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頁三 惰性思維
來自第三章《惰性思維與延遲滿足的矛盾》
P28
脫口而出的錯誤答案
系統(tǒng)2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監(jiān)督和控制思想活動以及由系統(tǒng)1引導的各種行為,使得一些想法直接體現(xiàn)在行動上硅堆,或者抑制或改變其他想法贿讹。
例如渐逃,下面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難題民褂。別費力去分析它茄菊,憑直覺做做看
球拍和球共花1.10美元
球拍比球貴1美元
問球多少錢?
你會馬上想到一個數(shù)字,這個數(shù)字當然就是10赊堪,即10美分面殖。這道簡單的難題之所以與眾不同哭廉,是因為它能引出一個直覺性的、吸引人的但卻錯誤的答案遵绰。計算一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辽幌。如果球花費10美分的話,總共就要花1.20美元(球10美分椿访,球拍1.10美元)乌企,而不是1.10美元。正確答案是5美分。我們可以假設那些最終得出正確答案的人也想到了這個答案端辱,只是他們不知通過什么辦法成功抵制住了直覺的誘惑,最終給出了正確的答案舞蔽。
肖恩?弗雷德里克( Shane Frederick)和我對基于兩個系統(tǒng)的判斷理論進行了共同研究,他用這個球拍和球的問題來研究一個核心問題:系統(tǒng)2對系統(tǒng)1的各類方案監(jiān)視得有多嚴密?他進行了這樣的推理:那些說球為10美分的人讓我們了解到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渗柿,那就是這個人沒有認真驗證這個答案是否正確,而且他的系統(tǒng)2傾向于直覺性的答案朵栖。其實他只要稍稍動腦想一下,就會否定這個直覺性的答案陨溅。此外,我們還知道給出直覺性答案的人忽視了一個明顯的生活提示门扇,他們應該想一想怎么會有答案這么明顯的問題呢偿渡。沒有驗證答案霸奕,這是一個明顯的失誤溜宽,因為驗證根本不費什么事质帅,只是大腦工作幾秒鐘(這個問題的難度一般),或者肌肉動一動临梗,抑或睜大眼睛而已,只要稍微動動腦子就可以避免這個令人窘迫的錯誤盟庞。認為答案是10美分的人顯然不愛動腦筋,沒有給出這個錯誤答案的人顯然思維更活躍什猖。
(說明:下面玫瑰的問題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問題和球與球拍的問題一樣,人們都進入了系統(tǒng)1思考不狮。)
球拍和球的問題、玫瑰的問題和密歇根州/底特律的問題都有共同點摇零,在這些小實驗中,答錯問題顯然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其原因是精神動力不足驻仅,而不是努力程度不夠谅畅。能被好大學錄取的學生當然能夠在前兩個問題上作推理判斷,在密歇根州的問題上也能夠進行思考噪服,能回想起該州的大城市及其犯罪問題毡泻。這些學生只要不想接受腦海中出現(xiàn)的似乎是正確的答案,就能夠解決更難的問題粘优。若他們滿足于現(xiàn)成的答案而不想去思考則會很麻煩仇味。用“懶惰”來形容這些年輕人的自我檢測及其系統(tǒng)2似乎有些刻薄雹顺,卻并非不公平。避免思維上懶情的人可以被叫做“勤快人”嬉愧。他們更機警,思維更活躍,不會滿足于貌似正確的答案被饿,對自己的直覺也常持懷疑態(tài)度心理學家基思?斯坦諾維奇認為他們更理性
「I搪搏,重述知識」
為什么脫口而出的答案是錯誤的狭握?請用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解釋
「A1疯溺,激活經(jīng)驗」
曾經(jīng)有一次,脫口而出的答案給自己帶來了尷尬囱嫩,讓你恨不得找個洞遁去。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今妄,為什么你當時進入了系統(tǒng)1沒有調用系統(tǒng)2。
拆頁四 惰性思維
來自第三章《惰性思維與延遲滿足的矛盾》
P31
肖恩·弗雷德里克組織了一個認知反應測試盾鳞,其中包括球拍和球的問題以及其他兩個問題瞻离,之所以選這些問題是因為它們可以引發(fā)一個吸引人但卻錯誤的直覺性答案(我們將在第5章中討論這些問題)。他還對這項測試中得分很低的那些學生的特點進行了跟蹤研究套利,發(fā)現(xiàn)他們更傾向于用腦海中最先出現(xiàn)的想法來回答問題,而不愿意費事去驗證自己的直覺肉迫。這些人身上的系統(tǒng)2的監(jiān)測功能往往較弱。那些遇到各種難題都跟著直覺走的人也易于接受系統(tǒng)1的其他暗示受神,特別是在沖動抛猖、不耐煩以及急功近利的時候,這些人就更易接受系統(tǒng)1的各種暗示了财著。例如,63%的直覺型受試者說他們寧愿這個月拿到3400美元也不愿等到下個月拿3800美元朝墩。而那些正確答出3道難題的人中只有37%持這樣目光短淺的看法—希望能馬上得到一筆錢,哪怕少些也可以伟姐。當被問到要想次日就收到自己訂購的書愿意付多少錢時亿卤,在認知反應測試中得分低的人比得分高的人愿意多付一倍的價錢鹿霸。弗雷德里克的發(fā)現(xiàn)表明排吴,我們這場心理劇中的兩個角色有著不同的“人格”懦鼠。系統(tǒng)1是沖動、憑直覺的肛冶;而系統(tǒng)2則具備推理能力,它很謹慎珊肃,但對一些人而言,這個系統(tǒng)也是懶惰的近范。我們從不同人的不同特點中發(fā)現(xiàn)了相關性:有些人傾向于系統(tǒng)2延蟹,而有些人則更接近于系統(tǒng)1评矩。這個簡單的測試可以較好地反映出惰性思考的特點
「A1阱飘,激活經(jīng)驗」
請舉例說說你身邊偏向系統(tǒng)1的人和偏向系統(tǒng)2的人,請用實例佐證沥匈。
(建議你給自己的每一個便簽取一個名字,一則可以更聚焦缰儿,二則若電子書挑中了你的便簽,你喜歡的名字會出現(xiàn)在電子書中乖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