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輔正驻,有一個男孩又錯了一個“送分題”镣隶。
如圖,一個平行四邊形
看到這里的小伙伴,即使你已經(jīng)畢業(yè)多年,但是這個題也覺得非常簡單吧矗晃。
但是這孩子偏偏就填了48分米,而且這已經(jīng)是他第3次做錯了宴倍。
雖然感覺很無語张症,但晚輔并不像課堂上人那么多,我也比較有耐心鸵贬。
于是問他:你錯了3次俗他,肯定是有哪里理解不一樣,你告訴我你是怎么理解的阔逼?
男孩遲疑了一下說:BC的“邊上”兆衅,所以我以為是旁邊那條高。
原來“BC這條邊上的高”嗜浮,被他理解成了“BC旁邊的高”羡亩。
難怪!
找到了問題周伦,那就簡單啦夕春,相信他下次再也不會錯了。
但是這件事情专挪,也再次提醒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及志,多一些耐心片排。
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理所當然速侈,其實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漫長的學習過程率寡。
比如,吃飯倚搬、喝水冶共、走路,這些在我們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情每界,小嬰兒也是需要逐步學習的捅僵。
想起來前幾天朋友圈有位老師,發(fā)了她用左手寫的字眨层,感嘆孩子們學寫字的不容易庙楚。
的確,當我們認為“為什么這么簡單還要錯呢趴樱?”的時候馒闷,不妨想一想現(xiàn)在讓自己去學一項新技能會不會也很難呢?或者如那位老師一樣叁征,試著用左手寫幾個字試試纳账。
下一次,我要更耐心一些捺疼,聽聽看孩子們是怎么想的疏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