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
石榴
鴨子
......
歲時更迭
倏爾淺秋
豐腴了舌尖
亦溫柔了歲月
“四時俱可喜峭拘,最好新秋時”
當(dāng)清風(fēng)徐徐
吹皺一池秋水
當(dāng)秋意漸濃
裝點(diǎn)一方天地
處暑
攜著一身清朗
淡步而來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
“處,止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時節(jié)
暑氣不再肆意
秋燥逐漸顯現(xiàn)
人們對秋梨的渴望
也達(dá)到了頂峰
在我國民間
一直有“處暑秋梨最養(yǎng)人”的說法
《本草綱目》中
亦有梨可“潤肺涼心
消痰降火”的記載
除了享受食材的本味
聰明的古人用梨調(diào)配出了
口感與效用兼具的秋梨膏
只須一口
濃厚的香味便四散開來
于風(fēng)中和舌尖
輕輕搖曳
秋梨的味道
讓人念念不忘
而處暑的龍眼
也別有一番滋味
龍眼
又名“桂圓”
《嶺表異錄》稱其
“肉白帶漿狮暑,其甘如蜜”
“異哉西海濱鸡挠,琪樹羅玄圃
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
作為古時難得一見的貢品
龍眼的珍貴自是不言而喻
就連見慣了
各色美食的“吃貨”蘇東坡
也對龍眼念念不忘
認(rèn)為它可以和荔枝媲美
如今的龍眼
早已褪去當(dāng)初的神秘
成為了街頭巷尾常見的美食
在福州
龍眼拌稀飯的含蓄甘甜
惹人喜愛
而在閩南地區(qū)
甜咸交織的龍眼蘸醬油
則更能勾起人們的食欲
“榴枝婀娜榴實(shí)繁
榴膜輕明榴子鮮”
吃石榴是處暑時節(jié)
另外一個讓人口舌生津的
絕佳選擇
“榴者搬男,天下之奇樹
九州之名果”
據(jù)傳
早在西漢時期
石榴樹就已經(jīng)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西京雜記》
就曾記載過這樣一段故事
“初修上林苑
群臣遠(yuǎn)方
各獻(xiàn)名果異樹
……
有安石榴十株”
石榴雖然聲名斐然
但卻毫不嬌氣
石榴樹的枝干
奇崛而不枯瘠
連郭沫若在散文名篇《石榴》中
都盛贊它
“兼?zhèn)淞嗣妨L
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小小的石榴
有氣韻
亦有風(fēng)骨
除了吃石榴
這個時節(jié)的鴨鴨們
也開始“鴨力山大”起來
“七月半鴨拣展,八月半芋”
農(nóng)歷七月中旬
是鴨子最為肥美
營養(yǎng)最為豐厚之時
且許多地方都有吃鴨子
討個好彩頭的習(xí)俗
此等美味自是不可辜負(fù)
作為最常見的食材
鴨子的做法可謂是五花八門
奇特誘人的檸檬鴨、溫潤滋補(bǔ)的老鴨湯
……
無論是哪種烹飪方式
都讓人欲罷不能
“京師美肴缔逛,莫妙于鴨备埃,炎者尤佳”
據(jù)記載
最極致的烹飪方法
便是制成烤鴨
北京烤鴨歷史悠久
相傳
早在南北朝的《食珍錄》中
已有“炙鴨”的記載
吃貨們,重點(diǎn)來了褐奴!
想吃到最地道的北京烤鴨
辛辣的蔥絲按脚、清爽的黃瓜絲
醇厚的甜面醬是“標(biāo)配”
再搭配幾片爽滑的鴨肉
真真算得上“過嘴難忘”的絕世美味
(此時一個只能寫稿但吃不上烤鴨的小編輕輕地碎了)
“日啖鴨子三百只
不辭長做金陵人”
到了南京
鹽水鴨則牢牢抓住了
人們的味蕾
淡淡的咸味恰到好處地
引出了鴨肉的鮮香
每一絲紋理都吸滿了咸鮮的鹵汁
既不干柴也不過分油膩
把鮮美發(fā)揮到了極致
食鴨潤燥
一甜一咸之間
不只是熨帖身心的
味蕾之歡和溫柔補(bǔ)給
也濃縮著中國廣袤地域下的
風(fēng)土人情
唐人白居易說: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fēng)起”
宋人蘇泂說:
“處暑無三日敦冬,新涼直萬金”
雖字句不同
卻也大抵傳遞出相同的意趣
處暑已至
暑氣將盡辅搬,晚風(fēng)漸涼
在這沉潛蓄勢的節(jié)氣里
寶藏青年愿您
每一份辛勞與等待
終將化作生命中最甜美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