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主題是《孩子,分享是一種美德刨疼,不分享也沒有錯》泉唁,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關(guān)于幾個案例的思考揩慕。
二亭畜、占有欲形成的敏感期。
三迎卤、心理秩序的形成拴鸵。
四、物權(quán)敏感期蜗搔,給孩子一個清晰的界限劲藐。
五、作為父母樟凄,應(yīng)該如何引導(dǎo)孩子分享聘芜?
一、關(guān)于幾個案例的思考
案例一:
我和童爸帶著童寶逛超市缝龄,允許童寶買一件喜歡的零食汰现,他選了棒棒糖,拿到后幸福滿滿的樣子叔壤。離開超市時遇見我的一個同事Z瞎饲,童寶很有禮貌的叫了聲“阿姨”,
Z問童寶:“童童百新,買的什么好吃的呀企软?”
童寶開心的回答說:“棒棒糖!”還拿出來給Z看饭望。
我對童寶說:“給阿姨一個吧仗哨。”
童寶臉色一變铅辞,拿著棒棒糖的手很快縮了回去厌漂,撅著小嘴堅定地說:“不行!”
我有些尷尬斟珊,不假思索的說:“哎呀苇倡,你可真小氣《诓龋”
Z笑著打圓場:“沒關(guān)系旨椒,小孩子嘛!”
童爸對我的話有些不滿堵漱,說:“這怎么就是小氣了呢综慎,我們剛買的,還沒稀罕夠呢勤庐!是吧示惊?童童∮淞”
我立馬也覺得自己剛才的話有些冒失和不妥米罚,為了挽回自己的一點面子,說了傷害孩子的話丈探。
先不說童寶的從來都不是一個小氣的孩子录择,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平時都很樂于和大家分享,我和童爸也一直告訴他要善于分享碗降。就“棒棒糖”一事來說隘竭,孩子只是對自己剛剛得到的喜歡之物開心和滿足,而此時卻要讓他立馬與他人分享遗锣,這個要求還是挺殘酷的货裹,他不能接受,繼而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決定——“不行”精偿,卻得到了媽媽的不滿和冷言語弧圆,如果不是童爸及時阻止,我會繼續(xù)引導(dǎo)他與別人分享笔咽,這樣的結(jié)果只是我想要的搔预,卻不是他自愿的。我會在同事面前駁回一點面子叶组,但在無形中卻傷害了孩子拯田。
事后,童爸與我溝通這件事情甩十,同樣的事情如果發(fā)生在一個成年人身上船庇,剛買的新手機吭产、新衣服、新鞋子鸭轮,自己都還沒有來得及用臣淤,就要和別人分享,想必也很難接受吧窃爷。只是在大人眼中邑蒋,孩子手中的棒棒糖,十幾塊錢的零食而已按厘,微不足道医吊,可在孩子眼中,卻和大人眼中的“新手機逮京、新衣服卿堂、新鞋子”是一樣美好而有價值的東西。
想想自己的童年造虏,在當時那個傳統(tǒng)教育思想還根深蒂固的年代御吞,被大人強迫與其他人“分享”的情景也歷歷在目,內(nèi)心的委屈和不情愿漓藕,從來不敢說出口陶珠,羞于說出口,因為一旦說了享钞,就被冠以“沒禮貌”揍诽、“小氣”“不知道謙讓”的標簽,漸漸地栗竖,我們失去了說“不”的意識暑脆,甚至是能量。
對狐肢,能夠拒絕別人是需要能量的添吗,一股很強大的能量。
案例二:
童爸帶童寶在小區(qū)玩耍份名,童寶在某一個健身器材上玩的很開心碟联,這時候來了一個比童寶稍微大一些的男孩,要求童寶從器材上離開僵腺,因為他想玩一會兒鲤孵,童寶還沒玩盡興,絲毫沒有要離開的想法辰如,對大男孩說:“我先來的普监,我還沒玩夠呢!”童爸站在一旁,故意沒有插足孩子們之間的這點“小較量”凯正,大男孩意識到靠嘴巴說沒有什么用毙玻,上前去撕扯童寶(當然,并未發(fā)展到大打出手)漆际,童寶還是沒有讓開淆珊,大男孩作罷想要離開……
這時候童爸對童寶說:“童童夺饲,是你先來的奸汇,你還沒有玩夠,所以你不想離開往声,對嗎擂找?”
童寶點了點頭:“嗯嗯!”
童爸接著說:“但是小區(qū)里的健身器材是大家都可以用的浩销,所以你可以和哥哥一起玩呀贯涎,兩個人一起玩會更有意思呢!”
童寶遲疑了一會兒慢洋,轉(zhuǎn)回頭對大男孩說:“那我們一起玩吧塘雳。”大男孩很高興的接受了這個提議普筹,倆小孩玩的不亦樂乎……
這就是“不打不相識”吧败明!
