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或者工作學習中,我們似乎總是遇到無奈的事情湃密。思考特愿、動手能力沒有別人強;努力學習卻仍然做不好勾缭;喜歡的事情因為沒有從小訓練似乎再開始就為時已晚揍障。
這些總是令人沮喪的,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就此放棄或者安慰自己盡力就好呢俩由?
?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卓越毒嫡,能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謀生,可是卻少有人能夠做到幻梯。那么兜畸,我們的問題在哪里呢?讀完《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碘梢,我突然意識到這都是自我否定以及方法的問題咬摇。
《刻意練習》是由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合著,主要從艾利克森角度出發(fā)而寫煞躬。同時肛鹏,作者艾利克森還是“研究‘刻意練習’法則在各個領域杰出人物中的作用”這個領域的頂級研究者之一。
這本書存在的問題在于:書中的實驗恩沛、案例又長又多在扰,比較枯燥;而主要講的幾個點雷客,在前面基本已經講述的差不多了芒珠,后面多是進行細致的補充,再看的價值不大搅裙。
但本書仍然有可取之處皱卓,不然我也不會拿出來說。下面我從“改變自己‘不行’的想法”部逮、“認識刻意練習”及“如何使用刻意練習法則”三個方面對練習的誤區(qū)及方法提取出來講述給大家娜汁。
一.改變自己“不行”的想法
人們通常認為成年后一個人是什么樣子就已經定型了,于是優(yōu)秀的人繼續(xù)優(yōu)秀甥啄,平凡的人繼續(xù)平凡存炮。你說,我也不想這樣認為,可事實確實如此啊穆桂。如果你從心理上認為自己不行宫盔,那你自然不如別人。下面我通過對成年與幼年享完、天才與普通人的學習進行對比灼芭,給你一個擺脫這個想法的理由。
1.成年與年幼時學習的對比
關于年幼時學習更有效般又,這一點我們隨便找都能找到許多依據彼绷。可問題是我們已經成年了難道就沒救了嗎茴迁?
事實上寄悯,我們依舊可以通過訓練變得卓越。例如《刻意練習》中提到的例子堕义。
完美音高猜旬,指的是對各種音調的分辨能力,擁有這項能力的人一般被推崇為天才倦卖,或者經過從小的訓練也有可能做到洒擦。但美國一位研究生馬克?艾倫?拉什做了一項實驗,他招募了52名音樂專業(yè)本科生怕膛,對其中26名進行完美音高的訓練熟嫩,另外26名什么也不做,這些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褐捻,最終參與訓練的學生大部分都具有了完美音高的能力掸茅,剩下的一小部分也有很大提升,而沒有參加訓練26名學生則沒有多少進步舍扰。
雖然兒童或者青少年的大腦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倦蚪,但這個實驗卻表明,成年人也可以通過訓練讓我們掌握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技能边苹。就像作者說的:
如果我們成年人也足夠刻苦,我們的大腦也會找到相應的辦法裁僧。
2.普通人與天才的對比
我們常掣鍪看到許多人從小就顯示出了非凡的能力,答題的速度比我們快聊疲、比我們準茬底,記憶能力比我們強,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更多的天份获洲。
人和人的基因不同所以在一些方面確實會產生差異阱表,但書中許多案例都表明,這不是走向卓越的關鍵。國際象棋是一個最好的證明最爬,盡管國際象棋的難度讓大家認為智商高的人才可以駕馭涉馁,但經過了解,國際象棋手的智商大多都沒有達到門薩的入門水平爱致。
基因的不同或者一開始會顯示出差異烤送,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差異會越來越小糠悯。而那些智商不是特別好的或許還要做的更好帮坚,因為一開始比較差所以就會更加努力,這是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互艾。
所以基因不是關鍵试和。成就人的原因在于一些人從小就開始進行正確的訓練,或者因為具有天份纫普,一開始表現的比較好灰署,使得他們具有良好的積極的心態(tài)去學習,于是就越來越好局嘁。
雖然最后作者也不能否認天份是否起到了重要作用溉箕,但可以找到大量的反證表明訓練在其中的作用,并且沒有證據表明:一個人的杰出不能從刻苦訓練的角度理解悦昵,必須歸功于天生才華肴茄。
于是我們推出一個人的杰出與“刻意練習”密不可分。
二.認識刻意練習
那么但指,什么叫“刻意練習”寡痰?就是大量有效的練習。聽上去很簡單棋凳,但“大量”和“有效”有多關鍵呢拦坠?
