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今年7月23日是文化大師、兩岸密使曹聚仁先生逝世50周年紀念日。筆者研究曹聚仁先生30余年茶行,服膺于曹聚仁先生的學術思想與愛國精神,心甘情愿自費從事曹聚仁研究與紀念事業(yè)登钥。我將多年搜集整理的部分曹聚仁親友回憶文字拢军,整理成文,以示緬懷怔鳖!
1900年6月26日,曹聚仁誕生于浙江浦江通化鄉(xiāng)蔣畈村(今屬蘭溪市梅江鎮(zhèn))固蛾,1972年7月23日结执,在澳門鏡湖醫(yī)院走完了他最后的人生。
這位曾經(jīng)在20世紀中國文壇艾凯、報壇献幔、學界叱咤風云的人物,22歲便準確筆錄了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演講趾诗,后整理成書《國學概論》出版蜡感;20多歲蹬蚁,以中等師范生的學歷,成為復旦郑兴、暨南等校名教授犀斋;30年代初主編《濤聲》、《芒種》情连,魯迅主動投稿支持叽粹,名聞上海灘;抗戰(zhàn)爆發(fā)却舀,脫下長衫虫几,持筆從戎,首報臺兒莊大捷和首次向海外報道“皖南事變”真相挽拔,成為抗戰(zhàn)名記者之一辆脸;蔣經(jīng)國在江西贛南時曾邀其創(chuàng)辦《正氣日報》,任總編輯螃诅,該報當時成為東南三大報之一啡氢;1950年他又只身赴港寫作,之后又頻頻北行州刽,成為中南海毛澤東空执、周恩來的座上賓,臺灣蔣介石穗椅、蔣經(jīng)國父子也秘密邀其“暢談”辨绊;是他首次向海外傳遞出國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于1958年向海外報道金門炮戰(zhàn)的獨家重大新聞匹表;曹聚仁與魯迅门坷、周作人周氏兄弟同為知契的朋友。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袍镀,曹聚仁一生與書為伍默蚌,筆耕不輟,留下百余種種著作苇羡,4000萬言的文字绸吸,這是他留給后人的不朽豐碑!
“謎樣人物”曹聚仁设江,經(jīng)過歲月老人拂去其神秘的面紗锦茁,從歷史的后臺,一步步逐漸向我們走來叉存。曹聚仁码俩,在他的親友心目中,其實并不神秘歼捏,雖然曹聚仁在澳門逝世已經(jīng)50周年稿存,但他們記憶中的曹聚仁笨篷,仍是那么鮮活,可親可敬……
季羨林:中國學人會永遠懷念他
季羨林先生北大學界泰斗瓣履、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季羨林先生于1998年6月28日率翅,欣然應邀為曹聚仁研究資料中心題詞》髌唬“聚仁先生是魯迅先生的朋友安聘,著作等身,在中國文壇上功不唐捐瓢棒,中國學人會永遠懷念他浴韭。”正如季老所言“中國學人會永遠懷念他”脯宿,冰心念颈、夏衍、柯靈连霉、張岱年榴芳、蔡尚思、賈植芳跺撼、馮英子等名學者窟感、名作家、名記者歉井,先后以題詞或撰文的方式柿祈,懷念故友曹聚仁。
1994年6月1日哩至,冰心就為曹聚仁家鄉(xiāng)梅江文化研究中心(下設有曹聚仁研究會)題詞“祝梅江文化研究中心越辦越好”躏嚎。1998年7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國曹聚仁研究資料中心,冰心老人仍不顧年邁體弱菩貌,給予了最親切的關懷和支持卢佣,以示對故交曹聚仁的深深懷念。
