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致良知”贩耐?
01
“致良知”是《大學》之“格物致知”與《孟子》之“良知良能”的結合體洽损,實際上是統(tǒng)攝思孟學說之綱領蛉幸。
是思孟學說之母體肖粮,誕生了“致良知”之生命孤页,王陽明站在了子思和孟子兩位巨人的肩上。
“致良知”的“致”涩馆,有體認行施、擴充、發(fā)揮魂那、踐行之意蛾号,對于“致知”和“良知”的糅合,有畫龍點睛之妙用涯雅。
“致良知”就是把人的良知擴充到萬事萬物上须教,使道德實踐落到實處,見諸于客觀實際。
王陽明曰:“此良知之妙用所以無方體轻腺,無窮盡乐疆,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者也”(《傳習錄》答聶文蔚)贬养。
王陽明認為挤土,良知的妙用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误算。
天下事務仰美,大到天不能容,小到不可再分儿礼,只要誠意于踐行咖杂,自然能各得其所。
“致良知”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xiàn)良知的知行合一蚊夫,注重在日常事務上體現(xiàn)良知诉字,用王陽明的話講“須在事上磨”。
“所惡于上知纷,毋以使下壤圃;所惡于下,毋以事下”琅轧,這句話哲理深刻伍绳,意味深長。
厭惡上級對待下級(我)的態(tài)度乍桂,(我)就不要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下屬冲杀;
厭惡下屬對待上級(我)的行為方式,(我)也不要用同樣的方式事奉自己的上級睹酌。
“所惡于上”是良知权谁,“毋以使下”即致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忍疾!
“童子格物”之致良知
02
門人有言邵端峰論童子不能格物闯传,只教以灑掃應對之說谨朝。
先生曰:“灑掃應對就是一件物卤妒,童子良知只到此,便教去灑掃應對字币,就是致他這一點良知了则披。
又如童子知畏先生長者,此亦是他良知處洗出。故雖嬉戲中見了先生長者士复,便去作揖恭敬,是他能格物以致敬師長之良知了。童子自有童子的格物致知阱洪。”(《傳習錄》下卷)
王陽明耗費四十年的人生光陰便贵,歷經(jīng)千難萬險,九死一生冗荸,他所悟到的就是實踐承璃、實踐、再實踐蚌本。
佛教的虛無與自私盔粹,程朱理學的死板與迂腐,這些他都親身經(jīng)歷程癌,唯有“致良知”使他感受到人間之真義舷嗡。
圣人有圣人的“致良知”之道,凡人有凡人的“致良知”之道嵌莉,起點不同进萄,殊途同歸。
童子格物烦秩,就是些灑掃的功夫垮斯,尊敬師長的功夫,舉手之勞行止之間只祠。
而良知在事事物物的平凡之中兜蠕,只要按規(guī)矩來,就是“致良知”抛寝。難嗎熊杨?不難!此之謂“道不遠人”盗舰。
童子都能格物致知晶府,還有誰人不能?不是不能钻趋,是良知泯滅川陆!
我們仔細地想一想,世上的人蛮位,身邊的事较沪,我們的良知還在嗎?
我們能如“童子格物”多行善事嗎失仁?有些人尸曼,滿腦子就是“名利”兩個字,他們所做的事情萄焦,用老百姓的話講控轿,“良心壞了”!
“致良知”之三個層次
03
譬之行路,盡心茬射、知天者鹦蠕,如年力壯健之人,既能奔走往來于數(shù)千里之間者也在抛;
存心片部、事天者,如童稚之年霜定,使之學習步趨于庭除之間者也档悠;
夭壽不二,修身以俟者望浩,如襁褓之孩辖所,方使之扶墻傍壁,而漸學起立移步者也磨德。(《傳習錄》答聶文蔚)
王陽明用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致良知”的漸進功夫缘回,三個層次只是一件事情的不同階段,正如人之幼兒典挑、少年酥宴、壯年三個階段。
是對同一個人而言的您觉,只是成長階段不同罷了拙寡。
“致良知”也是同樣的道理,由淺入深琳水,由易到難肆糕,循序漸進,不存在階段的跨越在孝。
陽明之學高明之處在于此诚啃,由本體論到實踐論,不僅指明方向私沮,而且細說修行之路經(jīng)始赎,可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較之朱熹理學仔燕,方便而可操作造垛,而非“格竹子”的不切實際的泛泛之談。
“致良知”的起點是“夭壽不二涨享,修身以俟”筋搏,不論生命長短仆百,終其一生修身而等待機會厕隧。
這是一種非凡的志向,“立其志、成其事”吁讨,雖然平實無華髓迎,但絕非易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建丧,長期從事平凡的崗位排龄,任勞任怨,不求名圖利翎朱,真是達到了“人不知而不慍橄维,不亦君子乎?”的境界拴曲。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感人至深争舞,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yè),平凡中見真情澈灼,平平淡淡才是真竞川;
存心、事天者叁熔,經(jīng)過長期的擴充良知于萬事萬物委乌,常常做“存天理、去人欲”的功夫荣回。
“不以善小而不為遭贸,不以惡小而為之”,“致良知”的已積聚了一定的正能量心软;
盡心革砸、知天者,本心澄明糯累,廊然大公算利,已達到圣人之境界。這是王陽明一生之追求泳姐,他臨終時的一句話“此心光明效拭,夫復何言”,就是他所成就的一切胖秒。
寧為狂者缎患,不為鄉(xiāng)愿!
