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我們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逃顶,只要將唐宋以后的注解推開雁社,就自然會找出孔孟原來的思想。這叫做“以經(jīng)解經(jīng)”谭网,就是僅讀原文博肋,把原文讀熟了低斋,它本身的語句思想蜂厅,在后面的語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釋匪凡。以這個態(tài)度研究《論語》,它可以說前后篇章貫而通之掘猿。
第一篇《學而》病游,包括了孔門當年教學的目的、態(tài)度稠通、宗旨衬衬、方法,等等改橘。
子曰:學而時習之滋尉,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飞主,不亦樂乎狮惜?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碌识?
第一點所講的是學問的宗旨碾篡,重點在時間的“時”,見習的“習”筏餐。首先要注意开泽,孔子的全部著述講過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魁瞪,就知道什么叫做“學問”穆律。普通一般的說法,“讀書就是學問”导俘,錯了众旗。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趟畏;知識淵博贡歧,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于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利朵,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律想,做事對,絕對的好绍弟,絕對的對技即,這就是學問“學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這個研究方法樟遣,隨時隨地要有思想而叼,隨時隨地要見習,隨時隨地要有體驗豹悬,隨時隨地要能夠反省葵陵,就是學問。開始做反省時也不容易瞻佛,但慢慢有了進步脱篙,自有會心的興趣,就會“不亦說乎”而高興了伤柄。
所以第二句話跟著說:“有朋自遠方來绊困,不亦樂乎?”你不要怕沒有人知道适刀,慢慢就有人知道秤朗,這人在遠方,這個遠不一定是空間地區(qū)的遠笔喉∪∈樱孔子的學問,是五百年以后然遏,到漢武帝的時候才興起來贫途,才大大地抬頭。董仲舒弘揚孔學待侵,司馬遷撰《史記》丢早,非常贊揚孔子,這個時間隔得有多遠秧倾!這五百年來是非常寂寞的怨酝,這樣就懂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了那先。
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农猬,就不怨天、不尤人售淡,就反問自己斤葱,為什么我站不起來慷垮?為什么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揍堕、修養(yǎng)料身、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衩茸,自己內(nèi)心里并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芹血。拿現(xiàn)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楞慈,這樣才是君子幔烛。
連貫這三句話的意義來說明讀書做學問的修養(yǎng),自始至終囊蓝,無非要先能自得其樂饿悬,然后才能“后天下之樂而樂”。所以這三句話的重點慎颗,在于中間一句的“不亦樂乎”乡恕。知識愈多言询,地位愈高俯萎,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运杭,那便成為“直到天門最高處夫啊,不能容物只容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