童爸在這件事情的上的處理,我覺得比較到位太防,首先妻顶,他沒有急于去插手孩子們之間的問題處理,給了童寶充分的信任和處理問題的自主空間蜒车;其次讳嘱,他肯定了童寶“我先來的,我不愿意讓開”的想法酿愧,而不是盲目的去讓他去分享沥潭,去謙讓,尊重了童寶的決定和意愿嬉挡,也讓他明白“先來后到”的規(guī)則是沒有錯的钝鸽,如果直接讓孩子離開,孩子或許會覺得規(guī)則都是虛設(shè)的棘伴,可以不去遵守寞埠;最后,以“大家都能用焊夸,而且更有趣”的善意誘惑仁连,讓童寶順理成章接受了與他人“分享”的建議,為整件事情畫上了漂亮的句號。
二饭冬、占有欲形成的敏感期
3~4歲的孩子開始強烈感覺占有使鹅、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從此開始昌抠,也拉開了人際關(guān)系的序幕患朱。
自我形成的早期,一定是從占有可觸摸的物開始炊苫。這是區(qū)分“我的”的自然方式裁厅。如何感覺“我”,當然從“我的東西”開始感覺侨艾,然后一步步建構(gòu)從具體的“我的”执虹,到意識的“我的”,到一個完全無形的自我……所以唠梨,占有的目的是獲得占有物背后的含義袋励,不是占有占有物本身。
而在這個時期当叭,孩子想擁有的物品茬故,獲得太難,孩子就會忘記獲得物品背后的東西蚁鳖,而把注意力放在了獲得物本身上磺芭,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占有了,就成為了一種心理障礙才睹。
另外徘跪,“獨占效應(yīng)”及“特殊待遇”在一些家庭中的出現(xiàn),容易滋生孩子的“自私”心理琅攘。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垮庐,總喜歡讓孩子一個人吃;超市里看到好玩的坞琴,總是不計代價的給孩子買哨查;經(jīng)常給孩子開小灶,讓他吃獨食……久而久之剧辐,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錯誤的意識寒亥,只要自己想要,那些東西都應(yīng)該是自己的荧关,別人不能碰甚至擁有溉奕,這種霸占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xí)慣。當有人破壞這種習(xí)慣時忍啤,孩子情緒不佳甚至哭鬧加勤,自然在所難免。
隔代養(yǎng)育等原因也是造成孩子“自私”的很大問題。孩子在家里經(jīng)常會有特殊待遇鳄梅。而且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叠国,我覺得即使這樣做,也最好不要孩子知道戴尸,如果孩子“反哺”粟焊,我們要義不容辭的接受他的“好意”。
三孙蒙、心理秩序的形成
3~4歲的孩子逐漸建立的了內(nèi)心的心理秩序项棠。這個階段,有些孩子不但不允許別人隨便動自己的東西马篮,自己也不會去拿別人的東西沾乘,甚至在看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被別人動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情緒上波動浑测,這就是孩子內(nèi)在的秩序感,孩子喜歡遵守規(guī)則歪玲。我們這代還好一點迁央,尤其是我們的父母那輩人,苦日子過來的滥崩,舍不得吃穿岖圈,總想著留個孩子。
記得有一次童童姥爺帶童寶過馬路钙皮,沒走斑馬線蜂科,童童一臉正氣的對姥爺說:“姥爺,我和你說過很多次了短条,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导匣,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资保”所以說贡定,孩子心中既定的秩序感很強烈,也很固執(zhí)可都。保持這份美德缓待,將規(guī)則融入生命,這是文明社會的基礎(chǔ)渠牲,也是成人后延續(xù)出的道德品質(zhì)旋炒。它最終關(guān)系到孩子長大后的道德、文明素質(zhì)签杈、智能狀態(tài)以及安全感瘫镇。
一旦孩子構(gòu)建了良好的秩序,就會自主地維護它。因為遵守了內(nèi)在的秩序汇四,對環(huán)境的秩序就變得確定和明晰起來接奈。有了心智的秩序,使得兒童信任環(huán)境通孽,維護環(huán)境序宦,相信自己能和環(huán)境交流。
如果孩子的內(nèi)在秩序以及外在環(huán)境的秩序被權(quán)威替代背苦,就如第一個案例中互捌,如果童爸沒有及時阻止,我強制童寶“分享”他的棒棒糖行剂,我就成為了這個“權(quán)威”秕噪,那么決定孩子內(nèi)心的就是父母,如果不斷累積厚宰,這種無秩序的環(huán)境會使孩子喪失安全感腌巾,最終,這種環(huán)境會培養(yǎng)和滋生出懂得叢林規(guī)則(屈服于強勢力铲觉,欺軟怕硬)的孩子澈蝙,人格就會淪落。
我爸媽家就不如婆婆家民主撵幽,我從小到大很少自己拿主意灯荧,做決定,起初是父母壓制盐杂,后來變得就沒主意可拿了逗载。
前面幾位媽媽的分享都做得很不錯,我本來也想搞個PPT的链烈,可是水平太有限厉斟,其實我最擅長的還是表格EXCLE。給孩子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huán)境测垛,保證孩子得到均等發(fā)展的機會捏膨,受到平等對待。在自然食侮、放松的狀態(tài)下号涯,孩子就容易發(fā)現(xiàn)生活的法則和宇宙的秘密,在行為中形成自律锯七。一旦度過這個階段链快,他們就會對社會秩序高度敏感。
