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寫日記的時候,偶然間翻到了2022年12月21日寫的一篇日記——“科學與迷信”豌汇。正好作為今天的寫作話題幢炸,與大家分享。
首先先來解釋下什么是“迷信”拒贱,什么是“科學”宛徊。
什么是“迷信”?
“迷信”的對象是指人逻澳,而不是事物本身闸天。“迷信”兩個字的概念可以拆開解讀,“迷信”二字中的“迷”字是指對某類事熱愛斜做、癡迷達到的程度苞氮,這種程度是不易被轉(zhuǎn)移的;對某類事熱愛瓤逼、癡迷達到了深信的程度且這種程度不易被動搖的稱之為“信”笼吟。而“迷信”的最終解釋為對某類事癡迷地相信程度達到致深狀態(tài),甚至對此信到超乎自然法則的地步也不為之動搖的狀態(tài)霸旗。另外“迷信”與“信仰”的兩種概念是不同的贷帮。信仰是指對超自然、超世俗之堅定不移的相信诱告。
什么是“科學”撵枢?
“科學”的對象是指事物本身而不是指人。“科學”是在社會發(fā)展到某一階段下蔬啡,人類對自然了解诲侮、認知的某種領(lǐng)域達到某種程度上的證實、推理箱蟆、論證的成果沟绪,且這個成果只適用于某一歷史階段】詹拢“科學”也是人類認知自然的一種方法绽慈。
綜上恨旱,現(xiàn)在我們至少應(yīng)該明白“迷信”與“科學”兩者所指向的對象是不同的。
“科學”具有歷史階段性
“科學”是受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唯物的產(chǎn)物(而時至今日唯物派與唯心派仍沒有贏家徹底勝出)坝疼,凡在當下是“科學的”搜贤,未來一定再會被“科學”證明其當時是“不科學的”。這就是“科學”的本質(zhì)钝凶,在不斷否定自身為前提的條件下不斷發(fā)展與更新的仪芒。
華夏文明向來就不缺少“科學”的發(fā)明,伏羲時代就存在當時最科學的一套了解自然的方法——伏羲八卦耕陷。我相信當時的人們對伏羲八卦的相信程度不亞于我們現(xiàn)在對九九乘法表的深信程度掂名,我們不曾對九九乘法表有過質(zhì)疑。當然當時可能還沒有發(fā)明出“科學”這個概念哟沫,如果現(xiàn)在你問伏羲饺蔑,你的方法是科學的嗎?我想伏羲的回答是肯定的嗜诀。伏羲也不會想到幾千年后的今人會把他的方法視作“迷信”猾警。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不再一 一列舉隆敢。
就現(xiàn)在的“科學”而言发皿,我更愿意將其歸屬為“宗教”類,一種名為科學的“宗教”筑公。這個新型“宗教”的教徒正以其他宗教無法比擬的發(fā)展速度迅速膨脹雳窟,在百年的時間里遍布全球每個角落,正在以“全新的”(唯物)方法詮釋著對自然的認知匣屡。
由此可知過去的科學與現(xiàn)在的科學都是對自然認知的方法封救,是認知的一種手段,只不過現(xiàn)在的信奉科學“宗教”的教徒們不再承認過去的科學了而已捣作,并嫌棄的稱它為“迷信”誉结。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迷信”的對象是指人,而不是事物本身券躁;“科學”的對象是指事物本身而非指人惩坑,其實過度的相信科學就是一種迷信的體現(xiàn)。那么接下來的結(jié)論希望讀者自己去寫在評論區(qū)也拜。
單就實現(xiàn)的價值而言以舒,“科學”的作用更注重的物質(zhì)層面,體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慢哈,帶來的是更加便利的生活體驗蔓钟,這是我們已深刻感受到的。但在帶來飛躍般便利的背后卵贱,更多的是無法得到解決的副作用滥沫,如核威脅侣集、人工智能取代論、新型病毒兰绣、網(wǎng)絡(luò)毒瘤世分、食品健康、全行業(yè)安全問題缀辩、各種污染問題臭埋、價值觀問題、道德敗壞問題等等等等雌澄。這些問題日漸暴露后斋泄,至今的發(fā)展趨勢不是更易解決杯瞻,而是日趨復(fù)雜化的镐牺。這些問題往往是不可逆的,給人類帶來的影響亦不可逆魁莉。一方面是不可逆的每況日下的副作用睬涧,另一方面是為數(shù)不多的物質(zhì)便利,究竟孰輕孰重是理性的我們值得深思的旗唁。
做為有思想有追求真理人格的我們畦浓,應(yīng)盡可能的跳出當下背景去看待發(fā)生在身邊的人和事,這樣眼會愈明心會愈清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