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在湛廬教育廬客匯閱讀晚課第114堂課程上框喳,清華大學社科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顧問直奋、資深心理咨詢師徐卓老師詳細解讀了湛廬文化出品的《棉花糖實驗》一書。他向我們剖析了棉花糖實驗的內(nèi)幕散罕,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與我們理解中全然不同的棉花糖實驗蘸吓。
按實驗設計者米歇爾的觀點,棉花糖實驗并不是反映兒童自控力的變量例驹;相反捐韩,它很有可能只是一個顯示器,最終起作用的是孩子不同家庭背景和由此產(chǎn)生的不同世界觀鹃锈。
在20世紀眾多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中荤胁,棉花糖實驗占據(jù)著一個重要的地位。
這個實驗在公眾里的流行版本是這樣的:實驗參與者是3-6歲的小孩屎债,把一顆棉花糖放在孩子面前仅政,如果Ta在15分鐘內(nèi)忍住不吃這顆糖,就能得到第二顆了盆驹。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圆丹,能等到第二塊棉花糖的高延遲能力的小孩,在他的青春期中表現(xiàn)更好躯喇,他的美國高考滿分1600分的分數(shù)可以高出250分辫封,這種差別放在中國就像一本和三本的區(qū)別。這與我們中國的“3歲看大廉丽,7歲看老”的道理非常相似倦微。
家長們看到這個實驗往往會拿自己的孩子來測試一番,看到孩子的反應正压,他們的內(nèi)心OS無非是這兩種:
我的孩子是高延遲能力者欣福!太好了,上清華北大指日可待焦履。
我的孩子是低延遲能力者劣欢!不行棕诵,得給他報個班提高一下!
很多人會覺得凿将,這個實驗太神奇了校套,它能預測的東西太管用了,但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不成熟的牧抵、未經(jīng)過社會科學研究的專業(yè)訓練而導致的思維方式笛匙。我建議大家不要從字面上去理解這個實驗,經(jīng)典的研究和讀物是邀請大家去深入思考犀变,而不是著急拿著一個結(jié)論去進行實踐妹孙。
怎樣科學地看待實驗數(shù)據(jù)
很多人看棉花糖實驗時,可能都跟我一樣會有一個很大的疑惑获枝,棉花糖實驗預測的項目越多蠢正,這些項目的趨勢都是同步的,但他們真的是同一原因——自控力高導致的嗎省店?將孩子培養(yǎng)成高級延遲就能讓他們有好的發(fā)展嗎嚣崭?還是高級延遲也只是一個結(jié)果?
舉個例子懦傍,我們看NBA球賽時雹舀,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這些專業(yè)的籃球遠動員,個子都很高粗俱。然后我還會得出一些其他的結(jié)論:比如他們常穿的褲子都很長说榆,他們的鞋子都好大,他們的帽子寸认、眼鏡也很大签财。其實你只要身高高,你整個人就被放大了偏塞,所以其他的尺寸肯定也都大荠卷。
棉花糖實驗就可能也是這樣一個情況:如果小孩做事情更能夠自律,更能夠符合主流價值觀烛愧,更勤奮更努力油宜,并且將來的工作更穩(wěn)定,婚姻更穩(wěn)定怜姿。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慎冤,你會發(fā)現(xiàn)這驚人的符合社會分層的特點,也就是說這些特質(zhì)其實跟美國社會中產(chǎn)階級很一致沧卢。
所以當我剛看到這個實驗蚁堤,尤其是看到實驗所描述的這么廣泛的結(jié)果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但狭,它實際上是測出了人們的社會經(jīng)濟差異披诗。某個高延遲滿足的孩子撬即,是否就是出生在一個相對這個資源比較富有的地方,他的物質(zhì)資源豐富呈队,也比較愿意努力剥槐,因為在Ta的世界觀里:努力就有回報。
“努力”是你繼承于父母的財富
哈佛大學的邁克爾·桑德爾開過一門非常著名的公開課《正義》宪摧,這門課在中國也非常流行粒竖。公開課上,他談到富有階層本身就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几于。有一個學生反駁道:“我之所以進哈佛蕊苗,當然是因為我成績優(yōu)異。我成績優(yōu)異的最主要原因是我的努力沿彭,你不能說是因為我繼承了別的好的東西朽砰。”
這時桑德爾他直接回應一句:“努力這個東西喉刘,本身難道不是你繼承的一個財富嗎瞧柔?”這個話的意思在《棉花糖實驗》里也提到了,很多時候你愿不愿意去做一件事饱搏,很可能跟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有關非剃。如果在你的眼中置逻,這個世界是努力也沒有什么報償?shù)耐品校悄慵幢銚碛醒舆t滿足的能力,也未必會去運用券坞。
這就是一種世界觀鬓催,如果這個學生認為,絕大多數(shù)事情其實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恨锚,也就是說宇驾,努力就能夠得到好的結(jié)果,那他就會愿意去嘗試去付出努力猴伶,比如延遲滿足课舍。心理學中的“自我效能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有效的他挎,能夠幫助自己改善筝尾,那他就更愿意去嘗試。而在“習得性無助”的人的眼里办桨,他們做什么其實都沒有用筹淫,那還不如不去做。這種情況下呢撞,即便他有這個能力损姜,他也不會去有動機去運行這個能力饰剥。
所謂棉花糖的結(jié)果更像是一個副產(chǎn)品,按實驗設計者米歇爾的觀點摧阅,棉花糖實驗并不是反映兒童自控力的變量汰蓉;相反,它很有可能只是一個顯示器逸尖,表現(xiàn)了兒童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背景古沥,最終起作用的是孩子的世界觀。
你愿意選擇怎樣的世界觀娇跟?
快樂的豬
這類人的特點是隨性岩齿,喜歡及時享樂,對待人事物不會太過認真苞俘,充滿快樂盹沈。認為生活其實不用做太多的東西,就順其自然就好了吃谣。
頑強的狼
也可以叫做狼文化或狼圖騰乞封,認為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我們需要咬牙扛住苦難岗憋,現(xiàn)在肯付出汗水和淚水甚至血水肃晚,將來我們就會功成名就。
打不死的小強
小強們承認人生充滿挑戰(zhàn)仔戈,但不過給自己過多壓力关串,認為只要玩得開心,投入到其中就好监徘。至于他們到底能走多遠晋修,能不能功成名就不是特別在意,即使沒有名利凰盔,他們也會拼命去活拼命去玩墓卦,盡可能的去發(fā)揮自己,因為這本身就很有意思户敬。
回到棉花糖實驗上來落剪,小孩在面對一個棉花糖的時候,他到底是能不能采取方法忍住尿庐,背后有一個動機和信念忠怖,就是值不值得去忍住。親子互動直接會影響到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屁倔,如果父母沒有創(chuàng)造一種安全脑又、值得信賴的關系,那么孩子會很難等待。就像《棉花糖實驗》中所寫问麸,自控力的背后實際隱藏著我們對生活的不同態(tài)度往衷。
棉花糖實驗本是一個簡單的話題,但米歇爾在書中不斷告訴我們严卖,它想要告訴大家的不止是糖與成就的關系席舍、提升自控力的技能,還有我們行動背后的動機和世界觀哮笆。一切都從一顆糖開始来颤,一直回到我們是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的。
你眼中有怎樣的世界稠肘,你就會選擇怎樣的生活福铅。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