四眉尸、物權(quán)敏感期域蜗,給孩子一個清晰的界限巨双。
《正面管教》中指出,學(xué)會分享是一種很難掌握的技能霉祸,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筑累,需要技能訓(xùn)練、大量的練習(xí)和大人的極大耐心丝蹭。
3~4歲的孩子慢宗,漸漸進入物權(quán)敏感期,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奔穿,自己的東西給不給別人自己有決定權(quán)镜沽;拿別人的東西要征得對方的同意。這是孩子交往的主要規(guī)則贱田,作為父母缅茉,我們也要幫助孩子去建立并形成這樣的秩序和界限。5歲開始男摧,孩子會開始喜歡喝他人分享物品蔬墩,這是一種成長的規(guī)律,但在此之前彩倚,孩子的物品應(yīng)歸他自己所有筹我,不能強迫他放棄自己的東西,同時帆离,學(xué)會尊重他人的拒絕。6歲開始结澄,孩子才開始真正體會分享的樂趣哥谷,這時分享就變成了一種快樂和良好的品質(zhì)。
強制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麻献,會讓他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我的東西被強制分給了別人们妥,我也可以強行得到別人的東西,分享變成了交換或是占有勉吻。有的孩子正處于“我的”占有敏感期监婶,他要靠擁有自己的東西將“我”與“他人”區(qū)分開來、如果強制這個時期的孩子分享他的東西齿桃,會給他造成巨大的恐懼感和危機感惑惶。
其實“分享”這個主題是孩子敏感期的一個表現(xiàn),因為我從小就不是個懂得說“不”的人,所以在孩子這方面的教育上,比較關(guān)注食磕。于此同時笋敞,我也對別人的拒絕比較敏感,覺得對方不通情理蒋腮,總會耿耿于懷跃须。會因為這些蚤吹,自己容易鉆牛角尖千绪,說白了充易,就是放不開自己的格局。
五荸型、作為父母盹靴,應(yīng)該如何引導(dǎo)孩子分享?
很多時候帆疟,我們不敢讓孩子自由地表達鹉究,不敢讓孩子說出真實的心聲,我們打著高大上的旗號諄諄善誘踪宠,要求甚至強迫孩子讓出自己心愛的玩具自赔。這樣做,表面上看柳琢,是為了讓孩子學(xué)會分享绍妨;潛意識里,不過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已柬脸。
孩子的權(quán)益受到了侵犯他去,內(nèi)心剛剛建立起來的對外界的信任感被破壞;而且倒堕,物權(quán)意識也被模糊了灾测,容易形成兩種極端的交際方式:一是面對別人的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絕,處處犧牲自己的利益去討好別人垦巴;二是不尊重別人的物權(quán)媳搪,喜歡搶奪、侵占別人的物品骤宣,成為被討厭的小霸王秦爆。家長強迫孩子分享,除了出于面子憔披,當然也有怕孩子自私自利等限、不利于以后融入集體的考慮。不過家長們不必多慮芬膝,一個被充分尊重過的孩子望门,會更容易度過物權(quán)敏感期這個階段,到了集體生活中蔗候,他們往往也更有交際的分寸怒允,很快就會摸索出利人利己的分享模式。
第一锈遥,避免標簽效應(yīng)纫事。即使孩子不愛與人分享勘畔,也不要說孩子自私、小氣之類的話丽惶。這樣炫七,才能避免孩子受標簽效應(yīng)的負面影響。同時钾唬,要鼓勵孩子與人分享万哪。當孩子做出分享的行為時,父母要加以獎勵抡秆,表揚孩子的大方奕巍、懂事。
第二儒士,讓孩子體驗分享的樂趣的止。父母要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多交往,多參加一些需要配合完成的活動或游戲着撩,讓孩子感受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快樂诅福,同時也讓孩子慢慢意識到,要想朋友多拖叙,必須對朋友友好氓润,必須要大方。
第三薯鳍,運用規(guī)則效應(yīng)咖气。從孩子懂事起,就給孩子制定一套規(guī)矩挖滤,比如采章,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一定要記得先問行不行壶辜,小朋友答應(yīng)了才能玩。如果小朋友不給担租,不能搶砸民。人人都喜歡守規(guī)矩、懂禮貌的孩子奋救。
第四岭参、巧用交換法則。帶孩子出去玩尝艘,可以讓孩子多帶幾件玩具演侯,如果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可以與小朋友交換背亥。時間長了秒际,孩子既會養(yǎng)成與小朋友分享的習(xí)慣悬赏,又能改變不給就槍的不良行為÷玻
總之闽颇,引導(dǎo)孩子積極與他人分享,充分尊重孩子分享與否的選擇和決定寄锐,但同時兵多,也要教導(dǎo)孩子去尊重和接受別人的拒絕分享,因為橄仆,不分享剩膘,不是一種錯誤。
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結(jié)束盆顾,如有不當之處怠褐,歡迎大家指正交流。
最后椎扬,感謝大家的耐心聆聽與思考惫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