04
仆誠賴天之靈阎肝,偶有見于良知之學挤渔,以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风题,則為之戚然痛心判导,忘其身之不肖嫉父,而思以救之,亦不自知其量者眼刃。
天下之人見其若是绕辖,遂相與非笑而抵斥之,以為是病狂喪心之人耳擂红?
嗚呼仪际,是奚足恤哉!吾方疾痛之切體昵骤,而暇計人之非笑乎树碱?
人固有見其父子兄弟之墜溺于深淵者,呼號匍匐变秦,裸跣顛頓赴恨,扳懸崖壁而下拯之。
士之見者伴栓,方相與揖讓談笑于其旁伦连,以為是棄其禮貌衣冠而呼號顛頓若此,是病狂喪心者也钳垮。
故夫揖讓談笑于溺人之旁而不知救惑淳,此惟行路之人,無親戚骨肉之情者能之饺窿,然已謂之“無惻隱之心歧焦,非人矣《且剑”(《傳習錄》答聶文蔚)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绢馍,勢位隆盛,功震朝野肠套;心學風靡天下舰涌,四方學人云集景從。
引起了許多人的羨慕嫉妒恨你稚,于是“謗議日熾”瓷耙,給王陽明帶來極大的心里壓力。
陽明并沒有被流言蜚語所擊倒刁赖,也不懼造謠中傷搁痛。
在良知的指引下,依然“我行我素宇弛,一往無前”鸡典,表現(xiàn)出心學圣人堅強的內(nèi)心。
雖遭“喪心病狂”之譏枪芒,而不墜青云之志彻况,這就是“致良知”強大的精神力量谁尸。
陽明心懷天下,悲天憫人疗垛,深感勞苦大眾之悲苦,想人所想硫朦,急人所急贷腕,猶如切膚之痛。
陽明的所作所為與當時黑暗的社會格格不入咬展,不僅沒有贏得贊許泽裳,反而引起一些人的忌恨,人們嘲笑他是瘋子破婆。
可陽明并不在意涮总,他誠切地大聲疾呼:“哪有兒子看到父親墜崖而不救的道理,如果連這也看成是喪心病狂祷舀,那簡直就是良知泯滅禽獸不如”瀑梗。
陽明能堅守自己的良知,知是知非為善去惡裳扯,排除了一切外界紛擾抛丽,他是“致良知”忠實的踐行者。
他以浩然之正氣饰豺,響亮地回答了那些詆毀他的人亿鲜,“寧為狂者,不為鄉(xiāng)愿”冤吨。
寧可做堅持正義英勇無畏的“狂者”蒿柳,也不做見風使舵人鬼不分的“鄉(xiāng)愿”。
這就是五百年前王陽明的“狂人胸次”漩蟆,相比當下那些裝模作樣貪財好名垒探,自私自利毫無抱負的偽君子,不知要強千倍萬倍怠李,難道不值得世人景仰和學習嗎叛复?
王陽明的“天地之心”
05
夫人者,天地之心扔仓,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褐奥。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卻于吾身者乎翘簇?不知吾身之疾痛撬码,無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版保,不慮而知呜笑,不學而能夫否,所謂良知也。
良知之在人心叫胁,無間于圣愚凰慈,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世之君子驼鹅,惟務致其良知微谓,則自能公是非,同好惡输钩,視人猶己豺型,視國猶家,而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买乃,求天下無治不可得矣姻氨。
古之人所以能見善不啻若己出,見惡不啻若己入剪验,視民之饑溺猶己之饑溺肴焊,而一夫不獲若己推而納諸溝中者,非故為是而蘄天下之信己也功戚,務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抖韩。(《傳習錄》答聶文蔚)
此段引文是王陽明的思想精華,胸臆舒暢疫铜,一展抱負茂浮,已達到通達天地的境界,可稱其為“境界論”壳咕。
王陽明以天下宏闊的視野席揽,直指良知之本質(zhì),良知自在人心谓厘,不以圣多幌羞,不以愚少,古往今來都是相同的竟稳。
他呼吁天下的有識之士属桦,一定要專注于致良知,就能形成“公是非他爸、同好惡”的道德風尚聂宾。
人們相互關愛,大公無私诊笤,視國如家系谐,天下萬物和諧相處,就能實現(xiàn)天下之大治。
陽明之天下胸懷纪他,感天地泣鬼神鄙煤,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骨!
聶文蔚即聶豹茶袒,時任兵部尚書梯刚,省部級高官。
他對王陽明極為崇拜薪寓,既是王陽明的摯友亡资,又是其門生。
陽明受到朝野誹謗预愤,聶豹非常擔心沟于,遂致書安慰和鼓勵王陽明咳胃。
陽明非常感激聶豹的誠意植康,深感知己難遇,惺惺相惜展懈。
于是長篇大論向聶豹坦露心跡销睁,訴說心中苦悶,展示自己心懷天下經(jīng)世濟民的宏愿存崖。
王陽明“天地之心冻记,天地萬物本吾一體”的思想,與孔子的“大仁大義”来惧,孟子的“仁政愛民”的思想一脈相承冗栗。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供搀。
孔子所向往的“大同世界”——“故人不獨親其親隅居,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葛虐,壯有所用胎源,幼有所長,矜屿脐、寡涕蚤、孤、獨的诵、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万栅,男有分,女有歸西疤∩旯常”
王陽明的“天地之心”是一種大情懷,是“致良知”的至高境界瘪阁,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所在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