稽坤。
但是隨著技術和經(jīng)濟的演變顿仇,這種體制就變得越發(fā)不合時宜。
這一點可以類比成蘇聯(lián)時期的重工業(yè)恕刘。在這種體制下频敛,采煤業(yè)是為了冶鋼任洞,冶鋼是為了機械業(yè),而機械業(yè)又是致力于生產(chǎn)采掘和冶煉機器愉烙,這樣形成了內部的自我循環(huán)创南,而無視市場和競爭的實際需要。
這種重工業(yè)在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時期淘钟,確實制造了大量本來缺少的工業(yè)制品妙色,很有用處笋鄙。但是到了某個發(fā)展階段敛滋,其缺乏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的弱點就暴露出來了。
到如今棚饵,蘇聯(lián)這個曾經(jīng)的第二工業(yè)強國,他的汽車工業(yè)、機械工業(yè)還有什么價值呢坞笙?
同樣,東亞教育體制曾經(jīng)批量培養(yǎng)出的大量標準化人才,不是也將會在新時代里變得越來越?jīng)]有價值么尝抖?
更有甚者挺据,為了脫離這種體制块仆,很多東亞家庭送了孩子去歐美留學,可是除非他們留在國外坤检,如果回國就業(yè),海歸們還是要以他們畢業(yè)的各種學校為求職砝碼逝段,這就又陷入了比較學校名氣的漩渦儡蔓。
就好像中世紀時印度很多低級種姓為了擺脫種姓制度的壓迫,皈依了外來的伊斯蘭教尝哆,但是在無所不在的種姓思想下,穆斯林也被視為一種種姓了赌,同樣還是陷入這個等級體系之中郭卫。
所以托福贰盗、SAT這些美國考試制度赊窥,在東亞也無形中被融合到富有東方風情的應試主義和學歷主義的體系里倔约。
這種體制由于造就了多個既得利益階層拗小,所以很難撼動,甚至會像上面說的蘇聯(lián)重工業(yè)綜合體或印度種姓制度一樣勾栗,“病得至死方休”漾抬。
蘇聯(lián)時期的重工業(yè)不停地制造對社會無益的武器宿亡,形成一個利益相關勢力漠另,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笆搓,直到整個國家體制崩潰米同。
而印度種姓制度,從佛陀時代就飽受批評焙压,卻一直禍害了印度幾千年绰沥,直到今天還是印度前進道路上的巨大障礙篱蝇,就是因為背后有大量的高種姓的既得利益者贺待。
東亞的教育體制呢,一方面零截,養(yǎng)活了龐大的低效率又思想陳舊的各類公私教育機構(這一點類似蘇聯(lián)工業(yè)集團)狠持。
另一方面,通過對學歷的看重瞻润,占據(jù)社會中高階層的喘垂,多半都是最適應這個體制者,而這個階層又通過在應試教育上的更多支出绍撞,保證自己的下一代在這個考試體系中也能脫穎而出正勒,從而把自己在社會地位上的優(yōu)勢又傳給了下一代(這一點又有點像種姓制度)。
這個急需改革的體制傻铣,就這樣在各個社會集團的共謀下愈發(fā)僵硬了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