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讀了《學習之道》第三章:學習即創(chuàng)造
總體感受:
之前看大家關于專注模式和發(fā)散模式的討論,我倒是產(chǎn)生了一些對于“發(fā)散模式”的疑惑募疮,我昨天理解的發(fā)散模式也是有點問題便瑟,發(fā)散模式和“走神”應該是有區(qū)別的坟募。但區(qū)別在哪兒岛蚤?“走神”也像散步、聽音樂一樣懈糯,可能是毫無目的的,走神的內容很多…我還是覺得發(fā)散模式好抽象单雾,很不容易感知赚哗。“靈光一現(xiàn)”也是好抽象啊硅堆。
今天讀了第三章屿储,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新的概念。專注模式之后渐逃,通過散步够掠、睡覺、聽音樂等方式進入發(fā)散模式茄菊,這其實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勞逸結合吧疯潭?固有觀念里,勞逸結合確實比較高效面殖,會帶來一些新的視角竖哩。
關于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兩個新的概念,工作記憶就像一個雜技演員脊僚,只能拋動手中的四個球相叁,如果要把“球”長期記住,永遠留下,那就得“重復”增淹,“重復”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椿访,也需要“堅持”,才會有效虑润。
總的來說赎离,這章的大概重點我還是能把握清楚,深入到某個概念里端辱,可能還沒吃透梁剔。比如砌墻,磚和泥的比喻舞蔽,那假如發(fā)散模式不按照砌墻的常規(guī)呢荣病?把橫的磚糊成了豎的,那就不能稱其為發(fā)散模式了么渗柿?
回答本章節(jié)問題:
1.列舉幾項有助于從專注模式切換到發(fā)散模式的活動个盆。
散步,睡覺,聽音樂俱饿,淋浴宿饱,吃點東西,幫別人一個忙等等…
2.有時终惑,你會確信自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但事實上并沒有门扇。那么如何才能更主動地意識到自己的思考過程雹有,擁抱其他可能性呢?是否有必要永遠讓自己以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新可能臼寄?
如何啊…我也不太知道啊…讓專注模式和發(fā)散模式在我們大腦里更自由地切換唄…永遠保持年輕保持好奇心保持創(chuàng)造是好事呀霸奕。
3.為什么憑借自制力讓自己停下來很重要?跳出學習吉拳、學術的范疇质帅,你還能想到哪些讓“停下”顯得很重要的情形呢?
停下來看看自己的方向有沒有走錯留攒,停下來進入發(fā)散模式煤惩,看看有沒有新思維。只有很好地發(fā)揮專注模式和發(fā)散模式稼跳,才能鞏固我們對所做的事盟庞、對知識的理解√郎疲看似浪費時間什猖,實則“事半功倍”票彪。
人生選擇,生活不狮,工作…
4.學習新概念時降铸,你要在一天之內就再次復習,以免剛接觸的新概念隨風而逝摇零。但結果往往是有太多事情擠在那里推掸,要過了幾天甚至是更久之后才會開始再次復習。你能否制訂出一種行動計劃驻仅,來保證自己及時復習新知識谅畅?
以前聽一個老師給過這樣一種方法,利用記憶曲線噪服,就像背單詞或者句子毡泻,每天無需太多,以“5”為循環(huán)粘优。到了第五天復習前四天的單詞或句子仇味,第六天就復習第二天到第五天的句子…以此循環(huán)”⑺常肯定不能全記住我丹墨,但能夠記住的也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