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華解讀
1堡牡、天命①之謂性②,率③性之謂道④杨刨,xiū(xiū讀)⑤道之謂教⑥晤柄。道也者,不可須yú(yú者)⑦離也妖胀,可離非道也斩松。是故君子⑧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尽爆。莫⑨xiàn(xiàn不)⑩乎隱?事秀,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怕品。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妇垢,謂之中?;發(fā)而皆zhòng(zhòng發(fā))節(jié)?肉康,謂之和闯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吼和;和也者涨薪,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炫乓,天地位?焉刚夺,萬物育焉。(第一章)
【注釋】
?中:無過無不及末捣,不偏不倚侠姑,一切都按照“禮”的規(guī)定行事。
?中節(jié):中箩做,音zhòng種莽红,符合的意思。節(jié)邦邦,節(jié)度的意思安吁。這里指符合周禮規(guī)定的禮儀規(guī)范。
?達道:普遍遵循的原則燃辖。
?致:達到的意思鬼店。
?位:位置。這里用作動詞黔龟,位于其應(yīng)在的位置的意思妇智。
【譯文】
上天所賦予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确沸,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yǎng)叫做“教”俘陷。
“道”片刻不能離開罗捎,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拉盾。正因為如此桨菜,品德高尚的人(君子)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捉偏。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倒得,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夭禽,當(dāng)品德高尚的人在獨處的時候霞掺,其言行更加謹慎。喜怒哀樂等感情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讹躯,叫做“中”菩彬;表現(xiàn)出來并且都符合節(jié)度,叫做“和”潮梯∑睿“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秉馏;“和”耙旦,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萝究,天地就可各安其位免都,萬物便能生長繁育。
【解讀】
此段文字是《中庸》的第一章帆竹,《中庸》這部小書的內(nèi)容基本都圍繞本章而展開绕娘。
《中庸》原本是《札記》中的一篇」萑啵《禮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的一部儒家思想資料匯編业舍《独梗《禮記》的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升酣、禮儀,解釋儀禮态罪,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噩茄,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一般認為《禮記》的《中庸》篇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擔(dān)憂儒學(xué)失傳复颈,特意留下來的“心法”绩聘,并將其傳授給孟子沥割。所謂心法也就是形成孔子時代儒學(xué)的基礎(chǔ)原理。不管任何時代凿菩,只要找到這個心法机杜,就能夠再將孔子的儒學(xué)思想重新架構(gòu)起來。
關(guān)于《中庸》儒家思想體系中的地位衅谷,有這樣一種說法:孔子開創(chuàng)了儒學(xué)文化的輝煌時期椒拗,但卻沒有系統(tǒng)的闡述其思想體系的基本原理。就如同有人送你一臺電腦获黔,卻不告訴你電腦運行的基本原理蚀苛,你不了解原理,要想獲得電腦就只能從別人手里購買成品玷氏,賣家把高端CPU換成低端產(chǎn)品你也弄不清楚堵未,只好吃啞吧虧。不過孔子在晚年
還是把他的思想體系的基本原理告訴了曾
子盏触,于是曾子寫出來一部《大學(xué)》——相當(dāng)于造了一臺電腦給后世人使用渗蟹,然后曾子又把這個基本原理告訴了子思,而子思則擔(dān)心這個原理遲早有一天會被人丟掉赞辩,就在將其傳給了孟子的同時拙徽,把孔子思想體系的基本原理寫成了《中庸》。果然不出子思所料诗宣,孟子他老人家只顧自己講著痛快膘怕,自他而后,儒學(xué)就后繼無人了召庞。
眨眼之間時間過去了一千四百年岛心,到了宋朝,朱熹識得儒學(xué)的心法,從《禮記》中將《中庸》篇抽出進行整編和注解篮灼,與《大學(xué)》忘古、《論語》、《孟子》合在一起诅诱,使它成為“四書”之一髓堪,成為宋代以后的官方教科書。而久已無人問津的儒學(xué)也從此發(fā)揚光大娘荡。
那么中庸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干旁,何以它竟能成為重構(gòu)儒學(xué)文化與思想的契點?