曹聚仁生前知交箭阶、杰出的革命文藝家夏衍在1992年1月曾撰寫了《懷曹聚仁》一文虚茶,深情追憶曹聚仁:“曹聚仁和我同年,也是二十世紀的同齡人仇参∴诮校”“他始終是一個熱烈的愛國主義者。他不參加任何黨派冈敛,但和左右兩方面都保持著個人的友誼,都有朋友鸣皂,雖然愛獨來獨往抓谴,但他基本上是傾向于進步和革命的暮蹂。”“他的確在海外僑報上說了許多新中國的好話癌压。據(jù)我所知仰泻,第一個在海外華文報紙上為新中國系統(tǒng)地作愛國主義宣傳的,是曹聚仁滩届〖睿”有一個時期他很有興趣于促成海峽兩岸和解與祖國和平統(tǒng)一。一次周總理對我說:“曹聚仁真是書生帜消,他想說服蔣經(jīng)國學張學良棠枉,要臺灣像當年的東北一樣‘易幟’,他把復雜的政治問題看得太簡單了泡挺”惭龋”他是書生,但畢竟是有志報國的書生娄猫。我曾在《懶尋舊夢尋》中替他說過幾句公道話贱除,認為他骨頭是硬的,晚節(jié)是好的媳溺≡禄希“他1972年病逝于澳門。歲月匆匆悬蔽,今年是他的二十周年祭扯躺。寫下這些,……也算是對這位愛國主義者屯阀、民主主義者的一點紀念吧”缅帘。在這里需要提上一筆的是,夏老于病逝前的95年1月8日难衰,曾應筆者之邀為曹聚仁家鄉(xiāng)浙江浦江建立的曹聚仁資料館親筆題寫了館名钦无,是夏老留給家鄉(xiāng)浙江的最后墨寶,也是他與曹聚仁數(shù)十年不渝友誼的紀念盖袭。
1994年11月3日失暂,著名老作家柯靈先生在給筆者的信中寫道:“曹聚仁先生對中國進步文化貢獻甚多,值得后人紀念研究鳄虱〉苋”并為紀念曹聚仁先生親筆題詞:“曾聞濤聲驚永夜,漫托鴉鳴作直言拙已【黾牵”
學界泰斗、北大著名教授張岱年先生也十分推重曹聚仁先生的為人和學問倍踪。1998年4月23日系宫,張先生曾寫信給筆者說:“曹聚仁先生是值得紀念的索昂。遵囑寫了兩句題詞,今寄上扩借〗凡遥”張先生為紀念曹聚仁先生的題詞為:“博學貫通古今,直言垂范潮罪;堅持愛國之志康谆,晚節(jié)可風〖档剑”
1998年7月底沃暗,筆者曾專程到上海復旦大學拜訪了兩位心儀已久的著名學者蔡尚思教授和賈植芳教授。蔡教授當時雖已94歲高齡屯碴,卻很是熱情描睦,一談起故舊曹聚仁先生顯然有些興奮。他說:“大約1930年我到復旦大學教書导而,當時也常常見到曹聚仁忱叭,穿長布衫的。藍布大褂這一形象宛然在目今艺≡铣螅”“我對曹聚仁的了解,始自大夏中學虚缎,也有不少內容從我的學生口中得知撵彻。”“曹先生不高不矮实牡,藍布大褂陌僵,很是樸素。像曹聚仁這樣一生寫下三创坞、四千萬字作品的文人碗短,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题涨,也是屈指可數(shù)偎谁。”蔡教授欣然為曹聚仁研究資料中心題詞:“捷才多產(chǎn)而有晚節(jié)的文化名人纲堵⊙灿辏”
賈植芳教授在寓所與筆者談起曹聚仁:“我與曹聚仁先生見過面,并在其主編的《前線日報》寫過稿席函。曹聚仁解放后跑香港是跑對了铐望。周作人晚年與曹聚仁關系密切,周作人晚年絕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通過曹聚仁之手在海外發(fā)表或出版的≌埽”賈教授也談起了曹聚仁與周作人曾為出版李大釗《守常文集》出過不少力炕舵。賈教授的嫂嫂李星華為李大釗的女兒,曾得到周作人的保護跟畅,賈教授對周作人、曹聚仁的學問溶推、人品也特別看重徊件。蔡教授知曹聚仁為烏鴉學者、自由主義者蒜危。那天虱痕,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對于曹聚仁辐赞,賈教授是敬仰的部翘,他為曹聚仁研究資料中心的題詞為“讀書不忘救國,堪稱士林楷模响委;博古又能通今新思,足資風范后人∽阜纾”
著名老報人馮英子先生與曹聚仁先生在香港時曾經(jīng)有過多次筆戰(zhàn)夹囚,也有過很深的誤會。但近年來邀窃,馮英子先生對曹聚仁先生的過去有了更多的理解荸哟,也十分支持曹聚仁研究紀念事業(yè),為紀念曹聚仁先生欣然題詞:“行萬里路瞬捕,無愧記者鞍历;寫百本書,不負此生肪虎×涌常”表達了他對曹聚仁先生的深切懷念。(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