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書法課時褐捻,我家孩子在自己練習筆畫的時候偏螺,有些地方感覺寫的不好的就打了一個小小的×。書法何老師告訴她叼架,即使有的寫的不滿意也不要給自己打叉畔裕,慢慢調(diào)整就可以了衣撬,什么時候都不要給自己貼標簽,特別是反面的扮饶。我被這句話觸動了淮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是這樣,讓一個人能從積極的一面去看待自己贴届,憧憬美好靠粪。也就是我想到的一個主題:什么時候都不要否定自己。
一毫蚓、知識與素養(yǎng)
? 前兩天我看到佟生老師公眾號里的一篇推文:也是《教師的使命》第48篇隨筆——先在糾結(jié)中占键,繼續(xù)前行,沿著現(xiàn)在這條路元潘。我從文中摘錄三點和大家聊一聊:第一點:我也在反思畔乙。這樣的堅持有什么意義?平時不整理學生的作文翩概,不帶著學生讀童話牲距,講童話,寫童話钥庇,自己也不再堅持日更千字文牍鞠,不寫古詩,不讀書评姨,上課就上課难述,下班就下班竖独,那樣的生活不是輕松悠閑得很嗎侵状?
第二點:為什么要自尋煩惱弄這些東西呢?正如榆木兄所說琼娘,這些東西都與“成績”無關嗦枢,你弄這些東西攀芯,只能是給自己增加負擔。一點兒用處也沒有文虏。
第三點:聽了榆木兄的話侣诺,我有些難過。是的择葡,這些東西紧武,的確與學生的“成績”無關,更與我的成績無關敏储,弄這些東西阻星,難道僅僅就是為了出風頭嗎?讀書,寫作妥箕,看起來挺美的滥酥。可是畦幢,哪里有“成績”現(xiàn)實坎吻,可靠呢?如果在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宇葱,是不是很危險瘦真。僅僅想想就感到很可怕。
從這三點中黍瞧,從這些文字中诸尽,我看到了他的舉棋不定,看到了他的猶豫不決印颤,還看到了他的孤獨無助您机。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復雜情感,天天忙著做一些看著與教學任務無關的事情年局,費事又費力际看,刷會手機、聊聊天矢否,多愜意仲闽!能躺平咱絕不站著。但是讀了《教師使命》后這種復雜的情感不再出現(xiàn)了兴喂,書中84頁張老師說到:一個有影響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對教育有自己立場的人蔼囊,這種立場往往會以溫和、耐心衣迷、持之以恒的方式,一點一滴地呈現(xiàn)與表達出來酱酬。因為他做的最核心的工作時保護壶谒、幫助、引導學生生命豐富膳沽、多元地成長汗菜。我想說的是在我們的學校甚至整個大環(huán)境里,考試挑社、成績是很難避免的陨界,知識是標準化的,那么我們所做的看似和成績無關的事情就是自身生長出來的痛阻,而后者更有意義菌瘪,促進成績提高的同時也促進孩子的成長。我們什么時候都不要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俏扩。
二糜工、廣泛與聚焦
還是在昨天下午,我在等孩子興趣班下課录淡,等待的過程中就聽到有兩位媽媽在聊天捌木,兩位媽媽都是初一孩子的家長,她們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補課的事情嫉戚。自從雙減之后很多輔導班都關門歇業(yè)了刨裆,但是孩子們依然忙碌著,由以前的周末補課到現(xiàn)在的周一到周五晚上補課彬檀,由原來的小班教學補課到現(xiàn)在的一對一帆啃、一對二補課。學生更累了凤覆,費用更高了链瓦,多則一小時六七百,少則一小時三四百盯桦。我在想是什么導致成這樣呢慈俯?是家長的跟風、攀比拥峦、焦慮贴膘,這是每個為人父母都會遇到的。我孩子上了初中我是不是也會這樣略号?現(xiàn)在真的不敢輕易下結(jié)論刑峡。回到家玄柠,我開始翻開書:看到《教師的使命》48頁的標題:比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什么突梦?多切合自己的想法呀!張老師說:小學教育中羽利,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宫患,一定是高于具體知識的教育的。50頁張老師說:“要拓展兒童的活動視野这弧,要讓他參與到更多的活動過程中去娃闲,要讓他有更豐富的體驗,要讓他像個兒童一樣參與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匾浪,去探究皇帮、去爭論、去表達蛋辈、去質(zhì)疑属拾,等等”。說的多好呀!我喜歡“拓展”這個詞語捌年。成績的提高除了不斷的刷題還有就是拓展瓢娜。數(shù)學老師應該知道,我們在教學中學習了一道題礼预,要想讓學生能掌握眠砾,接下來我們需要拓展,也就是多題一解托酸。書中52頁說到:對教師來講褒颈,一方面要對自己有專業(y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励堡,教師本身的價值觀谷丸,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等,這一切都會構成對孩子的熏陶应结。所以我們不管作為老師還是家長刨疼,一定會有有了糾結(jié)或者焦慮,但是尋找好方向鹅龄,就永遠不會否定自己揩慕。
走在馬路邊上,我發(fā)現(xiàn)路邊的綠化帶最上面開始冒出新芽來了扮休,遠遠望去是看不出來迎卤,走近看,將攝像頭靠近一些玷坠,拍出來的照片特別美蜗搔。這讓我想到一個詞:聚焦。教育上何嘗不是這樣呢八堡?生活上又何嘗不是呢樟凄?
親愛的美仁們,這就是我今天和美仁們所分享的內(nèi)容兄渺,昨天在2月共讀群里不同,吳孟霞老師分享的一段話我很喜歡,我想在這里分享給大家:“生活中我們做了太多太久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溶耘,但是我們都在想著要掙脫作為沉默者的身份,想要盡可能地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服鹅〉时”期待更多的老師能在3月共讀群里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承擔即成長企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