《中庸》第一章這段文字就解釋了這個問題炮沐。文章從道不可片刻離開引入話題争群,強調(diào)儒家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則之一——“慎其獨”原則。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在自我修養(yǎng)的過程中大年,堅持自我教育换薄、自我監(jiān)督玉雾、自我約束∏嵋“道也者复旬,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冲泥。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赢底,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柏蘑,莫顯乎微幸冻。故君子慎其獨也】确伲”人們必須嚴格地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洽损,尤其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應(yīng)該謹慎地進行自我反省革半、自我約束碑定、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又官。在別人聽不到自己講話的地方也十分謹慎延刘,不說違背道德的話;在別人看不見自己物為的地方六敬,也時刻屬守中庸之道碘赖,做到至誠、至仁外构、至善普泡、至圣,就必須堅持慎獨自修的原則审编。
我國著名的文學(xué)家歐陽修到晚年時撼班,仍逐字逐句修改文稿。他的夫人取笑他說垒酬,“你那么認真做作業(yè)砰嘁,還怕先生罵嗎?”他回答說勘究,“不怕先生罵矮湘,但怕后生笑啊乱顾!”一個一流的文學(xué)家還是這樣“怕”自己的文章有不妥的地方板祝,這種敬業(yè)精神就是慎獨精神使然宫静。
解決了上述思想問題后走净,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這一范疇券时,進入全篇的主題。作為儒學(xué)的重要范疇之一伏伯,歷來對“中庸”有各種各樣的理解橘洞。本章是從情感的角度切入,對“中”说搅、“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釋炸枣。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xiàn)出喜怒哀樂的情感時弄唧,心中是平靜淡然的适肠,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樂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候引,它們必然要表現(xiàn)出來侯养。表現(xiàn)出來而符合常理,有節(jié)度澄干,這就叫做“和”逛揩。二者協(xié)調(diào)和諧,這便是“中和”麸俘。人人都達到“中和”的境界辩稽,大家心平氣和,社會秩序井然从媚,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逞泄。
“中庸”的“庸”字為平常
常之意“菪В“中庸”的表面意思就是要人們以“中”作為為人處世的日常規(guī)則炭懊,也就
是說我們要心態(tài)平和心境坦然地處置生活。具體而言就是要我們做人做事拂檩、于人于己都應(yīng)該遵循“平庸”的心態(tài)侮腹,勝不驕、敗不餒稻励,在遵循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父阻,保持與天地,與自然的相一致望抽,也就是說要“中和”加矛,現(xiàn)在我們稱之為和諧。同樣中庸也絕不是讓我們?nèi)プ鲇共琶焊荩德禑o為斟览,草木一生,只是說在改變客觀世界的同時辑奈,改造主觀世界苛茂,使主觀世界更加坦然已烤,更加自在。
綜合而言中庸是為人處世的學(xué)問妓羊,是講究如何與人合作胯究,合作的時候又怎樣才能夠維護自己與別人的共同利益的學(xué)問。
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三棵樹躁绸,一高大而挺撥者裕循;一矮小而奇陋者;一不高不矮不麗不陋者净刮。忽一日剥哑,那棵高大而挺撥者不見了,隨之矮小而奇陋者亦不見了淹父,惟剩那株不高不矮不麗不陋者星持,生動地活在那里。有人問主人緣故弹灭。主人說:“高大而挺撥者砍了可作棟梁之用督暂;矮小而奇陋者不甚雅觀,又無所作為穷吮,存之何用?至于那棵不高不矮不麗不陋者逻翁,派不上什么大用場,看起來又不怎么礙眼捡鱼,與其砍掉不如留著八回。”
有人說驾诈,做那種不高不矮不麗不陋的人缠诅,這就是中庸之道嗎?我看乍迄,不是管引。它不過是庸庸碌碌的生活。中庸之道闯两,是為了改造社會褥伴,決不是為了適應(yīng)社會,是為了追求真理漾狼,決不是為了個人的飽食終日重慢。如果能夠在真理和美德上走得更遠,即使冒著巨大的風(fēng)險逊躁,他也決不猶豫似踱。在社會地位和財產(chǎn)上,沒有大的成就,被世人視為無用之人核芽,但自己覺得這種生活更體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囚戚,體現(xiàn)自己對真理的追求,因此也決不感到自卑狞洋。
但遺憾的是弯淘,由于歷來人們對中庸缺乏明確的思辨思維绿店,更兼因歷朝歷代的暴政者惡意的曲解與愚弄吉懊,最終讓中庸思想的光芒被掩蓋。現(xiàn)在談到中庸假勿,許多人首先聯(lián)想到的卻是圓滑借嗽、模棱兩可、保守與妥協(xié)转培,甚至是和稀泥恶导。
近代著名思想家魯迅先生所說:中庸是國人最為推祟的,但中國人卻又是最不懂何謂中庸的浸须,如果中國人那怕明白一點中庸的道理惨寿,中國的問題也不會象現(xiàn)在這樣復(fù)雜。
說到國人對于中庸的無知删窒,魯迅先生的《中國的藝術(shù)》一文中有過深刻的揭露:
“遇見強者裂垦,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粉飾肌索,聊以自慰蕉拢。所以中國人倘有權(quán)力,看見別人奈何他不得诚亚,或者有‘多數(shù)’作他護符的時候晕换,多是兇殘橫恣,宛然一個暴君站宗,做事并不中庸闸准;待到滿口‘中庸’時,乃是勢力已失梢灭,早非‘中庸’不可的時候了恕汇。一到全敗,則又有‘命運’來做話
柄或辖,縱為奴隸瘾英,也處之泰然,但又無往而不合于圣道颂暇。這些現(xiàn)象缺谴,實在可以使中國人敗亡,無論有沒有外敵。要救正這些湿蛔;
也只好先行發(fā)露各樣的劣點膀曾,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來⊙羯叮”
魯迅先生的這番話語揭示了國人對中庸思想在認識上的誤區(qū)添谊,鞭策入里,入木三分察迟。面對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我們卻迷陷在認識上的誤區(qū)與曲解之上斩狱,這實在是一個莫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