1.大量的練習
我見到過很多人抱怨自己這個學不會那個做不到,可是卻連最基本的練習都沒有完成剩岳,就這樣放棄了贞滨。
作者艾利克森在《刻意練習》中,對學生專心訓練的時間總和進行統(tǒng)計拍棕,發(fā)現18歲之前(即進入音樂學院深造前)晓铆,杰出的小提琴手練習時間>專業(yè)的小提琴手練習時間>成績不突出琴手練習時間>>小提琴愛好者練習時間。
因此绰播,學好一樣技能骄噪,長時間的練習必不可少,眼高手低只能死在半路上蠢箩。
2.有效練習vs天真的練習
我們常聽到的格拉德威爾的“一萬小時定律”链蕊。即任何人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練習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事甜。
我們知道練習很重要,但一萬小時法則真的是有效的嗎滔韵?想一想逻谦,一個天天在家做飯的主婦會成為廚神嗎?一個乒乓球愛好者練習一萬小時能變成專業(yè)選手嗎奏属?
我們常常以為想要做成一件事跨跨,只要做的多了,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囱皿。于是勇婴,就開始了無休止的重復,只是重復而不去思考嘱腥。原因在于這樣比較舒服耕渴,看起來我們好像在努力。
作者說到:
一旦某個人的表現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齿兔,并且可以做到自動化橱脸,那么,再多“練習”幾年分苇,也不會有什么進步添诉。
《刻意練習》中為我們提供了一段假想對話的例子。音樂導師想了解學生為什么一直沒有進步医寿,于是詢問學生每天的練習次數栏赴,彈對的次數,以及練習方式靖秩。學生說他每天練習十次或二十次须眷,但是對于彈對的次數,只是很模糊的記得是一兩次沟突,而對練習方式也沒有任何想法花颗,只是埋頭彈!
看惠拭,這就是不進步的原因——天真的重復扩劝!不斷的重復或許在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幫助求橄,但這樣天真的練習到達一定程度后今野,卻無法使我們獲得進一步提高。
由此看來罐农,大量的練習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催什,與其機械的重復十次涵亏,不如有目的的做一次。每次練習需要達到什么程度,需要完成哪些目標气筋,這才是練習的關鍵拆内。
三.如何使用刻意練習法則
作者艾利克森告訴我們,從新手到大師的途徑是刻意練習宠默,即遵循“走出舒適區(qū)——有目的的練習——導師的幫助——反饋——創(chuàng)建心理表征——不斷改進”的法則柱嫌。
大部分要求都很容易理解打月,其中心理表征可以再多解釋一些。心理表征是指當我們對一些事物的發(fā)展或者認識了解多了以后,頭腦中會產生相應的應對之法或者聯想到其他事物卵佛。
如想到要了解某些電影是否值得看,就會想到豆瓣以及一些相關的公眾號等休涤,這就是給自己創(chuàng)建的心理表征咏连。
精心創(chuàng)建的心理表征還能使我們更好的處理信息。比如卦羡,一位國際象棋手下棋時噪馏,遇到很難解的局卻能想到如何走,這就和他的心理表征脫離不了關系绿饵,由于經過大量的練習欠肾,他會創(chuàng)建更多的心理捷徑來應對將面對的局勢,使得自己既能記憶棋子還能落子迅速拟赊。
同時我們做這些練習需要有一個足夠重要的動機支撐我們刺桃。比如想要提升自己的潛在水平、充實自己要门,所以愿意定下每年讀多少書的目標虏肾;想要獲得榮譽與成就感,所以愿意做某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戰(zhàn)欢搜;想要得到錢封豪,所以愿意去準時上班、努力工作炒瘟。
提升自己的潛在水平吹埠、榮譽、成就感疮装、金錢——這些就是我們的動機缘琅。強烈的動機能幫助我們不斷完成一個個目標,讓我們面對枯燥也愿意進行下去廓推。
在《刻意練習》中刷袍,作者說道:
不論在什么行業(yè)或領域,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樊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也就是刻意練習呻纹。
因此最杰出的人一定是刻意練習時間最長的人堆生。我們在進行練習時也可以看自己是否符合“刻意練習”的法則,如果有遺漏雷酪,那可能就是我們的問題所在淑仆。
這個時代,職業(yè)變遷太快哥力,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來適應這個世界蔗怠,因此有效的學習變得格外重要。所以吩跋,與其再找各種理由說自己不行寞射,不如選擇去改造自己,而“刻意練習”或許就是個很不錯的方式钞澳!
如果本文對您有幫助怠惶,留言點贊就是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