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拿到了知乎減100元的通用券,于是就參加了動機在杭州老師在知乎的改變課,從心理學這一層面分析"改變"。
心理咨詢中的來訪者通常有三類:來參觀的匹中、來抱怨的、真正想要改變的豪诲。在上星期的文章中,我的主題就是想要改變,所以就參加了這個改變課程顶捷。
哪個是真正的改變?
1)心情不好,理了個頭發(fā)
2)我開始去跑步,堅持了一個星期
3)我畢業(yè)了/戀愛了/工作了/結(jié)婚了
3)我高中時很努力上進,到了大學變得又懶又頹廢
這4種情況都是改變,只是"改變"不同的維度
1)外在還是內(nèi)在?
2)短期還是長期?
3)生活世界還是心理世界?
4)消極還是積極
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改變?看到這自然就明白,改變應當是內(nèi)在的、長期持續(xù)的屎篱、心靈的服赎、積極的,而這些改變最終都指向我們應對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改變是應對方式的進化。
比如說,曾經(jīng)我是一個一聽到別人說我有錯的地方就立即反駁的人,現(xiàn)在有了女朋友之后,耐心就多了,會多聽她給我的建議,而不是立即反駁,這就是應對方式的變化吧交播。
為什么我們很難改變?
緣于我們內(nèi)心的防御機制(對內(nèi)心不愉快情緒的應對方式),防御機制會通過一些手段讓我們自己好受一些,就是因為讓我們好受一些了,才會成為阻礙我們改變的因素,比如"我"有個發(fā)脾氣的壞習慣,當我想改變的時候,仍可能會想,"發(fā)脾氣有什么了,如果別人不惹我,我會嗎?再說了,男人率直一點,沒毛病啊!",我們會用很多的借口來對壞的習慣做出合理化重虑。
所以改變也可以說讓我們從一種防御方式到另一種更高級的防御方式。
改變是一件長遠的事,等下次更新接著往下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7.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