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學數(shù)學教學校赤,章建躍博士提出了著名的“三個理解”觀點,即理解數(shù)學筒溃、理解學生马篮、理解教學,當然現(xiàn)在還加上了理解技術怜奖。
關于理解學生浑测,我最近發(fā)現(xiàn)理解學生的程度,也就是學生的起點非常重要。
比如昨天的試卷中有兩處是老師沒法想到的迁央,學生會做得這么差掷匠。
第一題是填空的13題。大量學生把減-7岖圈,直接就做成減去7讹语,而其實應該是減去-7等于加上7。
那么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蜂科?
表面上看顽决,是學生沒有看到“-”號,而實際上則是學生對“-”號的實際意義沒有感覺导匣。
其實才菠,初中有理數(shù)中出現(xiàn)負數(shù),本質上是為了解決區(qū)分相反意義的量而產生的贡定,比如零上5°和零下5°赋访,都是5°,但是用+5°和-5°就很好區(qū)分缓待,所以“-”就是表示相反的意思进每,只是,學生的意識不是很強命斧。
比如這題田晚,文=問氣溫降低了多少攝氏度?計算結果是-6°国葬,許多同學都回答氣溫下降了-6攝氏度贤徒,其實應該是回答下降了6攝氏度。所以汇四,為了更加直觀形象接奈,我常在課堂中與學生開玩笑,我說小明同學通孽,如果我欠你-10元錢序宦,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會說背苦,其實是他欠我10元錢互捌。
第二題是思維拓展題的第4題。關于裂項求和行剂。
其實這類題目前面夜自修專門補充講解訓練秕噪,也進行了變式。但是在考之后發(fā)現(xiàn)厚宰,第(1)題沒有任何問題腌巾,第(2)題,大量同學只是簡單裂項,而沒有注意到分母兩數(shù)相乘之間差2澈蝙,所以吓坚,裂項之后還得在小括號前面乘以,從而導致真題答案都是灯荧,而不是礁击。說明當時只是聽了一知半解,而不知道本質是什么漏麦,所以會形似而裂項客税,而不知要乘以。
那么撕贞,還是這道題目的第三題更耻,昨天上午課間操時間給一位同學個別訂正講解,他也知道要乘以捏膨,但就是不明白裂項之后的方程怎么列秧均,我以為以他的能力聽懂問題不大,尤其是個別講解号涯,可是他就是不理解目胡,回家后和父母也反饋了,而我獲悉后才明白链快,原來誉己,從第(2)題到第(3)題,不僅僅是要列方程域蜗,更關鍵的是由特殊的數(shù)字推廣到了一般的字母巨双,也就是用字母表示數(shù)之后,抽象難以把握霉祸,而該生的爸爸就是把2n-1和2n+1中的n用5來代替就變成第(2)題筑累,這樣他就懂了,看來丝蹭,作為老師慢宗,還是高估了他的接受能力。
所以奔穿,弄清學生的水平镜沽,按照學生能掌握的方法,讓學生自然地接受巫橄,是應該選擇的教學方法淘邻。